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被列入新版海关商品目录

普洱茶被列入新版海关商品目录

2019-03-15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昨日从海关总署网站了解到,由世界海关组织(WCO)主持制定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规范《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2012年版将于明年1月1日起在全球实施。机场用登机桥、百合花和普洱茶等我国具有竞争优势和贸易特色的产品列入新版《协调制度》目录和注释中,这也是中国向世界海关组织提议修改首次成功获得通过。

  据悉,《协调制度》综合了国际上多个商品分类目录,是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标准语言”。目前,世界上使用《协调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国际贸易总量的98%。我国于1992年正式加入协调制度公约,我国现行的《税则》和《统计目录》都是以该制度为基础而制定的。

  据海关总署关税司司长孙群介绍,此次修订过程中,中国海关提交了375个修订议题,以反映我国的经贸利益。

  根据我国的提议,占世界贸易量40%以上的机场用登机桥被列入新版注释中,此前该产品在实际出口过程中一直遭遇各国商品归类不统一带来的通关困难,而且其海外营销战略也频频受阻。此外,具有中国特色的百合花和普洱茶也都列入新版目录中。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之我见(二):7542是好茶吗?

文/钟文自修
  最近由于7542上市,讨论7542的特别多,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些以7542,下关甲沱为标志的大厂常规茶。

  首先我先来回答7542是不是好茶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更不是。估计很多人听到这个又要很不屑的扔板砖了。不过我依然认为,过去的7542只能算是个标杆,而现在的7542,什么都不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我的意思,我就从7542最经典的88青说起。

  对普洱茶有所了解的都知道,所谓的88青,特指1988年-1991年间生产的,在香港干仓存放的那批7542。在历史上,其实那批7542是滞销货,由于积压时间长,最终以一个极为低廉的价格被香港的一位大茶商收购,只是这位茶商在收购这批7542后,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湿仓加速陈化,所以只能堆在普通的茶仓里。而当时的香港,由于观念上只认进过湿仓的茶才是普洱茶,所以这批茶一直无人问津,直到它被大陆的一位买家发现才大放异彩。由此可见,88青在当时,算不上是一款好茶,否则它也不会滞销、被干仓了。之所以它能拥有现在的地位,只是因为它奠定了干仓的优势,并且同时代的茶里也没有比它更好的。如果那时候就有现在的纯料、山头、古树、头春。那88青是否还被认为是好茶就难说了。

  再者,按我上一篇文章所说,好茶必须符合三个原则,既1、好原料;2、好工艺;3、好仓储。但我不认为7542符合好原料这个标准。众所周知,当时的茶厂收茶,不像现在分地区、山头、时节等等,统一都是按茶等级收的。因此,当时的7542可以说是大杂烩,既有古树料。也有一般茶园的台地茶。然后混在一起按茶叶等级进行拼配。这样的茶就好像一个考试一直考学校平均分的学生,你能说他就是一个好学生吗?我觉得很难,但至少不是个差生,此外你还能从他身上看到这一批学生的综合实力。同理,要说7542是个好茶我觉得也很难,最多通过它知道这一年茶的大致水平,以及同一时期茶陈化后应该是什么味。正因如此,我认为7542只能算是一个标杆,一个评判茶是否好于同一时期茶平均水平的标准。

  以上所说的主要是针对改制前的7542,我准备再说说现在的7542。

  我认为,现在的7542,连标杆都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各位不妨想想,为什么不少人在说7542改制后的品质比不上改制前,而且越来越差?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茶厂更新设备改变了原来手工制茶技术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茶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茶为什么变差了,也要从两方面来说:1、茶农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不仅扩大了茶园的规模,更是大肆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样导致了茶树过度生长以至于影响到了茶质;2、原本的7542里还拼配有较好的料,可是现在这些也被茶厂筛选出来制作更高端的产品了。而且随着地名的越分越细、各个山头的价格差别越来越大,以往统一按茶级别收购也已经越来越困难,更多的是收到一些施过肥的台地料、小树料。种种原因综合,直接导致了现在的7542质量越来越差。如果说原来的7542还能代表同年普洱的水平,那现在过多使用台地料的7542,能代表的,只能是中等生的平均水平了。而将来嘛,随着更多游资的进入,原本的那些好的资源只会越来越被垄断,到时候,7542的料里也只剩下台地了。那个时候它能代表的估计就是差生水平。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下关沱,虽然有的人说就是喜欢下关的味道,但我还是一句老话。你觉得它好,并不代表它真的好,只是你没碰到更好的。大益下关的常规茶可以喝,但不要抱着盲目的态度认为这些茶就一定好。 

黄普茶校校长:黄刚谈普洱茶

黄普茶校校长:黄刚谈普洱茶

每天一到茶馆,不管有多少人,也不管来人是找我干什么的,先全体坐下,然后找一个员工:去,随便出一款茶来,不要告诉别人是什么茶。然后就是冲泡,大家喝。三水之后一个接一个回答:是什么茶?生熟?仓储情况?什么年份?有什么优缺点?大概是什么厂家的茶?这一招还真见效,员工及周边朋友的鉴茶水平见长。我称之为“天天练”。

说到学喝茶,可能有人会问:喝茶还用学吗?我觉得还是需要学的,尤其是刚开始入门的时候。理论上讲,只要多喝总能够把茶喝明白。但如果有人正确引领的话确实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黄普茶校开办以来,我碰到过形形色色的学员,他们提出过形形色色的问题。事实告诉我,学员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当他面对一片紧压茶的时候,他首先要搞清楚这是不是普洱茶;其次,这是生茶还是熟茶;再次,这是什么年份的茶;再再次,这款茶的仓储与陈化情况如何,有什么优缺点;最后,这片茶值多少钱。

事实上,我办黄普茶校就是要教会学员解决上述问题,顺便再教大家一些诸如醒茶、处理茶、冲泡茶的小技巧。

如果只是想对普洱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方便自己买一点适合自己喝的茶的话,参加我们每周六下午免费举办的普洱茶知识初级讲习班就可以了。这样的初级班每三讲为一个周期,第一讲为普洱茶发展的简要历史、熟茶的基本制作方法、第一阶段勐海系熟茶品鉴及对比;第二讲为第一、二阶段下关系、昆明系熟茶及熟散茶的口感区别,普洱茶编号唛号的识别;第三讲为第一至第四各阶段熟茶的品鉴,初步认识熟茶随仓储环境及时间的变化。有茶友认为我们的初级班并不“初级”,有些内容还挺深,确实如此。所以,在听这三讲初级班课程之余,我还希望大家有时间的话多多实践,可以到茶城去找各种茶试喝、体验,也可以到茶馆来“回炉”。如果以前一点基础都没有的话,光靠在三讲的课程内解决问题是比较不现实的。即便是开车“直接上路’也还要有个过程不是?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辨别四个阶段熟茶的特征以及注意到标杆茶的作用。

如果对普洱茶有了基本了解并且经济能力也能够支持继续喝一些老茶的话,就可以报名参加高级班的学习。高级班也分三讲,分别是:中生代各阶段各仓储条件下7542的品鉴、8582的品鉴、下关铁饼的品鉴以及99易昌、99绿大树、92方砖、90年代下关沱等的品鉴,各阶段“八中牌”云南七子饼茶外包装的“三秒辨别法”等,如果学员协商一致的话,还可以优惠价格品鉴印级以上老茶。在听取上述高级班课程之外,同样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我观察,如果经常(每周两次)喝茶并且喝茶的茶谱较广的话,从一个普通爱好者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发烧友,上述过程可以在三个月至半年内完成。高级班学员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对中生代好茶的三个标准的理解,二是对“仓”的理解——这是能否在技术层面让自己上升到“七段”以上的关键。

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既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

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用的毛抖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饼茶。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饼茶,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过于饼茶的主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底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实际上,在现代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上,对原料的鉴别也一直存在两套标准,一套是借用了绿茶感官审评方法的标准;另一套则是普洱茶制作者或企业“秘而不宣”并实际采用的标准。两套标准差异很大,其普洱茶的拼配就是参照“秘而不宣”的标准升华出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