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起源于什么时代?1975年以前有普洱熟茶吗?

普洱茶起源于什么时代?1975年以前有普洱熟茶吗?

2019-03-19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有关普洱茶历史缘起的说法众说纷纭,也是许多茶友都在关注的问题。

 

  据东晋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荼、蜜……皆纳贡之。”其中的“荼”字代表茶,也有苦菜的意,说明茶叶在武王伐纣时期就已经开始纳贡了。“巴蜀之师”是四川、贵州、云南的八个小民族组成的,其中就有历史上中国最早种茶的“濮人”,也就是现在布朗族的先人。

  魏晋时期的吴普在其作品《吴普本草》中也提到过“荼”,证实了汉朝产茶。唐朝的樊绰在其所著的《蛮书》中说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就在现在云南省西南部景东,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地区。

  过了文人雅士的宋朝,在元朝才开始将普洱茶命名为“普茶”,明末才改名叫“普洱茶”。明朝开始设立普洱府,在清朝时达到巅峰,开始每年向皇家进奉例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故宫的博物院可以看到清朝进贡时期的金瓜贡茶、女儿贡茶。

 

  1975年以前有普洱熟茶吗?

  现在普洱茶界公认的熟普是1973年开始试制,到1975年试制成功。但坊间也有传闻,在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1950年国有茶厂也在试制熟茶,只不过当时试制熟茶的技术并没有成型,据说是采用了布袋蒸压之后,不拆袋,直接堆放,之后进行加速陈放。说明1975年以前已经有普洱熟茶了,只是与现在的熟茶制作工艺有所差别罢了。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存放仓库的温度和湿度是多少普洱茶存储

温度是23度左右,湿度是50%——70%,其实就是人觉得舒服的环境。

普洱茶存放仓库的温度和湿度是多少普洱茶存储

普洱茶存储的物理条件:

1、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所以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因此,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2、恒定的温度。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普洱茶存放越久越好吗

普洱茶的价值与收藏年份有一定的关系,那是不是存储普洱茶的时间越长越好呢

1、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存放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产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与理想化,但是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的无限期地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陈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故在普洱茶的存放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而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了。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存放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产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与理想化,但是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的无限期地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陈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故在普洱茶的存放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而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了。

2、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远年普洱茶所具备的典藏性类似红酒,两者一样讲究年份、出身(酒庄、茶庄),注重稀有性与保存状况。

3、从某个定义来说,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其实,一饼普洱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4、另一方面,云南普洱茶的转化口感是因为其原料和工艺所决定的。

市面上的老茶很多,但不是都好喝,自然找老茶客就很刁,很执着,除了讲究厂家,年份,型号,批次之外,还一定要喝一喝茶的味道。而不是见老茶都买。

这是什么原因呢?老茶是新茶转化出来的,除了一些不易为人知的潜质之外,大部分的茶品在新茶转化时期就已经奠定了日后的口感走向。所以很多历史老茶的原料不敢说是当年的古树,至少也是没有施肥添药的生态茶林。如果新茶都不具备正常的口感基础,再存储多年也是枉然。这是第一个原因-原料。

第二个原因,生产环节-转化。我们在市场买到的云南普洱茶是工厂里面已经结束了加工的成品,但是云南普洱茶自从它被采摘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生产环节,只不过它的生产从茶厂的加工流程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茶架上。只要没有冲泡之前它都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环境的相关因素很多,比如空气,温度,湿度等等。

购买云南普洱茶有哪些原则

云南普洱茶既不同于红茶,也不同于绿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红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茶艺网建议消费者购买普洱茶要掌握“五个原则”。

不要以为年代越久远越好。“年代只能参考,不能尽信”,普洱生茶的生产历史有数百年了,但第一批通过人工(渥堆)后发酵技术的熟茶是该厂在1973年生产的,“因此,市面上超过35年的普洱熟茶大多是假冒的”。

不要相信伪造的包装。消费者要注意购买普洱茶时价格与茶叶的年代和包装是否合理,比如几十年的老茶现在已经很稀少了,但市场上却是要多少有多少;红印茶也是很珍贵的,但市场上批发的所谓“红印”却便宜得很,这怎么可能是真货呢?“年代、价钱、包装不符合逻辑概念,报价不合乎市场行情的普洱茶,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不要仅看开汤颜色的深浅。普洱生茶只要在干净、通风好的空间陈放,慢慢发酵后,就算放上50年或者100年,茶的汤色依然不可能变黑或者变混浊,绝对是油光气十足,色金黄转枣红才对。因此,如果卖家以“汤色颜色深说明是老茶”来叫卖茶叶的话,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

不要相信添加的味道。普洱生茶唯一的味道就是樟香味,陈年普洱老味老韵。而分辨普洱熟茶的最好方法是渥堆发酵越少的茶品及拼配蒸压时间越短的越佳。如果茶叶有霉味和其他异味,就是已经霉变的茶叶或质量较差的茶叶。

不要以为树龄叶种越老越好。当下众多的消费者大多以为大叶就是野生。仔细观察叶子如果是大大的,平平的,薄薄的,一定不可能是野生种,而是在某种商业利益的需求下人工种植出来的,真正云南野生的普洱茶是没有施放肥料及农药的,所以消费者千万不要迷信茶叶的树龄和叶种。

“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作客普洱藏家,与武汉茶友热情交流

享誉“普洱第一人”、“普洱耶稣”双重标杆称呼的邓时海教授,作客普洱藏家,与武汉热情的茶友们会面,并以《普洱茶的省思》为主题与大家展开了讲座的分享内容。

邓时海大名在业界无人不知,而他写的《普洱茶》,被很多人看作这个行业的现代《茶经》。

▲邓时海教授在普洱藏家茶馆

邓时海与普洱藏家的缘分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普洱藏家创始人鲁文锋先生,就辗转联系到了邓时海教授,向邓教授学习、品鉴普洱老茶。

▲鲁文锋先生(右)与邓时海教授(左)合影

在与邓教授的品茗交流中,鲁文锋加深了对号级茶、印级茶等普洱老茶的认知。邓教授还经常受邀到普洱藏家开展讲座,为茶友讲解普洱老茶的历史,以及鉴别、收藏、选购老茶的知识。

▲鲁文锋先生(左)与邓时海教授(右)合影

此次讲座,邓教授以对普洱茶提出的一些”省思之我见,以就正大方为引”,将本次讲座活动的主题更加明朗化的公之于众,讲座内容非常生动。

邓时海老师的讲座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1.“普洱茶界定”的省思;2.“普洱茶”的省思;3.“山头主义”的省思;4.“传统工艺”的省思;5.“茶品包装”的省思;6.“安全健康的省思”。

▲邓时海教授在普洱藏家讲座现场

从普洱茶本质意义上来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这六大方面的讲解内容对普洱茶的定义更加明确,也使得武汉茶友们对普洱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他从台湾特地带来九款普洱茶,让大家边品饮,边感受、边听他讲解普洱茶的历史、养生、收藏等等有关普洱茶的文化。

茶友们从1973年的文革砖、40年代的边境茶、到2013年的福禄生茶、08年的鸿运熟普等等逐一品饮,两个小时的讲座受益匪浅。

大武汉在以前一直有汉口喝茶,武昌存茶的文化,武汉的茶文化其实也是相当有历史底蕴的。此次讲座邓时海教授让武汉的茶友充分感受到了普洱茶文化的魅力。

邓时海先生一生从事的事业,从未脱离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他说起历史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他秉承着老一辈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恪守与传承。

邓时海先生幼年就开始接触武术,一为强身健体,二则是在族群混杂的海外自卫。后来大学后师承杨家第五代传人王子和,推广传统杨家老架太极拳。

和一般人不同,邓老先生除了拳脚上的习练,更注重其文化内涵,时逢台湾大力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诸多太极拳家也在此时重新担负起太极拳传承之历史使命。

1990年,邓时海先生以《太极拳根源研究》一书,完整论述了「宋氏太极功源流考」、「张三丰太极拳考」、「陈王廷太极拳考」、「王宗岳太极拳考」「太极拳教本」等,为台湾研究太极拳史之发轫。而后更是重整唐豪、徐震的著作集成《太极拳考一书》。

邓时海先生也喜欢古琴,本来想学琴的,但后来看到白居易说“自弹不及听人弹”,就不练琴了。

邓时海先生认为古琴是风雅艺术,是学习中华文化的敲门砖,与茶、花、香、墨、剑这些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时常听听琴音、研究古琴谱、翻翻相关古籍善本,可以提升整个人的意境。

拳、琴、茶,是可以分享的三大人生要素。古意盎然,恒化心灵是它们共同的特质,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要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