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李文华解读“味最酽”之一普洱茶的核心价值

李文华解读“味最酽”之一普洱茶的核心价值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总结起来,可以用三个词汇六个字“健康、陈香、文化”来描述。健康价值、陈香价值是基础,而文化则具有提升价值的作用。

  普洱茶,最基本的因该是一个具有“健康价值与陈香价值”的饮品。附加的普洱茶文化,无论从设计理念、包装,以及市场营销,诸多方面可以提升产品价值,以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是,普洱茶文化只是助推器而已,并非核心价值的基础。

  用品字结构模型表述普洱茶核心价值三元素如下:

  [文化特性][健康价值][陈香特性]

  从这个模型看,基础是“健康价值”和“陈香特性”,普洱茶因为良好的保健功效,而受消费者的青睐;普洱茶也因为,独特的陈香特性,而吸引消费者,吸引投资收藏者,才成就了普洱茶“可以喝的古董”之传奇。

  而普洱茶的文化特性,则是普洱茶增值的助推器,它是普洱茶宣传推广的排头兵,抑或是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吸引消费者,但它不是基础。

  只注重普洱茶文化特性的产品,无异于缘木求鱼,由于产品内质无保证,产品会在暂时的喧嚣后归于平淡;而注重“健康价值”和“陈香特性”的产品,是好产品,但如果没有文化价值的辅佐,产品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消费者不容易认知与接受,“酒好也怕巷子深”的局面在所难免。

  实现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健康价值”和“陈香特性”,“味最酽”是基本追求之一。

  首先说“健康价值”,普洱茶是一种健康的饮品,无论是古老的认知“消食解腻”,还是现代的理解“降脂减肥”,其间透露出的信息是,普洱茶必须有丰富的内含物质。这些内含物质,主要指标是水浸出物,其间重要的是茶多酚类物质、生物碱,以及氨基酸类物质等,一般说,这些物质多,滋味浓厚,即味酽也。

  其次,“陈香特性”来说,普洱茶要具有良好的收藏价值,也必须有充分的前导物质,丰富的内含物,“味浓酽”会为普洱茶收藏中的后发酵或醇化奠定基础,也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普洱茶收藏客,把“味浓酽”而非“形最美”作为第一评判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普洱茶品饮与收藏,是十分有道理的。

  “酽”在最传统的“说文解字”里,本意特指液汁的滋味浓厚,也可以引申为质感、色泽,以及情感的深厚。

  “味最酽”青饼茶,是基于上述这些理念开发的,兼顾品饮价值与收藏价值的均衡。品饮方面来说,“味最酽”追求滋味浓厚,但在浓厚中,要尽量避免的是粗老之味。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和其他茶的最大区别会是什么呢

普洱茶和其他茶的最大区别,就是普洱茶的品质会随着时间得到提升,就是越陈越香。

普洱茶和其他茶的最大区别会是什么呢

普洱茶被誉为是“可入口的古董”,它还是时下众多都市人的“保健宠儿”,被赋予了减肥及降血脂的重任。此外,普洱茶还能当做收藏品。

留存越久的普洱茶越好,这也是普洱茶和其它茶叶的不同之处,它就像美酒,越陈越香醇。对“玩茶”的人来说,如能拥有50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普洱茶茶饼,是珍贵而有意义的。这也造成了这么一个现象:云南自古对普洱茶的制作有一句俗语:爷爷制茶孙儿卖。

发酵过程对于茶的品质有很大的提升。因为普洱茶发酵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即先经有氧发酵,再经厌氧发酵。第一个阶段,散茶和空气接触,通过“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第二个阶段是厌氧发酵,也就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发酵,这个时候,普洱茶就是茶饼了。

博古斋春拍专场:典藏级普洱茶及茶具

  春季大拍进入高潮,在争抢有限资源、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拍卖市场中,上海博古斋一改往年古籍善本、中国书画的“专营”业务,加入“景德镇名家陶瓷”、“珠宝珍玩”、“典藏级普洱茶及茶具”等专场,满足藏家多元化需求。预展昨起在福州路艺苑真赏社拉开帷幕。

  “景德镇名家陶瓷”专场云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黄卖九、饶晓晴、钟莲生等精品原作,博古斋负责人李东溟表示,欲借此机会将博古斋打造成为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品拍卖平台。“珠宝珍玩”专场,博古斋特邀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委员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珠宝行业商会作为支持单位,不以“高货”耀人眼球,而是寻找具收藏潜力的拍品。“典藏级普洱茶及茶具”专场推出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在内的几十余款名茶。

  在全国各大拍卖公司古籍专场上,成套完整的宋刻本拍品数量在个位数。扩展新领域的同时,博古斋也没有放弃传统强项,宋刻《周易兼义(九卷)周易略例(一卷)音义一卷》,经邓邦述、傅增湘递藏、袁克文题跋,有望创下拍价新记录。名人信札、金石碑帖、美术文献等专场也各有精品推出。张松茂瓷板画《黄山玉屏峰》

清宫御制普洱茶膏所具备的特征

1、制作工艺的严谨与考究

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考查大锅熬制茶膏的过程中发现,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所含的诸多有效成份破坏严重,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他们借鉴宋代制作茶膏的工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精华,形成一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大体归纳,有如下几亇环节:

①轻蒸、解块、淋洗。将云南上贡来的顶级团茶和饼茶进行蒸湿,然后解块,再进行淋洗,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及杂物;

②釆用传统酿酒工艺中的厌氧发酵方法,对茶叶进行降解,促使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与分解;

③小榨去水、大榨出膏。采用压榨技术,先将水份挤出不用,然后再全力将茶叶内存的茶汁压出,并反复压榨,收汁:

④将压榨出的茶汁放在开口的容器内,使其自然沉淀,并分层析出;其分层不同,品级也不同;

⑤收膏、压模。将分层析出的茶汁经低温干燥,获得稠密度轻高的软膏,再入模干燥后成形,但绝大部分是收成自然的散块,放入高档瓷瓶中。

这种工艺的好处是;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份,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为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动能”,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

我们知道,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后陈化机理。新生产出的普洱茶由于苦涩味较重,寒性较大,不能立即饮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指出,对这类茶“虚人禁用”。但是压制成团、饼茶后,通过长时间陈化,普洱茶中所含的特殊厌氧菌加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使茶叶出现膏化现象,这种物质的降解和转换,使得普洱茶的苦涩味逐步降低,甚至完全清除,换来的是醇厚、爽滑及独有的沉香味道,人体极易接受。因此,这种陈化过程是普洱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现代生物学角度分析,是单宁氧化酶向芳樟醇转化的过程,也是茶叶由“生”向“熟”的转变。这也就是云南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习俗的原因。

因此,清朝宫廷御茶房制作出的普洱茶膏釆用低温榨取,并分层析出的方式,避免了高温熬制时对酶分子链的破坏,使其内含的有机成份持续转化,形成普洱茶膏内的果胶及茶碱等营养物质高于普洱茶,口感也比同期陈化的普洱茶更醇厚、更爽滑、更通透。饮用起来也更方便。安全性更强。

这种工艺严谨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担。它有点近似我们今天最先进的生物工程---低温状态下的萃取工艺。这在当时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化验仪器及提取设备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应当说,清宫所制的普洱茶膏确实是茶中珍品,是凝聚了上千年中国制茶业的精华。由此,我们也应当看到,无论是唐宋的茶膏到后来清朝的普洱茶膏,都代表了中国制茶业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典范。

2、具有第三种功能的特殊茶品

目前,国际上对茶叶的功能性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础营养素,满足人体生存的需要;第二是感官功能:满足人们对色、香、味、形等嗜好的要求;第三是特殊功能:既能满足营养与感官功能,又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或促进康复的特殊用途的功能。普洱茶膏恰恰就是具备了这种特殊功能。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药用价值几乎是“夸张”式的描述:“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可见,他认为普洱茶膏既可内服驱病强体,又可外用疗伤。

我们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分析,发现普洱茶膏内含的很多化学成份对人体产生药用机理。如普洱茶膏内含的类黄硐物质具有明显的降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功效。同时,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血清胆固醇以及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上的沉积。并且,它还可以通过增加前列腺环素,减少血栓素合成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作用,预防血栓形成。根据近两年的实验发现,普洱茶膏内含的这种类黄硐物质还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