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为什么要叫普洱茶?

普洱茶为什么要叫普洱茶?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为什么要叫普洱茶?

经常喝茶的茶友都知道,茶的名字一般都是以地名或是地名加形状组成。例如:西湖龙井就是地名,黄山毛峰则是地名加形状,普洱茶顾名思义就是以地名命名的茶。

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要叫普洱茶呢?就要从“普洱”这个地名说起……普洱是云南少数民族哈尼族语“普”为寨,“洱”为水湾,取名普洱即水湾寨的意思。

普洱茶为什么要叫普洱茶?

有历史记载,普洱茶在明朝以前叫“普茶”,直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普洱茶出云南普洱”,此后才改名为“普洱茶”。

清朝雍正时期在宁洱县设“普洱府”为茶叶集散地,一方面茶农制成茶后可到集散地贸易,另外一方面经过挑选又从集散地将茶转内销。在运输的过程中,普洱茶的紧压工艺正好起到了作用,形成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后发酵普洱茶,其独特的陈香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如此以往,普洱府也就因贸易昌盛而闻名于世。

普洱茶为什么要叫普洱茶?

现今,由于2007年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后,原本的普洱县就改名为宁洱县。所以,普洱茶不是单一的指普洱这个地方的茶,而是泛指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茶的晒青毛茶及紧压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鲜叶分级收购、定价

普洱茶鲜叶分级收购、定价
(l)对鲜叶要求必须是分级收购,定价分级定价,新梢鲜叶要求芽头肥壮、茸毛多。
(2)收购鲜叶可分为芽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

普洱茶界的“大师”与“专家”

选自娄自田《上帝想喝普洱茶》
  我认识一位普洱茶“大师”,年届不惑,以蹭老茶喝出名。

  起初,此君无论听到哪里有老茶喝,不待邀请,便欣然前往,软磨硬泡,非蹭一盏过喉不可,然后无论什么茶,先一番褒奖,赞不绝口。有人夸奖,主人固然高兴,遂留下名号,下次饮茶,便为座上客。

  后来,邀请其喝茶者越来越多,其间不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之茶,此君品过之后,照旧褒奖一番,称赞一番。他称赞茶品有个特点,就是只说自己感觉怎样怎样,一律不涉及历史、茶山之类,茶叶主人即便想揭穿,也无从下手,因为他只说自己的感受。

  普洱茶市场一天天变得烫手,此君也一天天受到重视,夸张的时候,每天竟有7、8次邀请,邀请者一律以老茶作为诱饵,他也不拒绝,不管什么茶,总是先喝后赞。有茶商开始使用他的话卖茶,向客人推荐茶叶时,总说:某某大师说此茶如何如何,某某大师对此茶赞不绝口,之类。

  普洱茶市场突然之间又变得冰冷,喝老茶的活动一天天少了下来,此君受到的邀请也一天天少了下来。现在,他基本不喝普洱茶了,问他喝什么,他一般会说,普洱茶算什么,能和黑茶比么?(普洱茶形式急转直下,很多人预测黑茶将会是下一个炒作的对象。)

  这便是普洱茶大师之一类。别的不说,我认识的这位,长此以往,不成大师都难。有一次我问他,何以不管喝什么茶,他都总是褒奖一番?答之,茶之所以为茶,并非茶本身,而是茶之外。我听得糊涂,他又说:我喝茶,其实是口中无茶,心中也无茶。那有什么呢?答曰:心中有人耳!

  我还认识一位普洱茶顶尖高手,当然也是大师级人物,年不过三十,以辨茶山之味出名,领相关行业协会品茶大师称号。有一次,幸与其相遇于一个品茶会,茶会上所品之茶,十余种之多,来自云南各地,多以著名山头之茶为主。此君似真有本事,所有茶品皆一一道出茶叶所属茶山,与会者目瞪口呆,此君一品成名,从此名满普洱茶界。如今,这位大师已经很少人提起,他起来很快,下去也很快。追其原因,原来那晚在品茶之前,此君已经暗设埋伏,就像刘谦魔术一样,设置了机关,只是我等看不出来而已。

  后来,这类大师层出不穷,出得多了,也就没有太多人关注了。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大师之外,还有一种大师,他们以专业闻名。所谓专业,并非科班所说的专业,而是自悟的一套理论,反正别人没有研究过,只要一研究,甭管结果如何,皆成大师!

  在普洱茶界,有这么几类大师,是日常所见的。

  一、普洱茶收藏大师。所谓的湿仓、干仓的标准和理论,便是这些大师们完成的,他们的理论,更多的时候,属于玄学的范畴,因为太神秘,领悟之人就少。

  二、普洱茶生产大师。此类大师,多是以前国营茶厂的技术人员或者领导,在国营茶厂纷纷改制后,另起炉灶,被炒茶者奉为大师者有之,自己封自己大师者有之。

  三、普洱茶策划大师。这类大师,最不靠谱,他们东游西逛,推销各种营销理论,云南的普洱茶企业,多半憨厚老实,没怎么见过世面,所以他们就游刃有余。

  四、普洱茶理论大师。这类大师,多著书立说,宣传普洱茶健康功效,普洱茶之所以成为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很大程度上是借他们的手来完成的。

  五、普洱茶文化大师。这类大师,多以茶马古道为研究主体,然后找企业赞助。

  还有很多方面的普洱茶大师,不知道应该归在什么类别上,比如说有一位大师,因为祖先是大师,所以自己也号称普洱茶大师,说他是制造的大师吧,其不会生产,说他是文化的大师吧,其不懂何为文化,没法,只能说是遗传大师了。

  其实,我并非要讽刺这些大师,因为客观的说,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至少,在传播普洱茶这三个字上,他们的功劳是别人不可取代的。

  但是,这些大师传播的普洱茶知识,是需要辩证看的。如今,普洱茶泡沫破了,大师们也归于沉寂。在神话普洱的时代,他们是制造神话的积极分子,在科学普洱的时代,消费者才是普洱茶的“大师”。

  所以,在神话普洱的时代,企业家只要听听大师的意见,便能在普洱江湖上一展身手,而如今,科学普洱的时代已经到来,听大师的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怕是要听听消费者怎么说,他们需要什么!

  说完了大师,我们再来看看普洱茶的专家。

  普洱茶是一个新兴事物,虽然其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发展,是近七、八年的事情,并且,是时隔近一个世纪后,普洱茶又重新回到了高端,成为名重天下的茶品。回顾这段历史,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普洱茶是上不得台面的茶品,是一个非常低端的,一般人不愿意喝的茶品。这样的一个产品,要不是时来运转,与今天普通大众对健康的要求一致,恐怕没有几个学者会真正关心其存在与否,更别说成为普洱茶的专家了。在我们能找到的关于普洱茶健康功能试验的材料中,多来自国外,而国内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这也说明了不仅消费者不关心,学术界也不太关心。

  普洱茶的专家毕竟还是有的,做学术研究的专家也还是有的。

  行业的发展需要听专家的意见,企业的发展有时也会请专家出谋划策。

  我听说一件有关专家给企业出谋划策的故事,不知真假。

  某企业要生产普洱茶饮料,所以请来一班专家,对其所配的普洱茶饮料出谋划策,结果专家一致认定,这种普洱茶饮料还原了普洱茶的真实口感,是非常不错的产品。结果投放市场后,消费者对这种饮料敬而远之。究其原因,口感生涩难喝!

  我认为,普洱茶的专家应该把精力放在普洱茶真实性、科学性的研究上,对于市场,还是交给策划和营销公司,或者直接请教消费者,可能来得更为实在。

  如果专家们不去给企业指点江山,他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产业发展壮大呢?我们来看看,普洱茶行业有哪些方面需要专家去解决——

  一、功效研究。

  普洱茶是健康的产品,得到了极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可,但普洱茶究竟健康到什么程度?怎样喝才是健康的?治什么病要怎样喝法?会不会有副作用等等的问题,虽然目前已经能零星地找到一些说法,但从真实性上来说,还是存在疑虑的。很简单的问题,既然普洱茶能包治百病,怎么就没有普洱茶药品呢?所以,普洱茶健康功效的研究,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的普洱茶专家不断地试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储存方法。

  普洱茶属于开放式的包装,也就是说,普洱茶并非出厂的那天就是最终产品,而是被喝掉的时候,才是最终的产品。普洱茶在出厂到被喝掉的这一段时间,用什么样的方法保存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目前是没有定论的。国家标准在对普洱茶的储存上,也是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指标。这就要求普洱茶的专家们,研究出一套比较好的储存方法来,供给企业和消费者使用,以使普洱茶实现大家期待的“越陈越香”。

  三、种植采收。

  目前,普洱茶适制茶青的采收并非统一标准,而是各个企业有各个企业的要求,农户一般按照习惯种植和采收,这种习惯是不是就是最科学的,估计没有多少人能给出答案,所以,专家们应致力于普洱茶的种植与采收,从怎样提高产品,怎样生产优质茶青,怎样采收优质茶青开始,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资料。

  四、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是不断进步的,普洱茶并非生来如此,当普洱茶熟茶技术引进之前,普洱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的时间,熟茶技术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就得到大众的认可,并有专家认为,非熟茶不是普洱茶!可见,生产工艺的创新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普洱茶一直延续现在的这种状态,一定会出现专家说普洱茶好喝而消费者说普洱茶难喝的局面,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将普洱茶做得让大众觉得好喝一点呢?

  五、产品创新。

  考据资料发现,普洱茶之所以是紧压茶,是与普洱茶运输有关系的。我们能理解在茶马互市的年代,运输是产品到达目的地最为艰难的事情之一。然而,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难道普洱茶还必须坚持紧压茶的形态吗?有专家认为紧压茶是为了发酵更好,但有专家认为并非如此,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此外,不仅仅是紧压茶的问题,如今的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产品,难道普洱茶不能做出来么?

  过去,我们把“大师”看成是专家,因为真正做研究的专家,被“大师”们的名声所掩盖。今天,“大师”逐渐退出市场,专家们可以安心工作了。

  我认为,普洱茶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是以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的,这些成果越多,普洱茶市场越有希望做大。

  所以,普洱茶需要专家,非常需要。 

普洱茶致癌事件需第三张化验单

文/沈建华
  近来关于普洱茶里的黄曲霉毒素问题搞得十分热闹,两种意见截然对立。集中在两个关键点上:一是普洱茶里到底有没有黄曲霉毒素;二是即使有点儿,喝了会不会致癌。

  手头有两份“化验单”,都是关于普洱茶样本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数据。一份是广州市疾控中心、中山大学和南方大学等3单位7名学者的学术论文《广州某茶叶市场普洱茶中多种生物毒素污染现状调查》,发表在《癌变·畸变·突变》杂志2011年第1期;另一份化验单“晒”在全国茶业行业战略联盟主席、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先生的个人博客上。广州的“化验单”相对具体,样本是在广州某茶叶市场随机抽取,样本数70份;黄曲霉毒素B1(缩写为AFB1)是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的,结果所有70份样品均检出有不同程度AFB1污染,8份样品中AFB1浓度水平超过国家标准5微克/公斤的水平,占11.43%。8份中的3份超出限值1.5倍以上。刘会长博客“晒”出的是:样本数2份,系商家自送样,委托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化验,结果是AFB1﹤1微克/公斤。两份化验单的数据质量和参考价值孰优孰劣,显而易见。对于第一个问题——普洱茶里到底有没有黄曲霉毒素?看来答案是:“有的。”或者说:“还是有点的。”

  对第二个问题,露面回答最多的当属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他说:“喝普洱茶绝对不会致癌。”“一般普洱茶不仅不致癌,而且可以预防癌症。”虽然他在茶界地位甚高,然而其训练背景是为农学,长期以来主要研究领域是植保,特别是茶叶化学农药残留量问题,似与真菌毒素及其致癌性相去甚远。

  对于陈讲的第一点,黄曲霉毒素很早就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第I类化学致癌剂,即各项证据确凿的人类致癌剂,不能期待它进到普洱茶里就会停止致癌了。对于第二点,笔者查阅了著名肿瘤流行病学专家高玉堂的一系列文章,他2011年6月发表在《肿瘤》杂志的《茶多酚抗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的摘要这样说:茶的“抗癌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茶多酚是茶叶浸出物中含量最高的抗氧化物质。细胞和动物研究均表明,茶多酚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发生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遗憾的是,人群研究的结果却与之不符”。另外,茶多酚在绿茶里含量较高,在红茶和黑茶里,发酵过程使茶多酚物质被大量聚合为茶黄素和茶红素了。(中国普洱茶网www.puercn.com)

  还有人说:即使有黄曲霉毒素污染,喝少点也没问题。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曾多次评价过黄曲霉毒素,作为化学致癌剂,专家委员会从未推荐过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或PMTDI(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等数值。可通俗理解为“科学上不承认黄曲霉毒素存在一条不会对人体产生威胁的剂量安全线”。那怎么办?这要用到食品安全里一个非常有用的专门名词ALARA(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尽可能低的合理摄入量)。至于如何才是“合理的”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首要前提是“尽可能低”。

  红茶制作工艺是全发酵,乌龙茶是半发酵,普洱茶则是后发酵,如果说普洱茶能保存几十年,成分不发生变化,是不可能的。饮用普洱茶有潜在风险,风险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制作过程中有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可能,二是保存不当导致的风险。

  因此,公众需要的是有公信力的信息,或说是第三张化验单——由“无利益冲突”第三方按科学程序采样,并实施科学检测的化验单。

  这方面,香港特区政府的制度性做法可提供某些启示,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定期就有关热点问题发布消息,一般包括有关问题化学物质的环境存在、毒理学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等,供普通民众参考;还有香港市场主要产品中问题化学物质的面上监测情况(就是“第三张化验单”了);现行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状况;最后是提供给公众的应对建议,分“给业界的建议”和“给巿民的建议”两部分。公众期待这样的公共信息服务,更期待这样一种具有充分公信力的公共信息服务的法制化、常态化,在人们需要时能以程序化形式及时启动,释疑解惑,稳定人心。(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副主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