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制作工艺历史及发展

乌龙茶制作工艺历史及发展

2019-07-28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乌龙茶制作工艺历史及发展

   清代是武夷茶走向辉煌的时代,由绿茶发展到武夷岩茶(即乌龙茶)就在清初。

一 清初出现乌龙茶制作工艺

清初武夷山仍在产制绿茶,1650-1653年任崇安县令的殷应寅(清康熙三十二年《建宁府志》卷二十二)招黄山僧制松罗茶。据安徽《歙县县志》载:松罗茶起源于明隆庆年间,即1567-1572年(陈宗懋《中国茶经》第148页,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明闻龙于崇祯三年(1630)所著的《茶笺》中说及其工艺:“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此法当系精细的炒青绿茶工艺。

松萝法极为精细,加上武夷茶叶内质优异,故用此法制出的武夷茶品质极佳,得到朝野青睐是自然之事。

但是,由于武夷茶产量大增,要求精细的松萝之法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因而制作上也就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曾在福建为官8年的周亮工(1612-1672)在其《闽小记.闽茶》中写到:“崇安令招黄山僧制松萝茶”、“近有以松萝法制之者,即试之,色香亦具足,经旬月,则紫赤如故”。“经旬月,则紫赤如故”此可能炒时过于大锅,炒后堆放过厚,无法晾开扇去热气所致。此茶说它是红茶,又经炒青,说它是乌龙茶,又无做青。因此只能说它是发酵了的炒青茶,当是岩茶(即乌龙茶)的前身和刍形。

据周亮工年谱载:周36岁至44岁,即清顺治五年至十三年(1648-1656)在福建任按察使,此时已进入清代,由此可以说,明末尚无乌龙茶和其他发酵茶制作工艺。

在清代初年反复摸索的基础上,于清康熙后期,武夷茶才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岩茶制作工艺,即乌龙茶制作工艺。康熙三十年(1691年)入武夷山为僧的闽南同安布衣士人释超全(此为文史学者林英乔据厦门、同安志的考证,见《农业考古》1992年第4期)的《武夷茶歌》可见一斑,其诗云:“嗣后岩茶也渐生,山中藉此少为利”,此处“岩茶”非产地之称,而属工艺之名,因为此前这些茶树也生长于岩中,而是采用团、饼和晒、蒸、炒青之制法,故未称岩茶;“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苦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此四句当是讲制茶要求的气候,而不是指生长自然条件,如今不论是手工或机械制作,还是对天气有所依赖,好天易制好茶,阴雨天就较难出精品;“鼎中笼上炉火红(有的写为温),心闲手敏工夫细。”此二句似说明其时制法,已不像松萝法,鼎中炒、鼎中干燥,还要一人急扇之,以防其黄。而是锅温高达发红,如尔后至今的岩茶炒青锅温,也高达如此,这是明显的乌龙茶制法。稍后在他的《安溪茶歌》也云:“溪(安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由此看出当时的岩茶制法是“先炒后焙”的,这明显地区别于绿茶只炒不焙、红茶不炒就揉的基本制作工艺。综上所云:释超全所作的《武夷茶歌》、《安溪茶歌》说明十七世纪后期武夷山已发明了乌龙茶制作工艺,只是工艺上还不完善而已。

后来,王草堂的《茶说》记述就较详细了。文曰:“武夷茶采后,以竹筐(竹筛)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摇的意思),香气越发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在崇安县为令(1717~1722年)的陆廷灿,于1734年将此文编入其茶书《续茶经》。这种经晒、摊、摝、炒的制法属乌龙茶制作工艺。

二 茶界公认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

武夷岩茶即乌龙茶制作工艺,起源于武夷山是茶界基本公认的。当代茶圣吴觉农说:“关于乌龙茶,据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直到现在,属于乌龙茶类的武夷岩茶的制法,还离不开上述的基本特点。后来产制乌龙茶的福建崇安,又产制出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烟小种)(吴觉农《茶经述评》二版90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当代茶叶专家、原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说:《茶说》成书时间在清代初年,因此武夷茶这种工艺的形成,定在此之前。现福建崇安(1989年撤县设武夷山市)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这种乌龙茶传统工艺的特点。”(陈宗懋《中国茶经》114页,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说:“我国的乌龙茶最早起源于武夷山,尔后传之闽南的安溪县,再传到广东和台湾省。”(福建茶叶学会2005年5月编印的《张天福选集》209页)。张天福先生还于2002年2月挥毫直书“乌龙茶故乡武夷山”大幅墨宝馈赠武夷山茶人黄贤庚。

三 功夫茶发端于武夷山

功夫茶指的是乌龙茶冲泡品饮之技法。此法随同乌龙茶形成而发端于武夷山。武夷岩茶(属乌龙茶)出现之后,其佳品为数极少。《随见录》云:“武夷茶……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清陆廷灿《续茶经.茶之出》)这说明当时武夷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此“工夫茶”为茶品。同时看出当时武夷岩茶总量也不多,所以品饮时极为珍重,只用小壶小杯,而且讲究冲泡品饮技巧。清代钱塘才子袁枚(1716-1798) 写到:“丙午秋(1786年),余游武夷,僧道争以献茶。杯小如胡挑,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体贴之……”(袁枚《随园食单》)。这当是最早的功夫品法。此法很快传至富庶的漳泉,并延至潮汕等地,有闲之士则增繁添序,演绎出了“潮汕功夫茶”。汕头茶人郭马风说:清人俞蛟(1751-?),于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嘉庆五年(1793-1800年)在潮州兴宁县任典史,其《潮嘉风月记.工夫茶》成于任1801年间(《农业考古》2005年第4期314页)。由此可见俞蛟成书时间比袁枚游武夷山至少迟了15年,且俞蛟书中说,潮汕泡茶时“投闽茶于壶内冲之”、“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夷。极佳者每斤需白金强二枚。”其当地人士郭马风之文及陈镜雄、徐少娜所编《潮汕工夫茶说》都如是说。因此武夷山功夫茶是后来漳泉、潮汕等地功夫茶之刍形。

清时武夷茶就形成集地,其先在本邑下梅街、星村街,道咸间(1821-1860)下梅茶市移至赤石街。由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完善,深得饮者青睐。自乾隆初始,武夷茶由山西客商贩运至蒙古和俄罗斯,大得其利;同时岩茶遍销闽粤台和东南亚,销路宽广,价高利厚,从而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据1942年《崇安县新志》卷十九载:清时茶厂近百家,产量逐增,1875-1908年约40万斤,且价格攀升,创历史最佳水平。

有用+10
分享

铁观音几种不同的贮藏方法

  铁观音保存条件不好能加速茶叶的自身氧化及霉变。存放不当很容易吸收异味和湿气而变味。以下是一些贮存保鲜新茶的方法:

  1、生石灰贮存法:将铁观音茶叶包装好,分层环排于陶瓷坛四周,再把生石灰用布袋包装好放于茶包中间,密封坛口,放置在干燥、阴凉处。生石灰袋最好每隔1~2个月换一次。

 

  2、木炭贮存法:取木炭1000克装入小布袋内,放入瓦坛或小口铁箱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分层排列其上,装满密封坛口,木炭应每月换一次。

 

  3、暖水瓶贮存法:将铁观音茶叶装进新买的暖水瓶中,然后用白蜡封口并裹胶带。

 

  4、化学贮存法:将铁观音新茶装入较厚的塑料袋中,并把除氧剂固定在塑料袋的一个角上,然后封好塑料袋。

  5、冷藏贮存法:将含水量在6%以下的铁观音新茶装进铁或木制茶罐,罐口用胶带密封好,或直接真空无氧包装(最佳选择)将其放在冰箱内,温度保持在5℃最适宜。

  6、贮藏用的容器选择:保存铁观音茶叶的容器以锡瓶、瓷坛、有色玻璃瓶为最佳。其次宜用铁听、木盒、竹盒等,其中竹盒不宜在干燥的北方使用。塑料袋、纸盒最次。保存铁观音茶叶的容器要干燥、洁净、不得有异味。

 

  7、贮藏地点:盛好的铁观音茶叶,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该地方不能有樟脑、药品、化妆品、香烟、洗涤用品等有强烈气味的物品。另外,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铁观音茶叶不能混在一起保存,也不能用生石灰作吸湿剂。

青茶介绍

青茶介绍

 青茶俗称乌龙茶。大杯泡绿茶,小杯品乌龙已成为现代人泡饮的时尚。品饮乌龙茶重在品其“韵”,不同的乌龙茶茶韵各异,武夷岩茶为“岩韵”,铁观音讲“音韵”,凤凰单丛讲“山韵”“蜜韵”,台湾乌龙有“清韵”。泡出乌龙茶的“韵”需要功夫。

青茶(乌龙茶)品质独特,冲泡用具讲究,冲泡技巧精细,冲泡过程隆重,体现了浓重的文化色彩和艺术色彩,为现代泡茶方法奠定基础。

 某种程度上说,乌龙茶的冲泡品饮和“工夫茶”基本是个等同的概念。工夫茶也作“功夫茶”,始于明清时期,盛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融乌龙茶的制茶工艺、冲泡技艺、品饮的神韵、泡饮礼仪于一体,至今仍是广东潮汕、福建漳州、泉州一带乃至全国的饮茶风尚。

 无论家人团聚、朋友登门,还是公务买卖,见面后先取泥壶泡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分好茶汤,滚烫浓醇的茶汤落肚,才开始叙旧或交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等等一系列饮茶的讲究和礼仪早已成为约定俗成,深入人心。有些比较讲究的饮者,还会用在潮汕泥炉填好龙眼炭甚至橄榄核炭,取山泉水用陶壶烧开泡茶。泡茶饮茶在潮汕和闽南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人文景观。

来源:轻松茶艺全书

潮汕啜饮乌龙茶习俗介绍

在闽南和广东的潮汕地区,家庭、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喜欢用小杯子啜饮乌龙茶。乌龙茶是茶和茶树的名字。喝茶的小杯子叫做陈欧,只拿半个乒乓球。用这么小的杯子喝茶实际上是汉族品茶艺术的展示。啜饮乌龙茶十分优雅,与之配套的茶具,如风炉、水壶、茶壶和茶杯,被称为泡茶的四宝。

泡茶用的水应该是甜山泉水,必须煮沸冲洗。将锅加热后,放入茶叶,冲泡,将茶叶倒入杯中,即可品尝。啜饮茶的方式更加独特。首先,将茶汤倒入鼻尖闻和喷鼻,只有浓稠的喷鼻剂才能穿透鼻子。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缘,用中指按住杯底,碰杯,把茶汤从嘴里倒出。汤在你嘴里打转,你觉得你的嘴不够甜。一旦茶汤进入肚中,嘴发出啧啧的回味,鼻子和嘴产生鼻喷剂,喉咙促进液体产生,两个轴产生风是发人深省的。这种饮茶方式的目的不是解渴,而是观察乌龙茶的气息和味道,享受其物质和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