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你的普洱茶是怎样保存的?

你的普洱茶是怎样保存的?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存茶,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每一次都能在茶友圈中掀起不小的波澜,可见人们对存茶的关注度一直都未曾减弱。很多茶类包括其它一些食品都讲究新鲜,普洱茶却独独越陈越香。于是,很多普洱茶爱好者都疯狂的热衷于普洱茶转化后的滋味。那么,你真的会存茶吗?你的茶存好了吗?

 

  相信很多细心的朋友在普洱茶的包装上都会写着:“在清洁、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这句话简单的概括了普洱茶存储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普洱茶的存储需要避开强光直射。

 

  高温容易使普洱茶失去活性,也不利于普洱茶本身的陈化,久而久之,普洱茶将会“死”掉,失去存放转化的价值。所以,普洱茶的存放要尽量避免强光直射,还有就是不要让普洱茶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当中,特别是南方高温高湿的时期。

  其次,普洱茶的存放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存放普洱茶的地方,最好不能是温度有骤然变化的地方。如果温度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温度太低又会抑制普洱茶的转化。湿度过高,容易让茶叶变质、长霉;过于干燥,茶叶转化又会太慢。所以,普洱茶的存放,需要在一个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当中。

  然后,通风也是普洱茶存放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

 

  因为普洱茶的转化需要与空气有一定的接触。普洱茶转化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和水分的,所以在家中存放普洱茶需置于干燥通风处,因为流动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为丰富,有利于普洱茶内含物质自身的转化,同时也使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加强,加速了普洱茶的陈化。在酶促与非酶促氧化反应的双重作用下,可促进并加速普洱茶的良性陈化。

  最后,普洱茶在清洁、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中适宜长期存放。

 

  普洱茶的陈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上它具有极强的吸附性,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生熟分开存放,且存放环境不宜有其它异杂味。还要定期检查,这样才能让我们存的茶越来越好,越存越有价值。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乐享被骂的幸福

  在个别云南茶企的自我炒作下,一次规模不小的击鼓传花茶游戏,在起点云南终点广州玩开了,除了庄家在局面可控的阶段乐享其成外,这场游戏也帮一些下手“快准狠”的人赚到了钱,和几年前的第一次普洱茶炒作一样,有欲望的消费者自然是这个游戏的牺牲品,出手不快的中转商也将面临被甩手的死局。

  数年前波及全国的普洱茶热算是茶叶行业的最大炒作案例,中国近20个产茶省份的茶农或茶企几乎都参与到普洱茶的生产中,甚至为了仿造霉味的普洱茶添加了各种各样的物种,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云南省以外的中国人,在那场普洱茶热中都喝过不少不是云南产的普洱茶。在那场规模庞大的炒作中,尽管负面影响绝对不会小过正面影响,梳理一下当年普洱茶热后的残存印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坑害了投资者,特别是贪欲的投资者上当后的骂声永久回荡。普洱茶热的成功炒作的确带出了一帮暴富的人,但和本次炒作一样,击鼓传花游戏的瞬间停歇,总让后来者死得惨不忍睹。如今网络上还留下许多当年那场疯狂后的骂声,如杭州等城市,在那场普洱茶疯狂的灾难中,有些市民就轻信了普洱茶商家的广告,相信普洱茶是会增值的,普洱茶是很好的收藏品,结果大笔资金投入到普洱茶中,等待卖家的增值诺言实现后带来的巨大财富,可惜还没等到普洱茶进入增值期和回收期,卖普洱茶的商家就纷纷倒闭或人间蒸发了。

  二上坑害了消费者。消费者为普普通通的茶叶付出高昂的代价去购买,这是其一;更令消费者恼火的是疯狂下普洱茶市场鱼目混珠,消费者又无从知道普洱茶的真假;

  三是引领了行业性的造假。一场前所未有的普洱茶热潮来袭,普洱茶一夜间供不应求,云南茶企开始销售替身茶,继而到其他省份去生产普洱茶,发展到后来全国各地茶叶产区都能生产普洱茶,普洱茶假冒伪劣横行于市。有消息称当时广东有人加工普洱茶,为了口味更接近马尿,干脆在厕所边生产普洱茶。后来铁观音、正山小种、大红袍热的兴起,各地茶企从普洱茶的历程中得到了启发,假冒伪劣也就及时跟进了。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现在有不少人用批判的眼光看普洱茶企业的经营哲学,从法律主张的健康市场准则出发,或从商业的道德规则出发,炒作经济都是消极的经济手段。旁观者清,获得利益的当事者也清啊!实际上任何人在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中都会总结出很多教训,普洱茶的茶企也不例外。数年前的那场由普洱茶产区导演的收藏疯狂,虽然引来骂声一片,但实际上普洱茶却因为“敢想敢干”而一举成名。中国是个茶叶大国,中国各产区的茶叶都有其辉煌历史和特色,只是知名度的高低有别,普洱茶如果当年没有对中国人富起来后的畸形心态的独到认知,用炒作能发财的利诱去做营销,普洱茶也就难以在中国走红。之所以数年前的炒作骂声仍在耳边,今年又策划出第二轮的“游茶”炒作,肯定是在第一次的炒作中普洱茶企业获得了不菲的利益,这个利益一定大过被骂的痛楚。

  笔者无意评判普洱茶的是非对错,从企业和产品的炒作需要出发,在阶段性的炒作中,普洱茶自然是成功的,不仅炒作让知名度提升到全行业的前列,而且让全国茶叶消费者都喝过这个名称的茶叶,虽然很多喝过“普洱茶”的人,实际上却没有喝过真正的云南茶。除了普洱茶,国内就没有另一种茶叶承载着如此多人发财梦想,也没有如此之多的消费者自己能说出喝过这种茶。

  普洱茶曾经让不少后期介入的炒家血本无归,有的第一轮炒家至今还没卖出当年的茶叶,就算能卖出也要亏血本。但在发财梦的面前,人们是最容易失去理智的,这也是今年普洱茶能够挑起第二轮炒作的关键。中国茶叶行业的传统性造就了茶企经营的保守,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使许多茶企的思维受到禁锢,总想着把茶叶直接卖给终端消费者,而少有人像普洱茶一样的思维——给想发财的人一个暴富的梦想,让更多人投入到普洱茶的炒作中来。

  中国茶叶明显供过于求,中国茶叶每年还在产量上大幅递增,一切打着茶叶收藏旗号的都是谎言,但这个谎言如果加以利诱那就产生魔力。仅就炒作而言,普洱茶是值得得意的。

  (作者:许孙鑫,品牌营销专家,茶叶电商推广专家,财经作家,已出版多本个人专着,营销咨询QQ:958512655,邮箱:12xusunxin@163.com)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传统的云南茶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蛮书、滇南新语、普洱茶记等),唐代滇南地区的茶为散收、无采造法,以椒姜桂何烹而饮之,与当时唐代内地的饼茶、团茶的制法与型态不同。只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后,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说是为云南最早的普洱茶。现在还有许多云南少数民族所饮用的茶品,仍以此简单古法制作。

紧压茶的雏形

明朝时,除散茶外还出现毛尖与蕊珠茶,属于幼嫩的高级绿茶类。而贡品中的紧压团茶也有两种,二两、四两的芽茶,与一斤到十斤重的女儿茶。到清朝之时为普洱茶的鼎盛时期,贵族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风潮,普洱珍品有毛尖、芽茶、女儿茶都被作为贡品,普洱文献也达十余部。制作工序逐步出现炒青工序,及贡品八色茶等许多各式花色品种。十九世纪初期商人开始在民间收购毛茶,且将毛茶系分成铺面的嫩材与较粗老叶的里茶,蒸压成包面的团茶,此即现代紧压茶拼配模式的原貌。这种做法改变原本以采茶季节分档次、级别的概念,使普洱茶能藉以生产大宗花色产品,适应广大销售市场需要。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普洱生茶产生的契机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普洱茶不需上贡朝廷,成为一般民间商品茶,蒸制以竹箬成团裹的竹篓装大宗茶。文献指出(云南茶叶产销概况)云南普洱茶制法分初制与覆制,初制是将鲜叶经锅炒杀青、手揉、晒干而成。覆制再分毛茶筛分与蒸揉(精制)二阶段。

三种形态

杀青→揉捻→晒干

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此制法的后发酵方式,是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之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让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茶叶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杀青→初揉→后发酵→→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完,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云南在1938年以前一直只生产晒青茶,1945年有蒸青绿茶,1964年揉茶机出现,此时也才开始生产云南大叶种烘青绿茶。可以推断的是,从1964年开始传统晒青毛茶在充分接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与新制茶技术洗礼下,制作工艺有了另一种思维。

传统制法因为没有经过高温的炒青及干燥,酶活性没有完全消失,在经蒸压工序或储存过程,仍可以继续进行发酵及氧化作用,口感香气浓烈且可长存久放。不像一般经过高温炒青与干燥的绿茶,虽然香甜可口,但如果没有适当保存,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质变。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传统晒青制法不仅目前许多滇南地区少数民族仍在使用,所制成的晒青毛茶口感多样化;而其制程中微渥微发酵的做法,也是现代普洱茶洒水渥堆工序的先驱。

郎河茶业为您解答普洱茶渥堆发酵的秘密

拜会致正茶翁时,他说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深入普洱,也不可能了解各产区口感的差异,但希望我们传达关于普洱的几个观念:普洱不一定粗老。上等普洱也是用明前头春的一芽二叶,清代贡茶就有瓶装芽茶和蕊茶;熟茶不一定不洁净。他自己做的熟茶喷洒地下泉水促进熟成,精制时要过静电机吸走尘土杂物。普洱熟茶的源头,就在勐海。

王一球1995年来勐海办郎河茶厂,专攻的就是熟茶。1980年代初期,他在广东外贸系统做出口,把刚问世不久的普洱熟茶推向欧美市场。几百年来,普洱都是晒青毛茶制法,先坐为榷茶为朝廷换来西番的马,继而作为贡茶,和广受东南亚欢迎的大宗贸易茶。流传到南阳的普洱,有的过了几十年后才喝,口感变得特别醇滑。于是有人向当时主管普洱住口的广东外贸建议,普洱能不能直接做出类似广西六堡茶的淳厚感,不要等那么久了。这是研究普洱渥堆发酵工艺的肇始,王一球有位好友正是参与最初试验者之一,就睡在茶堆旁边,随时爬起来测温,观察变化。用水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共同促使普洱加速氧化、发酵,这个实验基本成功,勐海茶厂派人来学习,回云南后继续改进,成就其后诸多熟茶经典的诞生,勐海茶厂,也就是今天的大益集团,也无可争议的被同行第一把交椅。

王一球说话带浓重口语,爱吃辣椒,怎么看都是地道湖南人。但他早就在广州安家,准备做茶时,跑遍所有茶区,最终落脚勐海茶厂选在郊区樟树茶树交错的园子里,办公室更是一座原汁原味的傣家大竹楼。展示架上既有添加茉莉、玫瑰、白兰等香花出口的小沱茶,也有郎河自己的生熟系列,量最大的还是熟茶代加工部分。王家开始收做熟茶的毛茶,年代颇早,和勐海周边地区茶农关系深厚,都直达郎河的仓库存满好山头原料。制茶技术上博采众长,也能顺应市场,不管是三个月完成的大众茶,还是要慢慢渥上熟成的高档的都平滑醇顺,没有堆味,因而吸收许多客户找郎河定制。制作间里蒸茶压饼的流水线繁忙极了,一桶桶蒸软的茶从传送带上送过来,姑娘飞快往布袋里一倒,熟练盘旋成饼,再交给下一位小伙子在机器上高压定型,最后摆放在木架上自然干燥。这天加工的既有广东定的陈皮七子饼,也有台湾定的“文革砖”。过去的外销走量,低端被当作保健茶出口已经破稳定,但利润微薄。这几年内销明显增长,比外销的等级高,利润也高许多。

唯一不能参观的,是堆渥车间。以“吨”为计量单位的普洱茶堆积成堆,在水和热的影响下长时间“发酵”,据说其中如何在细节上控制,是日本人多年来试图窥视的秘密。熟茶被认为不伤胃,短短数月之内,性格刚猛的生茶,变为平滑厚重的熟茶,变化全在这神奇的渥堆之中,比如看上去像一块块泥土的结块“老茶头”却是细嫩的芽叶在温度和压力下变成的。其中种种,外人是难窥堂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