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大益勐海茶厂普洱茶收藏茶品

大益勐海茶厂普洱茶收藏茶品

2019-03-19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勐海茶厂地处西双版纳自治州澜沧江西南岸的勐海县境内,是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普洱茶企业之一。其前身为范和钧先生于1940—1942年间创建的“佛海实验茶厂”。但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佛海实验茶厂建成后随即闭厂,并没有生产过紧压茶品。在新中国的1952年,佛海茶厂复厂,次年更名为勐海茶厂,自80年代普洱文化形成、发展至今仍名满天下。2004年11月份再度改制.

 

  熟饼篇

 

  几乎所有喝普洱茶的茶友,都是自饮用熟茶开始步入普洱品茗的世界。渥堆熟茶工艺形成于1973年。其后。由于勐海茶厂卓越的渥堆技术远超业界同行,故坊间的熟茶茶品中,以勐海厂熟茶最受消费者的喜爱。

 

  勐海茶厂生产的制式熟茶,批量生产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使用的原料来源很广,除勐海县本地外,还有使用临沧等地区的原料。勐海茶厂的熟茶主要产品有各种等级的熟散茶、100克及250克沱茶、砖茶和茶饼等花色品种。其中饼茶主要有以下几种:

 

  7572熟饼

 

  勐海茶厂7572熟茶,是目前可以确定从70年代中期生产于的产品。此款茶品畅销不衰,长期以来都有持续生产,是勐海厂的大宗熟饼。7572所使用的茶材为3~8级茶菁,而以5~6级青壮叶为主,发酵度较高,汤水细甜。

 

  但是,历史上的7572并非全是渥堆熟茶。在1981年,省茶司曾接受香港利安茶行订单,生产了一批7572生茶。

 

  8592与“紫天熟饼”

 

  唛号8592的勐海茶厂七子饼,拼配方式为3-6级原料为面茶,粗老叶为里茶,发酵度较低。目前所知应是从1985年开始,历年来持续生产至今。

 

  此款茶最早由香港南天贸易公司订购。这几批8592,外包装纸上盖有紫色“天”字圆印章,俗称“紫天”。8592老茶一直受到茶人的喜爱。其中以早期生产的“厚纸紫天”等产品身价最高。香港林奇苑茶行于90年代初也开始定制8592熟饼,因外包装纸盖有红色“天”字圆印章,故被人们称为“红天”。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紫天”,多是商家以同期或较后期的产品私盖印章的仿品。由于“紫天”在业界的名声太大,坊间的仿品除用同期8592加盖印章外,有的还使用7572。甚至到了后来,在茶砖和某些生茶品上,也有人加盖紫、红、蓝、黄等各色“天”字以牟暴利。此外,市场上还流通有几批外包装盖印“8892”的产品。这款茶并非勐海茶厂的产品,而是90年代末期私商制造的翻压茶。

 

  7262与7562砖茶

 

  90年代末期,勐海茶厂研发了一系列新茶品。所知唛号有:7042、7062、7502、7512、7592、7692等。但这些新产品大都没有量产投入市场,只有7262成为新的常规产品并得到大规模推广。此外,7592作为私商定制茶,也曾生产过几批。

 

  7262,现知投产的起始年份应在2000年。此款茶发酵度较低,使用接近宫廷级的金毫细茶撒面,里茶选用3~6级青壮茶菁,外观十分美观,汤质柔口味厚。

 

  按前勐海厂副厂长、拼配师董老师的说法,此款茶品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针对高端消费开发的”。在勐海厂的熟茶系列中,此款茶品由于选材细嫩,外形美观、口感浓稠柔滑厚重,被誉为勐海厂的顶级熟饼。

 

  由于7262这一唛号的编号方法与勐海厂其他制式产品不同(其他产品的第二位数字都是5),故经常被消费者混为7562。唛号7562的茶,是勐海茶厂的一款常规熟茶砖。以3~6级茶菁混拼,发酵度较低。早期产品曾使用细嫩芽尖撒面,后期产品则没有这道工序。此款茶的生产历史也很长,历年以来都有生产。

 

  7452熟饼

 

  7452,应与7572同为勐海茶厂在7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的熟茶。在勐海厂的历史中,7452只在早期有一些生产,后来就逐渐退出市场了。

 

  7452的身世至今还有谜团。有专家认为,7452与7572这两款茶的不同,可能在于茶材拼配时级数高低的差别,7452的拼配等级比较细嫩。另一种说法是,勐海厂老茶人回忆中7452是单片纸盒装的7572。究竟孰是孰非,还要等待历史文献资料的进一步证明。

 

  青饼篇

 

  勐海茶厂生产的制式生茶,使用的原料主要来自版纳州勐海县境内。这一地区所辖的巴达、布朗、南糯、班章等茶山中,遗存有大量清末民国时期遗种的粗耕野放茶。早期的勐海厂青饼,大都使用这种茶菁为制茶原料。8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老茶园迅速被改良种灌木新树茶园所取代,并建成了巴达、布朗、南糯山三个基地茶园。

 

  为保证大宗产品品制的相对稳定,勐海茶厂的生茶茶品都是经拼配制成。除采用不同产区、不同等级的茶菁原料进行拼配外,外人所不易得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各款茶品都使用3-5年的老毛茶原料拼配,即一饼茶中,有使用到今年、去年、前年,甚至更早的原料。勐海茶厂的生茶,花色品种有大小方砖、沱茶和饼茶等几类。其中饼茶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7542与“73青饼”

 

  唛号7542的七子饼,是勐海茶厂青饼中最大宗的产品。其拼配方式为:面茶用3、4级幼嫩芽叶,里茶用5、6级叶(后期也出现过掺7、8级老叶的情况)。

 

  此款茶品应该是从80年代初开始生产的。在进出口公司的文献记载中,文革时期勐海茶厂并没有唛号为7542的产品。坊间长期以来一直流传这样的说法:唛号75X2的茶品都是从1975年开始生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勐海茶厂在70年代生产的茶品,目前确知的只有7572和7452两种熟茶。文革时期是否有生产生饼,至今尚无定论。但市面上流通的7532、7542、7582等生饼则都应是80年代以后的产品。

 

  市场上流通的七子老青饼,以7542的数量最多。这款茶生产寿命长,各批次间品质差距大,所以要鉴别某一片茶的品质和年代,需要有相当丰富经验。坊间通常以外包装纸的印刷来判断年份。但是外包纸只能当作参考,因为市面上有更换外包纸的茶品,也有后期产品仿早期印刷。在茶品的断代上,饼茶的内飞比较具有参考价值;油墨、纸质、饼模、茶材拼配手法等,也是重要的鉴定依据。

 

  俗称“73青饼”的7542,是台北钰壶轩黄先生于1998年12月命名的。这批茶的外包纸是大口中,茶字为手工盖印,内飞有细字尖出和美术字体两种,刷唛7542—503或—506。早先人们曾认为“73青饼”生产于1973年。现在则可以肯定的讲:“73青饼”横式大票上50X的编号,表明它于1985年还在生产。

 

  7532与“雪印青饼”

 

  唛号7532的七子饼,是勐海茶厂青饼中最为细嫩的茶品,产量并不是很多。此茶拼配方式是3—6级茶菁原料混拼,面、里茶一致。

 

  俗称“雪印青饼”的7532,是钰壶轩黄先生于1999年11月命名的。指的是80年代前期的一批7532青饼。这批7532的外观是:纸筒装,外包小口中油面厚纸,茶字为粉绿色手工盖印,朱砂红细字平出内飞,小内票,小饼模。

 

  真正的“雪印”,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但由于“雪印”的名字在茶界过于出名,以致后来许多的7532,也被冠名为“雪印”以抬高身价。购买时需注意区分年代。

 

  7582与8582

 

  勐海茶厂于1980年以后开始生产7582青饼。1985年之后,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开始向勐海茶厂定制七子饼茶,从此该款茶品的唛号也相应改称为8582。8582的唛号自1985年开始一直沿用至90年代初,然后才又有部分产品恢复使用7582的名称。

 

  8582的拼配方式为:面茶用3、4级幼嫩芽叶,里茶用7、8级叶(后期也出现掺5、6级青壮叶的情况)。早期8582的饼模较大,直径约21cm。

 

  8582青饼大都为薄纸包装,早期也曾出现过三批厚棉纸包装的8582。目前所知其年代分别在1987至1992年间。这三批产品在饼模上有很大差异。

 

  7572生茶

 

  7572,长久以来一直作为勐海茶厂熟茶的唛号。但是因特殊的原因,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批7572生茶。

 

  这批7572生茶生产于1981年,是云南省茶叶公司接受香港利安茶行订单制作,由前勐海厂李易生副厂长交给港商。这批茶的为大口中外包装纸,细字尖出内飞。其使用得茶菁原料较同期的7542肥壮一些,面里茶很相近。购买7572青饼,必须注意仓储品质,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大都因为入仓而品相、口感不佳。

 

  黄印七子饼及其他

 

  勐海茶厂的早期产品,有“七子黄印”系列和“大蓝印”、“红带”等茶品。这些茶品都已经十分罕见,多数已经收入收藏家手中而退出市场流通。

 

  “黄印”系统的茶品十分复杂,茶人们按照其外观差别,区分为“大黄印”“小黄印”“认真配方”等几种。“黄印”的得名,源于其外包装纸的八中茶标志的“茶”字多为黄色,这是原先的绿色颜料退色所致。因此,也有绿色“茶”字的茶品被称为“黄印”,不足为怪。“黄印”系统的产品,由于很多都没有唛号,结合茶品的转化程度,推测其年代早于有唛号的产品。其外包装为大口中印刷,内飞细字尖出。

 

  “大蓝印”也是早期勐海茶厂的青饼,其年代与黄印系统接近。大口中印刷,细字尖出内飞。

 

  早期勐海茶厂的青饼中,曾有一批茶因茶饼正面埋有一条红色丝带而得名“红带青饼”。其拼配方式比较类似早期7532,包装纸为大口中薄纸。关于“红带”的年份,通常认为它与73青饼同期,但也有人认为它的年代更早。

有用+10
分享

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公告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提升普洱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茶叶质量的整体提升,增强消费者对普洱茶鉴别与品评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品饮普洱茶,普洱市于3月25日至4月13日举办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

一、初赛

1.初赛时间:2016年4月10日前各县(区)完成斗茶大赛初赛并上报参加决赛的样品

2.初赛地点:10县(区)

3.组织单位:10县(区)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二、决赛

1.决赛时间:2016年4月10日至13日

2.决赛地点:普洱大剧院

3.活动议程:4月11日斗茶大赛决赛报到;4月1日至4月13日09:00-12:00,14:30-18:00决赛;4月15日14:00-14:40颁奖。

三、评选茶叶品类及奖项设置

(一)参赛茶样品类。现代普洱茶晒青毛茶原料、古树普洱茶晒青毛茶原料、有机普洱茶晒青毛茶原料。

(二)奖项设置。参赛茶每个品类将决出金奖1名(授予此次大赛茶王称号)、银奖2名、铜奖3名。

四、参赛条件及评比办法

(一)参赛条件

1、参赛企业必须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含公司法人和个体工商户),有经过2015年年检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2、每个县(区)选送参赛样品及要求

(1)现代普洱晒青茶毛茶原料5只,每只茶样代表同批次质量产品1吨以上,具体送样报名时填写清楚,并附检验检测报告一份;

(2)古树普洱茶晒青毛茶原料5只,每只茶样代表同批次质量产品50公斤以上,具体送样报名时填写清楚。并附检验检测报告一份;

(3)有机普洱茶毛茶晒青原料只数不限,每只茶样代表同批次质量产品1吨以上,具体送样报名时填写清楚。

(二)决赛评比办法

1.各品类分别斗赛,根据三组评委打出的分值合计,依据分值高低,排名决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由公正机关公正,并宣布斗茶大赛结果。

2.各县(区)选送茶样,由主办单位留底保存,做实物档案,以备核实查验。

五、报名方式:参加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决赛的参赛茶样、拍卖标的茶叶、照片视频和报名表请于2016年4月10日交到“2016普洱茶大赛斗茶大赛”筹备处。斗茶决赛参赛茶样报名时,须认真填写报名登记表,按要求提交相关复印件。

联系人:杨显鸿0879-*******,*******

邮编:665000

“广州仓”对普洱茶存放的积极意义!

翻开国人重新兴起饮普洱茶史页,真好像就在昨天,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香港同胞回乡探亲、投资的活跃,珠三角人从香港人那里学会了饮普洱茶,后来加上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设厂,交往密集,带来了更多普洱茶文化与氛围。很多珠三角人爱上了普洱茶饮,普洱茶消费迅速增加,大量普洱茶源源不断流入珠三角市场,在普洱茶越陈越香,越旧越值钱的思潮影响下,以广州芳村为核心的茶人、茶商开始了储存普洱茶,普洱茶储存仓库"广州仓”(泛指广东地区储存包括普洱茶等后发酵茶的茶仓,习惯叫“广州仓”它与“昆明仓”“北京仓”,代表中国几种不同气候地域特色的存茶仓库)出现了。

“广州仓”对普洱茶存放的积极意义!

“ 广州仓”传承于“香港仓”(港仓),但有别于“港仓”。“港仓”有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年代特征,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国产的普洱茶主要出口到香港等华人地区,港人十分喜爱普洱茶,边饮边藏,但香港人多地少仓租贵,当时普洱便宜,储存并不太讲究,加上天气高温高湿,海风猛,咸潮气常袭,普洱茶储存偏湿,常带有不干爽的湿气味。记得2007年笔者去香港拜访一位普洱茶藏家,他正在摊晾勐海茶厂的“九七水蓝印”,他说这叫醒仓,陈年普洱茶在仓库取出,摊晾好放入紫砂缸,少的十天八天,多的两三个月进行醒仓,然后冲泡品饮才“正”。笔者跟他买了饼“九七水蓝印”(当时每饼800元,现在已经万把元一饼了,这是题外话),回来间断饮了两三年,滋味浓郁、陈香醇厚,总觉不错,只是稍湿的痕迹始终还在,这或许就是“港仓”的特色。

“ 广州仓”崇尚自然干仓模式,即离地、离墙、阴暗、通风、无异味、集中存放,不干预温度、湿度,定期翻仓等。现在很多芳村的大藏家还是采用这种方式长期陈放普洱茶,因为他们觉得:普洱茶陈化一直没有什么标准,让其自然变化最好;二来珠三角小了香港那种高湿咸潮气影响,放得更“干仓”。

“广州仓”对普洱茶存放的积极意义!

笔者茶仓2017年6月29日温湿度显示

“广州仓”对普洱茶存放的积极意义!

“广州仓”对普洱茶存放的积极意义!

笔者茶仓一年温湿度最高与最低记录(不加干预)

笔者的茶仓(超过十年)在二楼以上,原来也是釆用这种自然干仓模式存放普洱茶,自觉效果不错,很多茶品已流回芳村等市场,茶商反映存放干净、转化良好(有点自吹自擂,但笔者也深知近几年,我们的消费者品饮水平高了,辩识水平高了,保存不当的茶别想再流通于珠三角那样的成熟市场,存放干仓与否,价值相差甚大),近两年开始配备了抽湿机,以防梅雨等极端潮湿天气的风险。

“广州仓”对普洱茶存放的积极意义!

笔者茶仓一角

近十年,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更大规模、更高规格、更完善设施的普洱茶仓库,占地面积几千至几万平方米,仓库面积小则几千,多则几万平方米,存茶量数百吨至万吨级。但他们还是强调生态自然仓模式,即是自然仓基本要素上,在仓内加装石灰槽装上干石灰,摆上适量木炭箩,通风管道,进出窗的无尘、无菌管理,货品进出或存仓中生化检测,建立仓库各项数据监控档案等,让普洱等后发酵茶在生态茶仓中自然陈化。着力打造茶仓存茶、交易品饮、鉴定检测、金融服务、茶文化传播的茶仓品牌。

“广州仓”对普洱茶存放的积极意义!

“广州仓”对普洱茶存放的积极意义!

东莞一专业茶仓

2000年后国内普洱茶消费庞大,普洱茶的交易中心与储存中心已移到广东地区,“广州仓”的茶叶仓储量,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一百万吨,仓储茶叶资产保守估算已达2000亿元,这个体量与“港仓”比较已有极大变化。

现在还有一部分人,特别是不熟悉广东的朋友,一提“广州仓”的茶,就与湿仓坏茶联在一起,甚至把“广州仓”等同湿仓,这是极大的误解。在这十多年来有些不法茶商,本身没有陈茶(陈茶稀缺且成本贵),又要找快钱,利用很多人不太懂普洱茶,做湿做旧普洱茶,并称来源是香港或广东的陈茶,让人体验很差,坏印象先入为主,前几年笔者去云南旅游,陪朋友在大理、丽江逛街买普洱,什么文革砖、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普洱茶便宜得要命,假劣得离谱,假冒伪劣茶品成街成市,都说来自广东,这也难怪我们的消费者有这不良印象,其实他们或者是未饮过正宗“广州仓”的普洱茶而已。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昆明仓”“北京仓”不同地域的茶仓库,笔者也多次品饮体验过各地茶仓茶品(有的在昆明茶仓存放超过十年),各地茶品当然有其独特的优点,香气纯正高扬,外观干净如新等等,但也难掩转化慢与欠稠润等的不足。普洱茶出在云南,藏在广东,“广州仓”有着众多后发酵茶陈化的天然优势,与交易大市场,消费品饮者联系紧密,有较好的茶文化环境与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正快步迈向不断发展壮大与不断完善之中。

相信“广州仓”会成为国家复兴茶产业的宝库,会成为国人大健康产业的宝藏。

本文的作者,水上人家,国家高级评茶员,中山市茶业协会副会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从事城市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工作二十多年,爱好饮茶超二十年,饮普洱茶十多年,参与普洱茶收藏投资十余年,业余致力探讨、推动普洱茶发展复兴之路。

茶识科普:普洱茶所谓的入仓与回仓介绍

所谓“入仓”,是指普洱茶在后期存放中为加快化学反应而人为提供的一个高温高湿的存贮环境。入仓普洱茶的氧化速度是不入仓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由这种快速氧化形成的“特殊口感”和“特殊香味”被叫做“仓味”,这种“仓味”有少部分人能够接受,但大多数人都不认同,于是想办法来消除,这个消除的过程就被叫做“回仓”。

“回仓”有多种办法和手段,最典型的是用微波炉烤炙或在太阳下暴晒,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将仓茶移至正常的自然环境存放来慢慢消除“仓味”。那么,“回仓”真的有用吗?

从普洱茶的氧化原理可知,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是:各种碳水化合物分解还原为糖,糖与酵母反应,产生醇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再与各种各样的酸反应,形成酯类化合物。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的环境是内含物质缓慢的链式转化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内含物质的转化就会因“越轨”而产生“异化”,“仓味”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结果。“入仓”是为了加快转化,而这种转化的载体是微生物的“胞外酶”。高温高湿在造就有益菌的同时,有害菌也大量繁殖起来。当茶叶中的“青霉菌”不能抵御“白霉菌”、“黑霉菌”和“黄球菌”时,有害菌群就成了普洱茶“异化”的主角。

“入仓”的普洱茶,轻者表面灰暗无光、有“仓味”。重者表面挂白霜(白霉菌覆盖),中间现“金花”(点状或面积更大的黄球菌),最严重的是整个茶体“褐变”,有机物大量损失而过早碳化。“回仓”对于遭受轻度破坏的普洱茶来说,兴许有一点点效果,但决无可能恢复其应有的品质。

有些普洱茶也有“仓味”,但并非人为“入仓”,而是由于长期存放于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所致(例如广东、香港和沿海一带),对于这样的存放环境,目前能够解决的办法只有降温除湿和缩短存放时间,转移存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