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普洱散茶审评标准之外形审评

云南普洱散茶审评标准之外形审评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云南普洱散茶审评标准之外形审评

普洱散茶审评

普洱散茶外形审评评比条索、色泽、匀整和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

外形审评

用分样器或四分法从标准样(收购样、实物样)和供试样品中分取试样约150克~200克,分别置于评茶盘(样茶盘)中,把盘后,使大小轻重和整碎不同的茶叶(即上、中、下段茶)在盘中分开,较大的和较轻的浮在上面,较细小的和较重的沉在下面。先看面张茶,再拨开面张茶看中段茶,然后看底层的下身茶,将茶样混匀,用三指抓一撮茶叶(包括上、中、下三段茶),撒在另一空盘中,观察条索粗细松紧情况。按外形要求项目与标准比较,做出外形结论。

条索:对照标准样比条索肥壮、紧结(或紧实)的程度。以紧结、肥壮、重实的为好,条索粗松、轻飘,身骨轻的为差。

色泽:对照标准样,比色泽和嫩度。色泽是衡量普洱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色泽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加工的好坏。色泽红褐且均匀一致的为好,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适度且均匀”。色泽发黑或色泽花杂不匀为较差,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过度或不匀”

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但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以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匀整(或整碎):对照标准样,比匀齐度,观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拼配是否适当,有无脱档现象。

净度:对照标准样,比含梗、片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有无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等。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品鉴方法

  讯:普洱茶曾经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走红全世界,伴随着普洱茶的流行出现了普洱主义、普洱江湖、“普记(普洱茶记者)”等新词语、新事物。对于如何品尝普洱茶更是有很多专业的说法,父亲节刚刚过去,很多父亲都是爱喝茶的,所以再次回顾一番普洱茶的品鉴方法很有必要,花点时间陪朋友,或者陪父亲喝一次普洱茶吧!

  品普洱茶前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合理利用舌头。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不同部位的味蕾感受不同味感。舌尖,主要品评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品评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判断茶是否“发酸”;舌心,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由于舌头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三是,品茶前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吃对味觉具有强烈刺激味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其次,品评中要审叶底。

 

  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辨别叶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观察有无其他杂质掺入。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或者平面物体上,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并将叶底拌匀、铺开、撳平,观察叶底的老嫩程度、匀整度、色泽状况,撳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凭经验辨别普洱茶的优劣

  凭经验辨别普洱茶的优劣!普洱的收藏近年成为大热,天价茶王横空出世,给普洱茶笼罩上一层神秘面纱。其实,普洱茶的收藏并非无迹可循,只要避开以下几个误区,就能事半功倍。

 

  其一:并非年代越久远越好。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在合适的仓储条件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普洱茶品的内质才会越来越好,即所谓的越陈越香。一款茶品如果起初质量就差强人意,存放的再久也很难脱胎换骨。

 

  其二:不要仅凭包装来判断茶叶的真伪。市面上有很多貌似古旧的普洱茶,茶饼外的棉纸印着繁体字,纸面也斑驳陈旧,但是价格却相当低廉,很明显违背商品规律。大家可以想象,现在存世又保存完好的普洱老茶饼,一定是数量极其稀少而且价格高昂的。

 

  其三:不要迷信所谓的"巨大的投资价值"。值得投资的普洱茶很多,其投资空间却应该理性判断,除了茶饼本身品质的未来发展,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未来的供求关系。

 

种下希望的果树,如同当年收藏普洱茶的初年


  看来一些过去的普洱茶专业的杂志书,记录着见证当年的疯狂炒作背后的底潮,现在品牌的专注古树的普洱茶企业肯定会留下比以前更多的精品茶,但是企业和茶商的定位以及企业的经验思考,如果不是把仓储交给有实力的经销商,直接拿新茶去市场推广和喝掉,如同一个自杀的过程,香港老普洱茶都知道要入仓后,普洱茶才会被消费者喝,这里是有道理的,炒作和没有双赢的战略合作,茶厂是会在资金和管理品牌和运作费用上花无用的资金的,消费者是聪明的,有选择的空间的,现在茶厂拼命推新茶进市场,老茶一出手就没有后文了,货就压死钱,老茶没有新茶贵,这都是一个浮潮的普洱茶年代不正常的价值观,在等待着下一轮的洗牌的到来。

 

  仓储藏茶者,能够用时间的长度藏到好茶质的,到最后还是会是一个最大的赢家,时间就是金钱,在茶老了就会体现出来,提是好茶,好喝的茶,现在的争轮少了,以前的台地和古树的价值观的争论不休现在已经在时间面前体现出来了,想想在08年时经销商拼命地跳台地茶,就是造就这轮古树高潮的到来,这是价值观的回归,现在网络的卖普洱茶的以前就是价格底,骗不懂的消费者,现在就是口碑的年代,和信息透明的年代,看了那么多的包装设计上的忽悠的字,最终还是要进入只有茶质和茶汤好的年代,品牌再大倒下的就更容易,因为如果没有质的支撑,口碑能好吗?这个要有一个消费者的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从来每个茶类都是精品好茶少的道理就是这样,只是普洱茶的内涵更深,但是很多不诚信经营的理念就是目前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质优价真的年代会在下一轮普洱茶的兴起的标准,进入了一个资本和茶的时间高度结合的年代,茶农最后还是茶树主人和最大的受益者,普洱茶商人最后的洗牌会很大程度上倒在资本和茶质上,目前为止普洱茶在各地的接受程度还是很底下,主要还是好茶都跑到藏茶者手上,年份的沉淀下来的好老茶太少,市场被底端的普洱充当赚钱的工具,还有就是目前中国的高端普洱茶的消费能力底,路的方向选择往往比啥都重要,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做,各种的费用成本已经把经销商压迫得心浮气滞,但是在中国永远是有人进入有人退出,各个行业都是这样,时代在变人也在变,茶在变,人心也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