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功效>涌溪火青茶是什么茶它有什么功效特点

涌溪火青茶是什么茶它有什么功效特点

2019-07-27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对于涌溪火青茶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呢?它是什么样的茶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涌溪火青茶是什么茶它有什么功效特点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大诗人王士慎对于涌溪火青茶曾经这样评价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认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祆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

涌溪火青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涌溪火青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火青制造工序分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工序。杀青叶不能有泡点和焦边。出锅后抖散水汽,及时揉捻。炒头坯用桶锅,炒到茶不粘手即可。出锅复揉,继续炒二坯。火青腰圆的外形是在掰老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这是最关键的工序。

涌溪火青外形腰圆,紧结,色绿,油润显毫;香浓,味醇,甘爽耐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整齐成朵。饮用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腻之功效,同时对于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叶所不能比的。

有用+10
分享

为何独有安溪的铁观音会闻名海外?

为何独有安溪的铁观音会闻名海外?

(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独有安溪的铁观音会闻名海外?

初次看到这个问题我内心产生了很大的疑惑,这个问题就我个人来说,可以分析出三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闻名海外的只有安溪铁观音?

这个问题首先不成立,因为闻名海外的中国茶很多,不仅仅是安溪铁观音。

任何一种茶叶之所以能闻名,跟其本身的品质肯定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铁观音就是闽南乌龙茶中的佼佼者。铁观音的闻名海外离不开大量旅外安溪移民及茶商大量经销家乡茶叶,民国时期安溪茶叶就大量装配海外,尤以东南亚最佳,其中铁观音茶就占半数。

1916年,安溪王西配置的“万寿桃”铁观音在台湾督署举办的茶叶评选活动中获得金牌。

1945年,安溪王联丹配置的“泰山牌”铁观音在新加坡获得金质奖牌。

1950年,安溪“王登记”茶庄配置的“碧天峰”铁观音在泰国获特等奖。

1982年,安溪铁观音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

1985年,安溪铁观音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1986年,安溪铁观音在法国巴黎获得“国际美食旅游协会金桂奖”,被评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

问题2.为什么安溪的铁观音会闻名海外,而其他地方的铁观音不行?

铁观音原本就是产于福建安溪的茶树和用这种茶树叶片制作的茶叶。我国幅员辽阔,广袤万里,茶叶产地可谓数不胜数,虽然现在外地也有种植铁观音,但是茶就是一种有浓厚地理标签的农产品,祁门红茶便是祁门最好,安溪铁观音当然以安溪产的最好,这本身就是茶树自然选择的最佳环境。开门就见山,地无三尺平,隔山不同风是安溪地理的真实写照,此地虽然不及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种稻黍不丰,种瓜薯不盛,却因自然天地的造化,秋冷早,春来迟,昼夜温差大,常年降雨多,云雾缭绕,土壤以酸性红壤和砖红壤为主,所以尤其适宜铁观音茶树的生长,可以说莽莽苍苍的群山,是安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三百年前,第一株茶树因缘际会出现在安溪的山岩上,一代代安溪人薪火相传,砥砺淬炼出铁观音茶的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和人文香。

3.为什么安溪只有铁观音会闻名海外?

安溪是我国野生茶树的主要分布区域,境内茶树资源丰富,共有品种资源64个,其中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是最为著名的安溪四大乌龙,此外还有佛手、杏仁茶等省级良种,而为什么只有铁观音会闻名全国及海外呢?原因很简单,它品质最佳,最好喝啊。

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现在安溪产茶乡镇均有栽种,品质尤佳。安溪铁观音的制作技艺迥异,相比其他茶品别具一格,是安溪茶农历经数百年的不断探索总结,结合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从当地自然条件出发而发明的一套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铁观音茶品乌润结实,沉重似铁,犹如观音而得名。滋味醇厚甘鲜,香气清芳高雅,汤色清澈金黄,叶底肥厚软亮,以天然形成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而区别于其他乌龙茶。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全工艺!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全工艺!

图为:南茗佳人摄

武夷岩茶之所以会好喝,是因为它具有的独特韵味:岩骨花香。

这四个字代表不同的品质特征,岩韵是独特的地理位置,砂砾土,岩石的风化土,这个是决定岩韵最重要的品质,这不是人工能够加工出来的,是自然的;花香就是靠工艺了,2006年所有茶行业里第一个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制作技艺,为什么能够第一个获得,就说明了它的独特性。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是制茶技艺里程碑的巅峰。它是武夷山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用这种技艺制出的部份发酵茶(俗称“半发酵”)的岩茶,即乌龙茶,香清、味醇、性中和,当是茶中佳品。因此,武夷岩茶长期以来就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程序是:

采摘——倒青——做青(反复几次)——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归堆——筛分——拼配等。关键工序在做青、焙火。其工序之繁复、技艺之高超,劳动强度之大,费时之长,制约因素之多,是其他制茶工艺少有的。

此种工艺起于自然,完善于总结提高。它源于民间,所以它的工序叫法不但口语化,而且形象。如倒青、走水、炒青、簸茶、拣茶、焙茶、筛分、归堆等。使用的工具大都是竹、木制成的,达30多种。使用热能也是木炭和柴薪,都是天然之物。所以说这工艺和工具是武夷山先民原创的,是实践的总结,它有很高的价值。

一是:它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它“承先”于唐宋元明的团饼茶,晒青、蒸青散茶和明代的松萝炒青绿茶的部份做法。它把松萝绿茶的晾青、炒青、锅中干燥,改为晒(烘)青、高温炒青、炭火笼焙。增加走水做青工序,形成岩茶独特做法。

它的“启后”是演变出红茶制作工艺。后来,随着茶叶需求量快速增加,外地茶商为了缩短制作时间,省略了做青、发酵和高温锅炒工序,茶青晒(或烘)后就进行揉捻,再“渥堆”发酵的“工夫红茶”,提高产能,以满足国外需求。

它的另一“启后”,是它的制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乌龙茶机械制法。如机制茶时的吹冷风和热风、静放、转摇等等,都是从手工制茶工艺延伸、发展而来的,但机制茶的萎凋、走水、发酵、杀青、揉捻、烘干是否发生变化和是否达到要求,还是用眼观、手摸、鼻闻来判定,还要“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来调节机器转时、转速、温度等等。

二是:技艺高超

手工采摘不但要快,而且不能落下新梢,俗叫“滥丛”,还不能带下鱼叶、散叶、老梗等等;茶青到厂后,晴天要立即“倒青”。首先是“开青”,助手抓一把茶青放在筛上,师傅两手持筛一转,茶青就均匀散开,极为迅速。

难度极高,有的人一辈子都没学会“这一手”;摇青不但费力气,而且有决窍。脚要站稳,腰杆要直,手要灵活(不要死抓住水筛),只有掌握窍门才能把青摇成螺旋状,使青叶边缘发生有序碰撞;焙茶的火温是用手背去贴住焙笼下段来判定的,历练久了,才能感觉出来,以调节所需要的温度。

有位“老外”看了全程手工制茶后,耸了耸肩膀说:这种做茶技艺好像表演杂技,这个茶品应当是艺术品。

三是:手工制作出的茶品更具个性化

由于手工制作时对茶青叶的品种、所在山场、老嫩厚薄、天气的变化情况,有针对地采取措施。制作时下手轻重有别,做青焙火时间长短恰到好处等等,茶师慎之又慎,所以每个环节不容易出毛病。

制作工具、热能为天然之竹木、炭薪,所以制出茶品更具特色。如用揉茶揉出之茶显蜻蜓头、田螺尾、三节色;全炭火焙出之茶别具风味。这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奢侈品,数量极其有限,它的意义主要在文化层面。

四是:岩茶手工制作工艺的广泛传播

这种工艺的传播,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张天福大师《张天福选集》写到:“这种工艺在形成后,逐步外传。由武夷山传到建瓯、安溪各地,并传入台湾”。

清康熙三十年(1691)入武夷山为僧的同安人释超全在其《安溪茶歌》中咏到:“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这种工艺后又传到印度。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技艺的发明和传承、传播是对茶叶发展的一大贡献。随着茶叶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和科学的进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岩茶已逐步改为机械制作。如今这种全程手工制茶已很少见,有的也是用在一二道工序上,所以说它已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因此应当重视这种手工技艺传承。作为武夷山的制茶师不但要懂它,而且每年要做上一点手工茶。特别是上了“传承人谱系”名单者,更要身体力行,保护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溪县乌龙茶首次开拓欧盟高端市场_安溪县乌龙茶



日前,安溪县一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批乌龙茶通过462个农残项目扫描检测,以及26个农残项目的验证检测,全部符合欧盟要求,顺利出口法国。


据了解,这是福建安溪县乌龙茶首次开拓欧盟高端市场,其单价高达每公斤125美元,是全国茶叶出口平均价格的3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