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你喝的普洱茶是烘青还是晒青?

你喝的普洱茶是烘青还是晒青?

2019-07-13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你喝的普洱茶是烘青还是晒青?

晒青、烘青、打毛火是普洱茶中一个很基础又很重要的概念,爱普洱茶一般多是要了解些的。

普洱茶里面烘青和晒青是怎样定义和区分?

1、晒青、烘青、半晒半烘,是定位在普洱茶初制工艺里的干燥方式,而不是杀青方式。(毛茶制程:a 采摘→ b 摊鲜(萎凋或走水)→ c 杀青→ d 摊凉→ e 揉捻→ f 日晒干)

2、晒青是揉捻后晒干。利用太阳光低温(不会超60度)干燥茶叶,干燥时间比烘干长,但保留茶叶原味。

3、烘青是揉捻后用烘干设备快速烘干。快速烘干设备温度会在80-130度,高于60度。

4、半烘半晒(也叫打毛火)是揉捻后用烘干设备短时间烘掉一部分水份(3成到5成),再拿去晒干,一般会在阳光不充足情况下用这种办法。

5、从外观上区别:晒干墨绿,烘干青绿,半烘半晒青绿偏灰。

6、从汤色上区别:晒青汤色是金黄色,烘青汤色是青绿中带黄色,半烘半晒汤色是金黄色带青。

7、从口感上区别:晒干短期有些太阳味,淡青草香或花香,香气沉软;烘干是青叶或豆类香,香气高飘;半烘半晒豆类香;三者明显的区分主要在豆香香气,通过豆香是否有来判断是否进行了烘青,晒青的普洱茶没有豆香味。

有用+10
分享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老广爱普洱茶,天下闻名。刚刚过去的广州春季茶博会上,普洱仍是最受关注的品种。普洱茶大兴于清,不仅成为云南的“大宗钱粮”,而且享誉省内外。可以说,普洱茶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开发,藏区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以及清朝的积极支持与有效管理等有关。普洱茶的兴盛,与滇南社会获得良性发展是如影随形的关系。

朱元璋颁诏引发品茶制茶变革

清代记载,今西双版纳的茶山地区有茶王树, “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所述之“茶王树”,可能已生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茶王树”多为野生,也有一部分是人工种植。当地居民长年采摘古老茶树的茶叶,主要以供佐食或充药物,作为饮品的时间或稍晚。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古茶树

唐代云南出现采茶供饮的记载。但所产之茶主要是供蒙舍蛮消费,其采摘与加工尚无定法,亦未形成有明确供销关系的产业。

清人称“普茶不知显于何时”? 认为宋廷南渡之后,广西等地的官府存在以茶叶换取“西蕃”之马的情形, “是谓滇南无茶也。”宋代文献谈到西南地区所产之茶,仅言“蒙顶茶,受阳气全,故茶芳香。”又说: “蜀雅州( 治今四川雅安) 蒙岭产茶最佳,其常在春夏之交方茶生。”并未见言及云南茶叶的其他记载。

自明代起,全国饮茶的方式发生改变。宋人饮茶,将茶叶碾碎揉之制为上品,称“大小龙团”。而视散片茶为下等之茶。洪武二十四年( 1391) ,因制造龙团茶颇费民力物力,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以后仅许采茶芽以进。明代各地饮茶,流行“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 一瀹便啜”。明人称采焙俱用芽柯,“无碾造之劳,而真味毕现。”

这一改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进而影响到各地茶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明代饮茶,既流行水开即饮、添水复饮的方式,盖碗茶中的茶叶是否耐泡,以及滋味淳厚与否,便为茶客所关注。云南南部的茶树属多年生的大叶种茶,主要特点是生长迅速、采摘期长并可多年栽培,而且味酽耐泡,历十余泡茶味仍不少衰。清代仕宦云南的吴大勋称普洱茶“最为有益之物。煎熬饮之,味极浓厚,较他茶为独胜。”

靠向藏区销售打响了名气

值得注意的是,滇南大叶种茶的迅速崛起,并非始于明代而是在其后数百年的清代。

在社会环境与边疆治理方面,清代云南发生不同于前代的剧变,由此推动普洱茶迅速崛起。尤其是云南成功开拓向藏区销售茶叶的市场,为普洱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唐宋时期,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普遍习惯喝茶,借以解腻和帮助消化。长期以来, 藏区所需的大量茶叶主要靠四川地区供应。明末因遭受战乱破坏,四川运销藏区的茶叶大幅度减少。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茶马古道

清初吴三桂出任云南总管,总揽云南军民诸事。他看准这一商机,于是策划向西藏成批输出茶叶。康熙四年( 1665) ,在云南的北胜州与中甸等地,获准举办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互市。滇南的大叶种茶因价廉耐泡,被选为输出成茶的主要原料,逐渐创出名气。商界以其主要产地普洱府( 治今云南宁洱) 为名号, 概称为“普洱茶”或“普茶”。为压缩包装方便运输,茶商将初采的散茶上笼略蒸,进而压制为茶块或茶饼,开创了普洱茶压造为块或饼之先河。

云南与藏区间的茶马贸易,有力地推动了滇南大叶种茶的生产。云南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茶叶产地,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两湖等传统的茶叶产地同列。[16]( P3651) 应该指出,清朝积极经营与开发云南边疆,为普洱茶的崛起与持续兴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在完成对吴三桂所遗残破局面的整顿后,清朝将治理云南的重点,从靠内地区转移到边疆和僻地。成功改流以后,清廷在车里等地渐次设治,悉心治理。对普洱茶的生产与销售,清朝制订多项措施,给予积极的支持。雍正十三年( 1735) ,朝廷对普洱茶的包装与税银做了具体规定: 七个圆饼置为一筒,重49 两,征收税银一分; 每32筒发一茶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这就是“七子饼”的由来。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清代茶引

内地移民带动茶叶生产

有清一代,堪称是普洱茶产地风云变幻的时代。一方面,随着社会渐趋安定,普洱茶的生产也获得发展。车里、茶山等地的官员与兵将,眼红茶叶经营所获之利,出现官员贩卖私茶、士卒入山扰累的弊端,而且愈演愈烈。清政府曾努力治理,但似乎收效不大。

另一方面,自发迁居云南的流民,大都拖儿带女、贫穷拮据,既无插足富庶之地的条件,亦无创业经营的资本。远赴边疆和僻地垦荒、烧炭,或至矿厂充当砂丁,便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以江西、湖南人为主的外来流民,在迁居车里与茶山等地后,凭借在家乡掌握的制茶知识,很快投身于普洱茶生产与销售的浪潮。

在茶叶采摘的旺季,常有数十万人在六大茶山奔走于茶事。《滇海虞衡志》称: 普洱茶可谓云南之“大宗钱粮”,普洱茶因此“名重于天下”!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古六大茶山

由于清廷加强治理,滇南等地社会渐趋安定,夷民得以安居乐业。乾隆五十二年(1787) ,云贵总督富纲的奏疏称: 云南普洱之思茅等地,尤为极边紧要之区,自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初时或尚有野性未驯,致有煽惑蠢动之事,今涵濡圣泽五十余年,多有薙发衣冠、读书入泮,其语言、服食与内地人民无异,余则尽属务农,非若从前之专以射猎打牲为事。”乾隆五十九年( 1794) ,云南守臣福康安奏报: 云贵两省收成丰稔,粮价平减,“民情一律恬煕。腾越、普洱、开化等处边疆地区俱极安静。”由于具备较为安定、宽松的社会环境,普洱茶的生产得以发展壮大。在国际茶叶市场,晚清时中国茶叶遭遇印度等国茶的排挤,但普洱茶仍大量输出省外,输出数量约占其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据方铁《普洱茶与清代滇南社会》)


普洱茶为什么第一杯不能喝

  洗茶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所以普洱茶第一泡是不能喝的。

  普洱茶的冲泡品饮

 

  1、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

 

  2、普洱茶冲泡份量: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20%,将茶砖,茶饼,拨开后.暴露空气2星期,再冲泡味道更好。

  3、冲泡普洱茶:要先冲过一次热水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3-5秒就要倒出,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4、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5、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为拓宽我国乌龙茶销路,谋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洗茶”用语宜修正为“浸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普洱茶可以无限存放吗?

普洱茶可以无限存放吗?

有些茶友认为普洱茶可以无限期的存放下去,因为它具有越陈越浓越香的特性。普洱老茶价更高,不就是因为年份够久品饮价值更高吗?话虽没错,但这是否意味着普洱茶的存放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就需要另做讨论了。

一般来说,需要经过保存之后再饮用或食用的东西,都是有一个最佳的品饮点和食用点的。通过一段时间的保存,内部物质会进一步发生分解和转化,在那个最佳的时间点去享用,才能得到最佳的体验。也就是说,在最佳点之前或过了那个点,产品的品质都不是最佳状态。

同样的,普洱茶作为一种饮品,虽然能够越陈越香,但究竟陈放多长时间后综合品质才最好,这就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老字号茶品的稀缺性和极高的品饮价值,这是大家都认可的。所以会有人以百年甚至更久的年限为界,以此来确定普洱茶最佳的陈放年份。但这是从以往经验出发,更多是属于经验之谈,并没有科学的数据去支撑。

但如果因此而去抓住那个具体的年份不放,好像也没有必要。喝茶其实可以是一件很随心的事,如果每一个姿势、每一句描述、每一个时间点都要精确到具体的数字和流程,单是遵循这一整套的规范已经筋疲力尽,还有何享受可言。

近年来,中期茶越来越受欢迎,除了价格比较合理,综合表现较好也是主要原因。

如果喝普洱茶,一味去追求年份,得到的也许就是虚无缥缈、无法言说的“无味之味”。归根结底,享受喝茶的过程,比追寻其他附加的东西要更有意义。

而如果你的普洱茶,新茶就具有较好的适口性,还是尽快饮用,以免最终得到的是越陈越不香、“无味之味”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