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存储六堡茶应该注意什么?

存储六堡茶应该注意什么?

提问者:lyw520提问时间:2019-09-12
已采纳

从主要因素而言,影响茶叶存储、导致其发生变化、陈化的四大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再有就是陈放环境的干净、气味等。那我们一起看看存储六堡茶需要注意哪些吧。

1.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存储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会经常在书上、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六堡茶存储方法,比如常见的“石灰块保藏法”“热水瓶保藏法”“抽真空贮藏法”等,虽然这些方法的确是存储茶叶常见的方法,但是这主要是针对绿茶而言的。六堡茶属于黑茶,存储茶叶时不宜密闭。

2.避免暴晒和雨淋

在茶叶中,光照会加速茶中芳香类物质的分解,促进脂类化合物的氧化。光使茶叶中的脂肪酸氧化生成了反-2-链烯醛和庚醛,使原有的香气变坏,形成强烈杂味,有资料表明,贮藏在透光玻璃瓶比贮藏在木盒中的干茶变质更快。六堡茶对存放地点并不挑剔,不论是空间大或小,是阁楼还是专有茶仓库,只要不受阳光直射,不受雨淋。基本是适宜存放。

3.要通风透气

六堡散茶可用纸包好或放入陶罐中,箩装茶、饼茶等可放入无味的纸箱中,并封好,做到“透气”就可。可以封好度过春天雨季的茶品本身所含水分也不能太高,如果是新茶,本身含水很高,就在无雨的秋冬季就应该适当晾开透气,使其干燥。在春季湿度大的季节,不宜频频翻动纸箱,以免六堡茶受潮。

4.不同茶叶要分开

茶很容易吸味,有一定经验的茶友都知道这点,有的茶友更有一些教训。所以,我们存放茶叶的地方都必须远离污染和味源如化学品香精、香皂、檀香、香木、樟脑等气味浓厚的物品。而且一旦染上杂味,是很难去除了的。因此不同的茶叶我们要分开放,以免不小心掺入杂味。

回答者:悟茶道回答时间:2019-09-12
有用+10
分享

为什么有些六堡茶的苦涩化不开?

爱的茶人,都知道好茶是香气扑鼻,回甘持久,先苦后甜,可是有的苦涩味持久不散,这是茶叶不好的表现吗?

是不是?一看以下内容便知。

茶通常都会有苦涩味,“苦涩化不开”是指苦涩后不会甘甜,苦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好的茶苦涩能化,并回甘回甜,越好的茶化的越快,回甘越快,它那种 “苦”是苦凉的、打开的。纯正的好六堡古树茶,刚一喝下去很苦,但苦不至喉咙,苦且可一瞬间消失,就会回甘回甜,而且甘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令人感觉舒服、愉悦。

应该使人解渴、生津的,品茶应该使人舒服、愉悦。但这都需要茶喝下去后,停下来去感觉。有些茶会使人越喝越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胸闷、心烦、不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有些六堡茶的苦涩化不开?

为何有些六堡茶苦涩化不开?

基本上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季节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夏季采摘的茶青制作的农家六堡茶,苦涩味非常重。需要经过若干年的陈化后,才会达到适饮的口感。第二种就是人为的因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茶,苦涩味也很重。

六堡茶树的品类有哪些千年的演变结果

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相关资料,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关于六堡茶品类的相关知识。

六堡茶树的品类有哪些千年的演变结果

六堡茶

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邻近的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分布。树姿开放,分枝密。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叶质中。芽叶淡绿色,稀紫色,毛少,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重46.0克。花冠直径3.9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果径1.5~3.4厘米,种子黑褐色,种径1.0~1.5厘米。产量中,抗寒性,抗旱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0%,茶多酚32.4%,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4.4%。适制“六堡茶”,香味纯爽。适宜在广西六堡茶区种植。

有些书本上介绍六堡茶树是在200多年前从湖南传入境内,小编认为这是不成立的。从得到权威公认的茶树演变途径来说,云南与广西相邻,茶树经广西通达的江河水路发生地理变迁,且桂西北是茶树原产地中心的一部分;另外,茶圣陆羽《茶经》所提到的“象州”与梧州相邻,梧州自古也是广西茶叶生产主力军;还有,现在茶山里那些有着七、八百年树龄的六堡茶树就是最好的证明。正如《【大美六堡•大讲堂】之六堡茶树—— (一)六堡茶茶树的起源》所提到的那样,茶树在六堡这片土地生根,融入了当地的环境、气候、土壤等,慢慢演化成为当地特有品种——原种六堡茶。

明清时期,六堡茶因对祛湿调肠胃有明显作用,成为岭南民众喜爱的日常饮品,六堡茶的种植更是遍布广西境内的20多个县,广东西江流域两岸地区也有种植。

六堡茶经过了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喜温、喜湿、耐阴、耐寒和喜酸性土壤的特性。也因为是群体品种,所以在同一群体内常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类型,如芽叶色泽有白、绿、红、紫;叶形有长叶、椭圆、笋尖、米碎等等。

湖南黑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都属于黑茶,它们的区别在哪呢?

按六大茶类划分,湖南黑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都属于黑茶,它们的区别在哪呢?

在分类学,普洱属于黑茶类,这是因为两类茶都是边销茶及两类茶大部分茶品都是紧压类型,且都是越陈口感越好、药理功能越强,据此而作出的分类。事实上,按照六大茶类的分类原则,在工艺特点和品质特点上,这两茶茶却有很大的差别。

传统的普洱茶属于晒青称滇青茶,而黑茶在初加工过程中,有其特征性工艺渥堆。渥堆以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为主导,尽管普洱茶在毛茶晒青过程中也会有微生物参与,但两者所处的环境(温、湿度条件)不同,前者是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后者经过日晒,历时短,水分挥发迅速,相对而言却有了抑制微生物的活动。正因为如此,两者的毛茶品质特征显然不同,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青味重、汤味苦涩,而黑毛茶却无青味而代之以辛辣味,滋味醇和,苦涩味较轻,这是湖南黑茶新品与普洱新品生普的差异。

在后期储藏过程中,虽然都是以非酶性氧化和微生物作用作为品质变化的机制,但因为在毛茶加工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有质和量差异(两者机制不同),其产物也就不同,这是湖南陈年黑茶区别于云南陈年生饼的关键所在。

1973年,普洱茶采用后发酵工艺,其发酵是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进行的,与黑毛茶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工艺有较大的差异。首先是反应基质的差异,普洱茶的反应基质是建立在晒青毛茶基础上的反应物,而黑茶则是杀青后的半成品作为反应物,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其次,反应条件不同(温、湿度条件),微生物的种群自然有一定的差异。

据湖南农大温琼英教授测定: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以黑曲酶为优势,而湖南黑茶却以假丝酵母菌为主。正因为这种差异,使茶叶本身的物质变化,代谢产物都有一定的区别。当然,如果普洱茶在低温低湿短时的条件下进行后发酵,其品质特征可能会更接近湖南黑茶。

此外,由于普洱茶与湖南黑茶在鲜叶原料方面的差异,亦是导致两者在茶汤浓度、色泽及耐泡性方面具有明显区别的原因之一。普洱茶原料是大叶种,其多酚类物质含量比中小叶种的湖南黑茶要高,因而茶汤浓度、茶汤色泽和耐泡性都较湖南黑茶要强。

综上所述,由于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及由此形成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品质风格截然不同的茶品产生,两者各具特色,谁优谁劣,不可同言而喻。

从品质风格上讲:普洱茶汤味浓厚,湖南黑茶甜纯爽口;普洱茶经久耐泡,湖南黑茶陈韵绵长(茶汤甘甜纯和,陈香突出持久)。

1.汤色差异:普洱茶汤色由青、靛青至栗红、深红、暗红,而湖南黑茶汤色由橙黄至橙红。

2.滋味差异:普洱茶入口茶味浓厚,湖南黑茶入口甘甜纯正。普洱茶经久耐泡,湖南黑茶陈韵隽长,尤以茶汤的甜纯。

3.香气差异:普洱茶香味相当复杂,因地域、工艺、存放地方、存放年代等因素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香气,整体感觉较丰富而厚重。湖南黑茶相对而言比较单纯。概括地说,普洱茶香气深沉,湖南黑茶则相对开阔、爽朗。

4.叶底差异:叶底特征取决于原料和加工工艺,云南普洱茶采摘的原料多属整个芽头,一芽二三叶,而且无需切碎,而湖南黑茶因有含梗要求,工艺上采用切碎工序,芽叶完整性较差(高档黑茶叶底完整性较好)。

5.功能差异:首先体现在茶性上,现代普洱熟茶及特别是存放多年的老茶,喝之有发热之感,而湖南黑茶则饮后青凉甜爽解渴。普洱茶对保护肠胃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表现在对肠胃无刺激,久饮不伤胃。而湖南黑茶尤其是陈年黑茶则对肠胃病有独到的治疗效果。两者都有降血压和血脂的功效,可健美塑身,是可长期饮用的保健性饮料。另外,湖南黑茶在降血糖、治疗糖尿病方面功效较强。

而六堡茶产于广西浔江、贺江、桂林、郁江等地,以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的《梧君录》中曾有记述,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称瓜芦木,以叶制成屑末茶,由苦涩变为醇厚;五六世纪时,两广人民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采下鲜叶先制成团状、饼状和方块状的紧压茶。在广西生产的较为可能是六堡茶。

六堡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油润,内质汤色红黄,香气醇厚,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褐色。成品茶外形色泽黑光润,间有金黄花(即生有黄色菌类饱子),汤色红浓,香气醇陈槟榔香,滋味甘醇爽滑,清凉甘甜,叶底红褐色,耐于存藏,越陈越好。

六堡茶毛茶加工工艺,与湖南黑茶极为相似,六堡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琮与湖南黑毛茶加工工艺是一致的。渥堆及松柴明火干燥也是六堡茶加工的关键性工序,据研究六堡茶的渥堆机制与湖南黑茶是一致的,故六堡茶在其品质风格上与湖南黑茶雷同。

六堡茶紧压成形后因紧压程度较轻而茶品的水分含量较高并采用自然晾置干燥法,茶品内着生类似于茯茶的菌花即“冠突散囊菌”,因而六堡茶在品质特征和功效作用等方面应与湖南黑茶是一致的。

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具有独特的槟榔香味,品种有砖状、沱状、散茶、竹萝紧压茶等。其品质风格类似于湖南黑茶的散尖茶(天尖、贡尖、生尖)和茯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