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2019-05-27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普洱茶上会有一层白白的东西,还有的把茶撬开以后才发现,里面有部分像发霉一样白色的东西,看到第一时间的反应可能会怀疑,普洱茶里面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1. 为什么普洱茶上有白色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出现白色的东西会是这三种情况:

 

① 部分棉质粘在茶叶表面。众所周知,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那么普洱茶是可以长时间存放的茶,在长时间放置的过程中就涉及到茶叶本身的性质以及仓储转化等过程。

 

温度的高低、空气中的温湿度会影响转化的快慢。茶叶含有水分,茶油。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茶油在温度稍高、湿度大的情况下会浸到表面来,而棉纸是非常干燥的东西,有吸油和吸水分的作用。在长时间的不翻动情况下,棉纸就会附着在茶叶的表面。


但棉纸本身干燥,无论放置多长时间都不会大面积的粘在茶叶表面,因此在打开的茶的那一刻,会发现茶饼表面有少量看起来不是棉纸的白白的东西在上面。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② 茶叶本身氧化酵素发生作用的结晶,俗称“单宁”。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属于茶叶转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学术上称这种现象为自然氧化作用,是由活细胞所产生的生物催化剂-酶。

 

酶对普洱茶转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酶也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转化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现象。

 

③ 茶叶真的发霉了。霉变的普洱茶不论是茶饼表面还是撬开里面都会有白色且灰绿色的一团团或一片一片的带絮团状东西附着在茶叶上面。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2. 白霜和发霉的区别

 

① 正常的“白霜”

 

普洱茶在正常仓储,仓储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不止表面,连带茶内部都附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必须是均匀分布,而且是白色物质大小均匀,不集块,不聚巣),嗅之无霉味,更无刺鼻,惹人难受的气味。


属于此情况普洱茶一般是有些年份,是可以喝的。相反此种“白霜”会提升普洱茶的相关口感和价值。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② 普洱茶发霉了

 

有的人因为仓储不当或空气潮湿,湿度过高导致普洱茶发生霉变,此种情况下,“白点”一般是会分布不均匀,聚块,大小不一,嗅之一大股霉味,刺激,令人不舒服。此情况下的普洱茶是不能喝的,轻则会出现不舒服的状态,重则会出现中毒。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3. 区分“白霜”和“发霉”的方法

如果我们不能直接用眼观察茶叶是不是真的发霉,还是白霜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呢?方法如下:

① 闻气味。(针对于三年以上的普洱茶)将茶叶拿到距离鼻子1-1.5厘米处仔细问它的气味。如果是发霉的茶,那么它会有一股呛人而且能明显感觉到是发霉的气味扑鼻而来;如果是白霜,那么茶饼不会有呛人的杂味,相反是淡淡的陈香味。

此外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还闻不出气味的话,可以试着对着茶饼呼两口气,再闻一下是不是以上两种情况。

这样做的原理是,人呼出的气本身带有一定水分和温度,会让茶叶发生作用,而茶叶的气味也就会自然的散发出一些来,因此可以借此来简易的判断茶叶是不是发霉了。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② 洗茶。不管是白霜还是发霉,洗茶洗两遍。即便茶叶里发生霉变,滋生了有害物质,在两次高温的下也会降低或减轻有害菌或物质的数量,这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即便喝下几口去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假如白霜不是霉变,洗两次茶叶能更卫生些,只是多浪费点水而已。

③ 品滋味。喝是对茶叶最后的感官判定,也是茶叶品质好坏最真实的反应。霉变普洱茶滋味会在口中呈现酸、杂、苦、辛辣、霉味等五味杂陈的味道,入口后就常排斥那种味道。

白霜普洱茶不会这样,它基本和转化正常的普洱是一样的味道,陈香、顺口,在口中很快化开,不会就紧缩在口中非常难受。

分不清普洱茶的“白霜”和“霉变”?其实很简单

若发现自己所买的茶确实是霉变茶,呈现黑色或者绿色,颜色看上去让人极不舒服,有的甚至发毛,这类是变质比较严重的茶,可以果断的扔掉,因为这类茶已经不能再喝了。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汤是什么颜色

  对于懂茶的茶友而言,可以从茶汤就基本判断出一款茶的好坏,并且,茶叶加工质量及茶品优劣也是可以直接体现在茶汤的汤色上。因此,很多人在购买一款茶的时候,观看茶汤也是一个鉴别这款茶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普洱生茶汤是什么颜色呢?接下来,我们也来了解下普洱生茶汤的几个颜色。

  普洱生茶汤是什么颜色?我先看看常见的几个汤色:

 

  1、绿艳:翠绿而微黄,清澈鲜艳,浅绿鲜亮的茶汤。是鲜叶采制及时、杀青恰当、干燥迅速不受沤的优质晒青毛茶汤色,常伴“荷香”。早春茶常见此汤色。这类茶品,随着生茶不断变化,茶汤绿艳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汤色。

 

  2、黄绿:是绿中微黄的颜色,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是中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黄绿”色的汤色,多出现在春茶中,加工时揉捻、干燥及时才能有此汤色。

 

  3、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类似“浅黄色”。清明至谷雨期间的晒青毛茶常显此汤色,是鲜叶少量裂变、受沤、或加工时杀青温度偏低,揉捻叶摊晾干燥不及时的表现。常伴有“青草气”或“水闷气”。

 

  4、浅黄:汤色黄而浅,又称“淡黄色”。是物质欠丰富的低档晒青毛茶低档汤色。如是细嫩的茶品表现出这类汤色,多为鲜叶受沤或加工中揉捻叶(湿条)摊凉干燥不及时造成。

 

  5、橙黄:茶汤黄中微带红色,似橙色或桔黄色。新茶有此汤色多为茶青鲜叶裂变、杀青温度偏低的表现,常伴有“红茶香”或“生涩气”。藏期在3—5年的老生茶即显此汤色,但亮度高。

 

  6、深黄:汤色暗黄,深而无光。新茶有此汤色多为几天的查清合并加工活揉捻叶长时间得不到干燥所致。老生茶亦有此汤色,但老茶汤黄者,亮度一定好。

 

  7、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多为花青素含量较高“紫芽茶”或“高猛”土壤环境下生产的晒青毛茶,或受“新铁”污染的茶叶。滋味往往较苦涩。受“新铁”污染的茶叶汤里面常有类似“油膜”的漂浮层。

 

  8、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浑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这是加工中晒青毛茶没有晒至足干,“湿胚”茶就装袋或长时间“闷干”的表现。这类茶品滋味涩而钝,茶气低闷,味薄,较甜。

 

  9、红汤:汤褐色变红。这是鲜叶严重变质的表现。常伴有“馊”味,是不良晒青茶的表现。如是老茶显出红汤,必是晶莹剔透的,属不可多得的好茶。

 

  10、黄汤:晒青毛茶汤色过黄而无绿色。是晒青茶在加工时,杀青叶湿热“闷黄”或揉捻叶受沤变黄的变现。属不良茶品。

  普洱生茶汤是什么颜色?以上是普洱生茶比较常见的几个汤色,下面我们了解下品饮普洱茶的步骤:

 

  步骤1:将茶叶片拆散,尽量拆成完整的叶片,不要拆碎,拆散后部分太过碎烂的茶粉请滤出。

 

  说明:因为试茶的时候茶粉析出茶质的速度较快,对品茶口感和汤的澄清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步骤2:用开水(水一定要大开)缓慢倒入盖碗,滤去浮起的泡沫,浸泡10秒钟,洗茶一次,倒掉茶汤。

 

  说明:为了验证茶的品质,请务必牢记——洗茶只能一次。因为茶品在制作和后期存放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第一泡洗茶汤倒掉之后,往往未必能够把茶的异味/杂味、轻微仓味彻底洗干净。而两泡洗茶后,效果就完全不同了。评茶要判断出来最重要的一半条件,就是要品出茶的缺陷,包括茶在存放过程中的缺陷。

 

  步骤3:洗茶后,用大开的水缓慢倒入盖碗,浸泡20—25秒后,茶汤注入玻璃公道杯,认真看汤色。如果茶汤浑浊,悬浮物很多,这茶肯定是在制作或后期存放中出现了问题,属于瑕疵。当然也有个别情况,就是满布茸毛的春茶芽头会有轻微混汤的现象,悬浮物为茶面的茸毛。

  步骤4:喝茶请务必记得,一定要等茶汤的温度降低到手摸杯子都不会烫的时候才喝。也就是说评茶的时候,一定要温喝,绝对不能热喝,如果茶汤温度超过60度的话,就会把你的口腔烫到麻木,这个时候,你根本就不可能喝出这茶的优缺点了。

 

  另外,温喝的时候要大口,不要太快把茶汤咽下,要让茶汤充分浸泡你口腔里的每一个位置,感受茶汤究竟在你口腔里的哪个位置产生味觉反应,也就是说,你口腔被茶汤泡着的时候,肯定有位置能感受到苦或者甜,你要认真去体会,最后再缓慢的咽下茶汤。

 

  说明:一杯接一杯那叫解渴,嘴里不停有茶汤掠过,一直是高温湿润的状况。你怎么可能感受到回甘、生津的明确位置。

 

  步骤5:品味第一杯茶汤咽下之后,请你立刻停止喝茶5分钟,在这5分钟里,你的口腔处于逐渐降温的状态,请你集中注意力,感受口腔里的回甘、生津具体准确位置。如果你对茶区特性非常清晰了解的话,一杯下去,你就会知道这茶的口感大概归属在哪个茶区了。绝对不是说你喝10杯之后才能评定茶的品质,那是茶商们忽悠的说法。因为泡过5-6水后,就算是湿仓茶也会逐渐散去杂味,水会逐渐转甜。越是差的茶品,泡到后面,缺点会散失得越明显,而之前的确是瑕疵太重了。所以前后有对比,茶商才会拿最后面的几水来忽悠你,说几泡之后就很好喝了。

 

  步骤6:还是品味回甘的位置确定茶区后,茶的各项指标,在品饮的时候,应该也可以大致判定了。

  最后,普洱生茶怎么冲泡才能更好喝?

 

  生普冲泡重点:突出茶汤口感的冲击力,强化突出的个性。

 

  试茶可以使用盖碗冲泡,它能够将最真实的茶本身性质呈现出来,而且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便于灵活的控制出汤快慢。

 

  普洱生茶冲泡要诀:

 

  (1)放7g茶,100℃沸水,低冲注水,冲泡前过两遍,一遍醒茶,一遍润茶。检验茶叶香气纯净度、浓度,观察汤色亮度、透度,看茶叶内质。

 

  (2)沸水冲泡,水柱靠近盖碗内壁,缓慢注水。令茶叶在盖碗中充分浸润,保证茶汤滋味充分均匀浸出、茶水不分离,增强汤感的协调性。

 

  (3)正式冲泡时,适当闷泡,出汤速度由快变慢,前三泡茶宜较快速出汤,往后的茶宜延长时间,才保持汤色香气滋味都能一致。使用紫砂壶冲泡也同理。

  本次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好的普洱生茶的汤色一定是明亮的,晶莹剔透的,并且无异味。如果一款普洱茶若是在选料上不严格,采用太多杂料拼配在一起,例如雨水茶料和芽孢茶,汤色则会明显显得暗淡无光、浑浊看不清,难以下喉。那么,这款普洱茶就是劣质的,不好的茶,对于这样的茶就最好不喝了。

普洱茶中的成分具有药用价值

  普洱茶中的成分具有药用价值!长期以来,很多人将茶叶内含的营养成分与功能成分等同于“第三功能”。因为茶叶中不仅含有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色素、果胶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时还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茶氨酸、茶色素等功能成分。但是,这些营养成分与功能成分都属于茶叶的基础功能,与我们说的“第三功能”还有一定距离。

 

  很多人偏重茶叶化学成分的静态分析,忽略动态分析。因为茶叶是由不同的化学成分组成。其不同的处置(工艺)方法,使茶叶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产生急剧的变化。我们目前看到很多茶叶质量研究报告,其披露的指标基本上是静态的,很少用动态指标去揭示茶叶品质的走向。换句话说,只有动态指标的出现,才有可能绘制出茶叶品质演变的“路线图”。而且,不同地区的茶叶由于内含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工艺的不同,其动态模型(即“路线图”)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拥有一系列茶品的动态模型,就可将不同的茶类按照特有的动态模型去化验和比对,鉴别出不同产地的茶叶原料及工艺的优劣性和规范性,推断其茶品“最佳品饮时间”和“最佳品饮区间”。这种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动态模型远比感官审评来的更科学。就中国目前茶叶而言,无论是绿茶、乌龙茶,还是普洱茶,都缺少这种动态模型。其不同茶类所产生的品质争论,基本源于“经验”方面的辩论,仍然缺少化学分析为依据。如近几年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争论,绿茶及乌龙茶的学者依据绿茶与乌龙茶的经验,直接否定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因为绿茶与乌龙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品质逐渐下降,并最终导致“霉变”。按照这一“经验”,普洱茶也应是“霉变”的趋势,怎么可能是“越陈越香”呢。争论的双方都没有拿出化学分析检测报告做依据。仍然维持在“经验”对“经验”的博弈上。

 

  更有甚者,一部分学者只关注茶叶中几种物质,以偏概全,盲目夸大。很多人一谈茶,必是茶多酚含量是多少。认为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才是好茶。很多茶叶界的专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就认为普洱茶无论是人工发酵的熟茶,还是陈年普洱茶其茶多酚含量都低于绿茶及乌龙茶,其品质无法与绿茶与乌龙茶相媲美。这显然也是一种误解。我们说,茶多酚是所有茶类的必备的基础物质,但不是鉴别茶叶品质的唯一标准。很多人将茶多酚“神化”,说它不仅能去除人体的自由基,还能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冠心病,甚至抗癌等等。这种自20世纪80年代始于绿茶界有关茶多酚诸多“研究报告”,至20世纪90年代愈演愈烈,将茶多酚推捧成能治百病的“良药”,并以此捆绑绿茶,宣称绿茶有针对几十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功效。但这些说法却在后来被国际上的一些权威机构一一否定。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简称FDA),于2006年5月9日在其总局的网站上公布的一项声明:“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结论认为无可信证据可以支持绿茶或者绿茶提取物能够降低与心脏疾病有关的风险”。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称,它对所提交的105篇文章和其他出版物进行了评估,但是没有找到支持喝绿茶可以减少患心脏病风险的证据。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之前,FDA也曾宣称,绿茶不太可能会降低患乳癌、前列腺癌或者其他类型癌症的风险。直接否定了绿茶抗癌的种种提法。

 

  也许,我们不必迷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简称FDA)的结论,甚至也可忽略其在国际中的权威性。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看到一篇反驳文章去挑战这一结论。

 

  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茶多酚摄入人体后,尤其是进入人的肠道后,对人体内的微生物区系和代谢活体产生的影响,到目前都没有定性的结论。目前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只将茶多酚列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而不是食品营养强化剂,更没有被列入药典的原料药。茶多酚更多的价值除了它具备天然抗氧化功能外,更多的则是它在发酵后产生的衍生物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对红茶的青睐与台湾、香港对普洱茶的追捧,并不在于红茶和普洱茶内含的茶多酚指标有多高,而在于茶多酚降解的衍生物质所具备的营养价值。

 

  换句话说,茶多酚及其他功能成分与营养成分只有在一定制备(工艺)的前提下,在微生物与各种酶系的参与条件中,衍生出具备药用价值的物质,才有达到“第三功能”的可能。

 

  因此,天然植物药用物质的生物转化是普洱茶具备“第三功能”核心所在。离开了“生物转化”或不具备“生物转化”的条件,“第三功能”的提法只能是概念炒作或“水中捞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天然植物药用物质生物转化所需要的几个要素,普洱茶都是具备的。即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本身属于天然植物,而这个天然植物中本身就含有多种药用物质,再加上特有的微生物与生物酶及非高温状态下的制备工艺,使得这些植物中的药用物质在一定的固化发酵中得到极好的生物转化,出现针对性更强(医药学更习惯用“靶向”一词)的药用成分,产生诸多功能的药用机理。

 

普洱茶“越陈越香”?

普洱茶“越陈越香”?

提到普洱茶,不管是“小白”还是“老茶油”最先想到的就是“越陈越香”,可见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确实,普洱茶是一种耐贮藏的茶类,要经过若干年的存储陈化,才能达到汤色红浓透亮、陈香明显的最佳品饮状态。特别是生普,新制成的生普茶多酚含量较高,新茶涩为较重,且刺激性强容易对肠胃造成伤害,因此,一般新生普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陈放转化,等苦涩味慢慢褪去,茶汤颜色加深,滋味醇正,陈香渐显时就已经达到最佳品饮阶段。

普洱茶“越陈越香”?

但普洱茶转化时间缓慢,在不同的存储条件下,其陈化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只要7—10年就已经达到最佳品饮阶段,但有的茶要陈放20年左右,所以在普洱茶缓慢的陈化过程中,普洱茶内质开始缓慢变化,逐渐形成红浓透亮和陈香明显的特征,这个陈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越陈越香”,但普洱茶是否有保质期呢?

普洱茶“越陈越香”?

准确的说到现在对普洱茶保质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我们所说的越陈越香其实还有待论证。因为茶的茶气与香气会随着时间流逝,这是已经被认证的定律,当存储的普洱茶到达品质高峰,再继续储藏其品质就会开始走下坡路,所以,普洱茶“越陈越香”并不是永无止境的,其“越陈越香”也是有期限的。那普洱茶最佳品饮期大概是多长时间呢?一般来说,普洱生茶10—20年左右,熟普8—15年左右,这个阶段是普洱茶最佳品饮期,在这个时期冲泡后的普洱茶口感醇厚、茶汤红浓透亮、陈香显著,但超高这个时期,普洱茶滋味就开始下滑,陈放时间越长味道越寡淡。所以,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普洱茶“越陈越香”?

其实,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在90年代才开始出现,在此之前没有这个概念,也没有几个人存茶,所以,很少有年份很大的茶出现在市场上,如果真的有普洱茶能存储到100年之久,那就不是品饮价值而是历史价值。不过,不管是“越陈越香”还是“能喝的古董”普洱茶最终的目的还是拿来喝,所以,不要为了存茶而存茶,那就失去了普洱茶真正的价值,存之无益。对于普洱茶“越陈越香”也是有条件的,要存放在无异味、通风透气性好、干燥、没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才能有更好的转化效果,所以,在存茶时要注意存储环境,才能真正达到“越陈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