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发展史(下)

普洱茶发展史(下)

2019-03-1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改革开放后,普洱茶又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

      1990年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晋·傅巽《七海》载:“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这里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名优土产,南中即云南,茶子不是茶树种子,而是园形或块状的紧茶,说明云南茶在三国时期已很有名。

 

  唐朝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就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茶叶

 

  由于中国近代战乱频繁,弄得民不聊生,云南茶叶全面萎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产量降到了5万担,商品量仅2万担。普洱茶同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被中国茶客所熟知。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是发展的好势头被大跃进打乱了,因追求高指标,瞎指挥,强采重摘,茶树大受摧残,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文革结束的1976年,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有用+10
分享

喝普洱茶,你所说的甜是什么甜?

  和别人一起喝普洱茶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诸如“甜清”、“甘甜”“甜醇”等的评价,有没有觉得一脸懵圈?你说的甜是什么甜?你说的涩是什么涩?一起来看看普洱茶的呈味物质大揭密。

 

  鲜爽度:氨基酸

 

  越嫩的茶叶氨基酸含量就越高,所以鲜爽度就越高。这在喝生茶的时候感觉非常的明显,芽头嫩叶比较多的茶叶喝起来会比较爽口,通俗地讲就是嘴巴里有很新鲜的气息,像置身于森林中被绿色植物包围的心旷神怡之感,所以大家说的春韵十足就是这个意思。

 

  甜味:单糖双糖与多糖

 

  至于甜味,但大家对熟茶的甜感比较熟悉,所以我们主要从熟茶的对比来说明呈味物质的差异。

 

  造成茶叶的甜感的作用因子主要是糖类物质,糖类物质又有易溶于水的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等,也有不溶于水的多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大家喝熟茶时,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喝润莲金针的甜与喝勐海厚砖的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因为润莲金针的茶叶原料比较细嫩,单糖和多糖类物质比较多,加上氨基酸的作用,喝起来会水软甜清,就是甜得不是特别的明显,淡淡的清甜,但让人很舒适。而勐海厚砖的茶叶原料相对来说比较粗老,除了含有单糖与双糖,还有较为丰富的多糖物质,多糖物质不能溶于水,但却能在水下分解,入口后经唾液酶作用还原成有甜味的葡萄糖。

 

  所以勐海厚砖的甜是很明显的甘甜,润莲金针的甜是很细腻的清甜,有些人口味重,会觉得勐海厚砖才是甜;有些人味蕾敏感,觉得润莲金针的甜才是甜,勐海厚砖的甜则有点粗,这也是厂家不断开发不同产品的根本原因: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差异。

 

  苦涩感:茶多酚类物质

 

  茶多酚类物质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一方面,茶叶的苦味涩味基本上都来自于茶多酚类物质,另一方面,茶叶的丰富内涵、味浓韵厚也来自于茶多酚类物质。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差,是因为茶多酚类物质是一类庞大的物质总称,其中包含了不同味觉的因子,再加上相互的协调作用或人工干预转化为别的呈味物质,都造成了多种多样的呈味效果。

 

  苦味的来源基本是因为茶多酚类中生物碱的作用,如咖啡碱、茶皂素等,而涩味则主要来源于茶多酚物质类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又分为游离儿茶素与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的收敛性强,且占儿茶素中的比例较高,所以酯型儿茶素是涩味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熟茶及老生茶不苦不涩?

 

  儿茶素类物质可以氧化分解成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三大类物质,这三大类物质也是普洱茶茶汤的颜色主要来源。而茶黄素有较强的刺激性且鲜爽,所以生茶汤以黄色调为主;茶红素主要为甜、茶褐素为甜酸,所以熟茶汤主要是茶红素作用为主,茶褐素的量要通过加工工艺来适当控制。同理,生茶经过自然陈化后茶汤会由黄色向红浓方向变化,也是内含物质自然氧化的体现。

 

  另一方面,生茶在自然氧化的作用下,生物碱类的含量也会逐渐下降,可溶于水的糖类物质越来越多,所以生茶陈放会越来越醇口。而熟茶是通过渥堆工艺进行人工氧化,除了氧化掉苦涩味物质,同时还转化生成了别的有益成分或呈味物质,如生物酶类和枣香等。

  口感协调性: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

 

  口感协调性除了原料的差异影响,还有加工工艺的作用。相对其他茶树品种而言,云南大叶种本身的内含物质就比较丰富,再加上树龄及生长环境的优势性,造就了云南普洱茶普遍浓强厚烈的口感特点。

 

  而一款口感协调的普洱茶产品离不开良好的原料与专业的加工工艺,所以大班章精品普洱茶一般都是有苦可化为甘甜,口腔层次变化丰富,味蕾理想,宜品宜藏。而如果你拿到了一款满意的普洱茶,只要注意储存安全就可以了。

 

  看到这里,大概大家也明白了普洱茶的呈味物质的复杂性。也恰恰是这种丰富的内含物质造就了普洱茶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品饮普洱茶的行列。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让你通透的了解普洱茶的价值

  普洱茶因为有着越陈越香的特性,更是被业内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所以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并且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据传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有个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这个“陈”需要时间,也需要技巧。那么普洱茶的保存方法有哪些呢?,怎么样才能达到越陈越香的目的呢?这其中的学问,一起来看看。

  据多位普洱茶的收藏人士表示,如果你要收藏普洱茶饼那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熟茶的区别。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都是以青饼和生茶为主,这种茶指的是那种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以后晒干、再经过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也叫青饼普洱,因此可以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后而产生发酵,另外普洱茶的保存方法讲究一个保持通风,自然,无异味不受潮就可以了。而有的茶叶如果是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茶我们叫熟茶(熟饼普洱)。由于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是并不会改变茶质本身的。另外想要良好地保存普洱茶,必须注意以下3点哦:

  1、必须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虽然转化较为缓慢,但是能很好的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温燥而忌讳冷湿”—《茶录》,宋·蔡襄著。干仓是指茶叶的湿度和温度要在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经过发酵后存放,另外我们在熟悉普洱茶的保存方法时,就该明白普洱茶的存放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的温度不可过高,使得温差的变化太过突然,而影响到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性,以及仓内的温度不要太高,否则会形成闷热,而将原本的生茶,转变成了熟普,大家千万要注意哦,这种情形在多地的茶仓内可是经常发生的。

  3、善于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以及方式,是最有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的,过滤杂味用来确保茶清纯的功效。笔者发现很多人会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那种低劣品质的塑料纸来包装,这可不是个好习惯毕竟时间一久,茶就会发出异味,从而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普洱茶价格:普洱迷等介入导致价格透明,茶商

随着普洱茶媒介的普及导致普洱茶价格信息越来越透明,市场中的普洱茶价格也相对很透明。
 

在以往普洱茶行业不透明的时候,普洱茶的价格几乎都是经营者说了算。因为以往一款普洱茶投入市场之后,确实跟生产者没有多大关系了。因为茶品到了经营者的手上,而由于价格等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对于价格也只能被动的接受。

普洱茶价格:普洱迷等介入导致价格透明,茶商

而随着信息的不断透明,消费者比价的成本开始变得低廉,开始有了对于价格的讨价还价能力。生产者对于茶品的价格开始了控制,经营者逐渐没有了定价的优势。消费者购买茶品开始了比价、讨价还价之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作用就是解决了信息的透明,同时也给普洱茶的购买带来了方便,但说不上方便,因为传统的消费习惯:比价、讨价还价也带到了互联网上。这就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了无数的问题。生产者为了能在后市中掌握茶品的价格话语权,所生产的茶品不一次全部投入市场,一部分投入市场中的经营者手里之后,如果经营者把该茶品价格炒作起来了,那么生产者又继续放一部分茶品进入市场。而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的炒作就为生产者提高茶品价格做了嫁衣。基于此,经营者的定价的话语权逐渐散失。

 

而在当下的普洱茶行业,对于茶品的价格控制已经发展到生产者和经营者不能左右的地步,而消费者对于茶品的价格控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普洱茶的价格,生产者和经营者对于信息的透明化关注不够,从而出现了普洱茶品的价格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变成了一个笑话。随便哪个品牌的普洱茶品,你去看看有多少交易是按着建议零售价卖出去的。而生产者和经营者定这个价格的原因是基于未来三年的价格。也就是说茶品上市后三年的茶价。但现实的情况是这只是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一厢情愿而已,消费者大不了找其他家买就是了。可能有人会认为其他买不到的情况出现,那就换其他品牌的茶,现在,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已经很大很大了。普洱茶的价格并不是一定会年年涨,涨价的普洱茶跟质量是挂钩的。而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很少有人会说自己的茶品质不好的。至少目前我没听见过。作为经营者,为什么你的茶品卖不出去?作为生产者,为什么你的茶品价格会这样?
 

 

而想在普洱茶品上获得更多的收益,目前看来只有“薄利多销”这路子了。所以,作为生产者而言,“皇帝的新衣”普洱茶价格现象可以杜绝了,这个现象明明看上去是保护经营者的利润的事情,为何经营者自己会不愿意这样做呢?接地气才能活下来是经营者的底线,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一切规则都会被选择无视的。当然,这不是能“乱价”的借口,但孰轻孰重我相信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在心里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