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广东人一年消化普洱茶7万吨

广东人一年消化普洱茶7万吨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广东人一年消化普洱茶7万吨

近日,云南普洱茶集团商业模式研讨暨标杆产品发布会在广州白天鹅酒店举办。据统计,2015年,广东省消化的普洱茶约为7万吨,销售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广东历来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省,普洱茶的消费主力。据统计,近年来广东在流通领域基本上每年都要消化普洱茶总产量的七成左右,销售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地区。

主办方介绍,2009年至2014年,广东省普洱茶市场总销量约为30万吨,而20 15年,广东省消化的普洱茶约7万吨。此外,广东是全国普洱茶收藏最早、存量最多的省份,在2006年前后逐渐形成规模且不断发展。据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介绍,仅东莞地区普洱茶的收藏量即达近20万吨,被奉为“藏茶之都”,拥有浓郁的藏茶、品茶氛围。而东莞的普洱茶藏量约占全省半数,据此推算,广东省的普洱茶收藏量大约为30万-40万吨。南方都市报(记者 许晓蕾)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该怎样泡了喝

  泡茶也是一门学问,好的方法冲泡出来的茶会更加的好喝,所以喝普洱茶也是讲究方法的。那么,普洱茶该怎样泡了喝?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看看。

  不同的普洱茶泡法

 

  1、生普

 

  生普新茶,茶性上有点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因高温闷泡而出现“熟汤味”。用沸水冲泡,时间不能过久,或者可以稍稍降低水温。

 

  2、熟普

 

  正常情况下,新熟普与老熟普相比,可能会一些不足之处,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等,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润茶有助于渥堆味的散发,略降温冲泡,冲泡时间不能太长,以避免苦涩味和出现“酱油汤”。

 

  3、老茶

 

  老茶经过长期的存放转化,内含物质变得更加丰富,但久存也有产生陈味的可能性。对于老茶,无论新茶、熟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有利于陈味的散发。用紫砂壶冲泡,也能对茶汤有修饰的作用,也更能凸显老茶醇厚的滋味特征。

 

  老茶经过沉淀,已经进入一种平稳的状态品质平稳,前几泡可快速出汤,后几泡可慢慢延长时间。优质的老茶,是可以冲泡十泡甚至十伍泡以上的,可慢慢体会每一泡的变化。

  松紧度不同的茶怎么泡?

 

  普洱茶有分紧压茶和散茶,紧压茶里其实也有松紧之分。在撬茶时可以感受到容易撬下来的茶较松散,而另一些较难撬开的茶较紧结。

 

  普洱茶有分紧压茶和散茶,紧压茶里其实也有松紧之分。在撬茶时可以感受到容易撬下来的茶较松散,而另一些较难撬开的茶较紧结。

 

  1、松紧度高的茶

 

  一般而言,较紧结的茶在润茶时需要水温高、时间长才能充分舒展。一旦舒展开来,浸出速度快,冲泡时间就要缩短。经过头两泡快速出汤之后,可以缓一缓节奏,稍微延长冲泡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2、松紧度低的茶

 

  比较松散的茶则轻柔地润茶,正式冲泡时,每一泡都要比前一泡稍微延长一点时间,越往后延长的时间越长,才能让茶汤平稳地发挥出来。

  嫩度不同的茶怎么泡?

 

  生普:较细嫩的生普冲泡温度要比粗老的生普冲泡温度稍低,避免产生闷熟气。

 

  熟普:较细嫩的熟普,如含芽率比较高的宫廷普洱浸出速度快,不耐泡。润茶时要注意不可太久,避免茶味过度流失,冲泡时每泡残留一点茶汤在壶中,以保持其滋味的稳定性。较粗老的熟普因滋味浓强度下降要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冲泡,甚至煮饮。

  冲泡普洱茶具体技巧方法

 

  投茶量的控制:一般而言,生普较熟普少,新茶较老茶少,细嫩者较粗老者少,细碎者比完整者少。但这是个相对的问题,根据饮者的饮茶习惯、饮茶人数、用具大小等相对而定,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冲泡时间的控制:冲泡紧压茶时,可以先不盖上盖子观察茶叶的舒展情况、茶色的扩散情况,这样就能找准出汤的准确时机,对时间有感觉之后,下次盖上盖子也能泡出一杯好茶。

 

  不同的茶特性差异很远,冲泡方法大不同,具体冲泡到某一款茶还是会有细微的变化。对于一款茶,想要第一次就把它泡好不太可能,因此勤加练习,泡上几遍、几十遍,你便能找到最佳的冲泡方法,泡出最好的味道。

  上述对普洱茶的喝法就介绍到这里,在冲泡的时候,多加留意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的普洱茶饮用方法不同,我们根据自己所喝的茶选择正确的冲泡方法即可。

喝了普洱老茶头头晕,老出汗是怎么回事

  老茶头属于熟茶,是渥堆发酵时板结成块,发酵充分,茶厂会将这些茶单独拿出来存放。一般渥一堆熟茶20吨,茶头只有100-300公斤。这种茶口感厚、滑,且耐泡,是喝茶的上选品。

  懂普洱的朋友一般都知道很多茶头是普洱中的极品。因为普洱渥堆的时候能结成茶块的茶叶,都必须饱含胶质和糖份,而茶叶中最嫩最壮的部分就是含糖和胶质最多的。

 

  如果喝的普洱老茶头品质没问题,喝了普洱茶老茶头发热,出汗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担心是自己身体不好,也不用担心是茶有问题。出汗是因为身体的新陈代谢,还因为热量的产生。茶多酚这种物质会引起人体肌肉的收缩,神经系统也会收敛,这个过程会让人体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就会出汗,目的是散热,把多余的热量排出体外,人是恒温的动物,通过出汗可以调节体内的温度,让身体维持平衡。

  喝普洱茶老茶头头晕的三种情况

 

  一、本身对茶叶比较敏感;

 

  二、茶叶泡得的太浓了;

 

  三、东西吃得太少了,肚子空也可能引起晕茶。

 

  大家出现了这种情况要及时调整茶的浓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醉茶的症状

 

  有些人连喝几杯浓茶后,常出现感觉过敏、失眠、头痛、恶心、站立不稳、手足颤抖、头昏耳鸣,浑身无力,胃中虽觉虚困,却又像有什么东西装在里面,从胃到喉中翻腾,想吐又吐不出来,严重的还会口角流沫。实际上这是过量咖啡碱所起的作用。茶醉严重者可发生肌肉颤抖,心率紊乱,甚至惊厥、抽搐,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危险信号,严重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医。

  醉茶的解决方法

 

  因为茶叶中含有茶碱,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过浓和过量都容易“茶醉”: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急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

 

  而解茶醉之方法却又极为简单,只要喝一碗糖水,或喝一两匙熟油猪朥,过一会自会解除。所以有的肚子饿了,情难推却非得喝茶时,先喝一碗糖水或嚼几粒糖丸,一般可保无虞。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0大惊人理由告诉你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著名文学家余秋雨说过,普洱茶是所有喝茶人的终点站。近几年,随着普洱茶饮茶文化的普及,再加上被身边的朋友影响,我也由喝红茶慢慢转向了喝普洱茶。

  郭子剑老师认为,由于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茶性不同,功效与作用也不一样,不同体质的朋友们要针对性地选择合适自己的茶。

 

  一、普洱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1.减肥瘦身、提高代谢

 

  每餐后一杯普洱茶生茶能够有效的刺激你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加快能量的消耗。

 

  同时,普洱茶中的儿茶素能够抑制胆固醇形成、降低血脂,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曾有一个患有肥胖症和高血压的马来西亚老人,经人介绍,推荐了一款01年中茶7542生茶饼。坚持喝了一个月的普洱生茶后,老人的"啤酒肚"明显变小,高血压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2.清理肠道、治疗便秘

 

  未转化的生茶和绿茶一样,有较多的活性成分,能够清理肠道。便秘的朋友可以每天饭后喝一杯普洱生茶。

 

  3.降血压、抗动脉硬化

 

  饮用普洱生茶能帮助人体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所以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4.抗衰老

 

  儿茶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普洱生茶所含儿茶素较高,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爱美的女性朋友,可以每天喝一杯普洱茶,抗衰老的作用不属于葡萄籽油哦!

 

  5.提高人体免疫力

 

  普洱生茶在转化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二、普洱熟茶的功效与作用

 

  1.养胃护胃

 

  普洱熟茶比较温和,暖胃不伤胃。甘醇、顺滑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能够保护胃部不受刺激。

 

  爱喝酒的朋友都容易胃寒,每天坚持喝一杯只见普洱罐装"品记"熟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2.润肠通便

 

  普洱茶生茶"刮肠排毒"的"刮"比较生猛,普洱茶熟茶"润肠通便"的"润"则比较柔和。

 

  所以,对于胃功能不好、深受便秘困扰的人群,普洱熟茶是日常品饮的上上之选。

 

  3.降血脂

 

  普洱熟茶中含有的茶褐素、茶多酚、黄酮类物质较多,每天坚持喝一杯普洱熟茶能降低30%的血脂含量。

 

  4.抗辐射

 

  普洱熟茶的内含物质丰富饱满,儿茶素含量高达24%,茶浸出物达50%,对抗辐射无疑有很大的作用。

 

  长时间面对电脑的办公室一族,尤其是女性,每天喝一杯普洱熟茶,可保持面部红润通透,光彩照人。

 

  5.防龋齿

 

  饮用普洱熟茶可以抑制口腔中龋齿菌分泌的一种酶,使得龋齿菌不能粘着在牙齿表面,同时熟茶中的茶多酚还可以杀死龋齿菌。

 

  熟茶叶中的氟素可以起到使牙齿的珐琅质更加坚固的作用,因而起到防龋的效果。

 

  注:文章为“作者”投稿至,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