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贡茶简史

普洱贡茶简史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地区“茶、蜜、灵龟……皆纳贡”。

 

 

  到唐代(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茶叶专卖。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从宋至清,又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

 

  普洱茶作为贡茶的渊源由来已久,大致周朝时,云南茶叶便开始进贡朝廷。至于上贡的茶品,以及进贡延续的时间,则不得而知。

 

  唐代(公元618—907)年,因销往四面八方而声名远播的普洱茶开始进入皇宫。据史书记载“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茶名重天下,京师尤重之。”普洱贡茶,得到皇室权贵的青睐。

 

  普洱茶一名正式出现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淛《滇略》中:“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到了清代(公元1659年),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列入朝廷贡茶案册,并指定为黄家冬天专用茶,且对上贡的数量和质量等做了规定。云南普洱贡茶来自南方深山原始大茶树,其汤浓郁醇厚,品质特殊,饮之去油腻助消化,保健功效显著,这也是它深受皇宫贵族珍爱的原因。

 

  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过:“贡茶制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年,历时一百六十三年,后因清朝末期,内部动荡,社会治安不好,贡茶送到昆明附近被贼抢,朝廷鞭长莫及,没有追究,贡茶制到此结束。”

有用+10
分享

为了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生茶需要发酵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普洱生茶是什么?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普洱茶茶饼的价格决定普洱茶的质量吗?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而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的区别就在于,普洱熟茶是以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渥堆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如果这里的“发酵”是指“渥堆发酵”的话,那普洱生茶是不需要经过这一工艺的。但普洱生茶在加工过程中是会有“发酵”的,也就是业内人常说的“前发酵”与“后发酵”(即自然发酵)。

 

  生茶的前发酵,一般指杀青之前茶叶的发酵。客观上讲,鲜叶从树下采下来后就开始了发酵过程,因为在一定的水份,温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和各类酶的作用下进行外分解和内分解,产生发酵,适当的前发酵无法避免,也不需要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前发酵只能是微量,不能过量,即不能产生过多的红叶红梗,不能产生红茶味。这就要求鲜叶从树下采下后不能捂红,萎凋、摊掠要薄摊,并且及时杀青。

 

  而普洱生茶的后发酵过程,主要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菌(如曲霉菌、酵母菌),在不同的湿(湿度)、热(温度)变化中生长,利用不同微生菌产生的酶类,来转化茶叶中的儿茶素、醣类、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加上菌类大量繁殖时所产生的热能,同步的改变茶叶的颜色、滋味及香味。简单来说就是普洱生茶的自然存放过程中,会产生自然发酵,这与熟茶的“人工渥堆发酵”是两种概念。

  所以,综合以上,如果说普洱生茶需要发酵吗?是肯定的,因为发酵本身就自始至终参与了普洱生茶的整个环节。

小青柑:消耗普洱or成就普洱?

小青柑:消耗普洱or成就普洱?

近年,“小青柑”这个茶品突然火了。尤其到了下半年,但凡说起普洱茶,小青柑多半是绕不开的话题。2017年,更多五花八门品质不一的小青柑产品涌入市场,这已经让大家产生一丝隐忧,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讨论:

小青柑还能火多久?火爆的背后究竟只是短期炒作、昙花一现,还是会在波动中持续升华,甚至成就普洱?

中国很多市场向来都会经历炒作和退潮,无非是新的概念炒作起来,更多人进入,进而滋生泡沫,最后的结果,要么是产品泛滥、一蹶不振,要么是重新洗牌、不断升华,经历07风波的普洱茶显然属于后者。在炒作高峰期一贯会有一些打压或唱衰的声音,近期就有一些言论对小青柑进行了质疑。

对于小青柑的质疑
一夜爆红的小青柑难免受到一些质疑声,主要有以下2种声音:

柑皮让普洱茶失去本真特质。有人提出,柑皮的使用,应当以食材配料为主,与普洱茶搭配,会影响品尝熟茶原本的滋味,两者都失去意义。

滋生劣质产品造成普洱茶整体形象信誉下滑。柑皮的芳香气味,一定程度会掩盖住品质不好的熟茶的缺点,让大量低品质熟茶“瞒天过海”,在短期内大量销出。消费者受低端柑普茶混乱的价格和品质影响,从而对柑普甚至普洱茶失去信心。

如何看待这些质疑?

以上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确实不可否认小青柑市场已经存在问题。但是,这就像方舟子用一份从广州市场上抽取的70份普洱茶样品的黄曲霉素检测报告数据,来验证所有的普洱茶都致癌一样,这只是一种不全面的推断。

笔者认为,首先,小青柑没有经历无中生有的炒作;其次,小青柑是如普洱古树茶一样有历史、有现实价值、本身就具备魅力的品类;最后,在这个回归理性的年代,站不住脚的事情很快会被淘汰。

有热有冷,正常现象。

目前小青柑市场也不是一片大好,中低产品涌入遭冷遇,但品质茶品依然热销,品类总体依然有发展的势头,质疑小青柑炒作、预言小青柑不能长远的声音也在逐渐降低。

事实上,终端消费者是乐意接受品饮小青柑的,更多不喝茶的人因为小青柑的滋味而对茶产生了兴趣,这支队伍的壮大,是市场的选择。市场的自然法则为茶品树立了无形的标准,同时,发展期有热有冷也就是很正常的现象。

另一方面,小青柑与熟茶的搭配本身是滋味协调、功效互补、茶性互补的,这意味着小青柑必然会成为经典的熟普调饮茶配方。

柑普之功:熟茶,因小青柑而被成就。

熟茶本身具有很强的魅力,有很多固有的爱好者,但因香韵内敛,推广很慢。柑普的出现,解决了熟茶的一些推广问题:

1,更多人迅速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饮完美味的小青柑,更多人开始对熟茶甚至生茶感情兴趣,并愿意尝试。也有人表示,暂时更喜欢喝小青柑,那至少熟茶已经被更多人品饮了。

2,让熟茶特点彰显;搭配小青柑,熟茶本身醇厚的滋味得以突出。柑与茶的功效也在健脾胃与排毒降糖等方面相互补充。

3,好柑成就优质熟茶,柑茶双绝;柑普并非是相互的将就,而是相互彰显,很多非常优质的熟茶与优质柑普结合,也能呈现出更优异的味觉体验。

调饮或清饮

小青柑这种全新的茶饮也印证着,普洱茶不止清饮,合理调饮也是一种推广的方式。一味保守传统渠道,容易脱离生活,适当融入一些时尚的尝试,反而更能激起更多人的关注。

咖啡加了牛奶、焦糖、巧克力酱,变成玛奇朵、卡布奇诺、摩卡,但它还是咖啡;红茶加了柠檬、啤酒、方糖,还是叫红茶。小青柑也如此,熟茶不会因为一片柑皮而改名,很多人也选择清饮熟茶。

小青柑的流行,不会像部分人担心的那样,“带偏”整个普洱茶行业。诚如一位茶友所说,有千年饮用历史验证的普洱茶,不会因为区区一个方舟子的谬论而被摧毁。

如何选择一款优质的小青柑?

当然,让这种良好的状态持续下去,需要小青柑厂家对原料的严格把控,和对工艺不断提升,追求“好柑成就优质熟茶,柑茶双绝”的柑普产品。作为消费者,也要掌握一些鉴别一款小青柑优劣的方法:

1、口感顺畅、寡淡:一款原料好、工艺到位的柑普,柑与茶的滋味一定是融合度很高,互不掩盖,茶汤红浓明亮。如果茶汤颜色清淡,柑味重而茶味寡,顺滑度和甜度低,喉部不适,这样的小青柑基本可以列入黑名单了。

2、是否有燥感:一般品质好的小青柑,是采用低温半烘半晒制成,茶性温和,不上火。如果喝到一款有燥感的小青柑,很有可能是经过高温烘出的劣质茶,既不能保留茶叶的活性,又损坏柑皮清火的药用功能。

小青柑,为普洱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坚守传统,势在必行,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也是不错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坚守做茶的良知。(本文来源:津乔普洱)

何为好茶,好普洱茶的初步鉴定标准

何为好茶,如果以官方公布的科学数据来判读,我们在市场上真是很难做到,只有用一些我们平时的经验加上部份科学东西,才能有一些初步的定论。
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易武、临沧双江勐库、思茅澜沧的景迈山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但各自的特点却很鲜明。“质”的标准包含以下几个范畴:
产区: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2.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盛易祥。
另一对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与新茶的问题;老茶与新茶的问题:在漫漫岁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茶品丰富多彩的变化,加之饮茶人面对时间长河的心理感动,使得品饮老茶成为难得的享受。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号级茶、印级茶等,时间上比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当年清宫贡茶遗留;号级茶为50、60年以上(各老茶号生产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于1949年前后统统烟消云散;印级茶以1952年佛海茶厂恢复生产以来的各色茶品。这种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于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储藏过程中基本上都有入仓处理的历史,其地点又基本集中在亚热带高温高湿地区的港台范围,所以对以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风格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所以真正未来的老茶是什么,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风格,但“越陈越香”的基本品质是不会变的,具体各地的怎样,有待于天南海北的爱茶者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北京一位茶友有句很好的话:好茶从自己存起。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两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潜意识里仍然是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的偏见;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两年后才能喝。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鉴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际),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84饼),小件2件(每件42饼),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两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如发酵技术精湛的邹炳良、戎加升、王霞、杜春峄、杨加龙、彭国玉、娜卜等做的熟茶,才出厂三两个月,却经常让品饮者以为是两三年的茶了。
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备注:①市面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非茶类、但样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为贵”高价而沽。好在这种怪品对健康虽然无益,但也无害。②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台地是茶园倚山坡而建,为了采摘方便,每年冬季进行修剪,不使茶树长高;也就是说,如果不修剪,它就会不断往上长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并且会出现乔木茶的主要特点:有主干,有侧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长多少年也是灌木一丛,例如杭州西湖老龙井寺旁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茶树,几百年了,还是不到两米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4.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但另一种是不良商人把质次价低的原料与部分质好价高的进行拼配,最后以好原料生产的市价出售,现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产的茶,以这种拼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