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吴侬2016新茶上市绿茶雨前洞庭碧螺春三级125g

吴侬2016新茶上市绿茶雨前洞庭碧螺春三级125g

2019-03-08 访问量: 42 茶礼仪网

价格:¥ 150.00

促销价:¥ 135.00

生产许可证编号:SC11432050600631

厂名:苏州市东山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

厂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

厂家联系方式:0512-66286226

配料表:100%洞庭山群体种青叶

储藏方法:密封冷藏

保质期:365 天

食品添加剂:无

净含量: 125g

品牌: 吴侬

系列:规格: 三级125g

外包装类型: 包装

包装种类: 罐装

食品工艺: 炒青绿茶

采摘时间: 雨前

级别: 三级

产地: 中国大陆

省份: 江苏省

城市: 苏州市

生长季节: 春季

茶种类: 碧螺春

口感: 鲜爽回甘

价格段: 100-199元

买家热评:看干茶的颜色不像是新茶,用温水冲泡,茶汤的味道也不怎么好。这次花的钱就当交学费,不会买第二次了。包装挺好的,收到我就直接泡了一壶,味道可以,闻起来也香,我个人还是蛮喜欢喝的。

有用+10
分享

碧螺春炒茶师后继乏人谁来延续“吓煞人香”?


 碧螺春传统炒制方式

 

  这几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翠绿的嫩芽冒出了茶树枝条,地产碧螺春即将大量上市。作为苏州碧螺春主产区之一的金庭镇,当地的西山茶业协会并未像往年一样组织炒茶大师的斗茶比赛,而是筹划起一场百名年轻人学习炒茶的拜师活动,镇上几十位德高望重的炒茶大师打破行业壁垒、联手为碧螺春炒制工艺的传承而努力。

 

  在3月15日举办的洞庭山碧螺春新闻发布会上,一则讯息令人震惊又惋惜:虽然入春以来茶叶产区风调雨顺,产量将比去年增加20%,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采茶工和炒茶师,大量顶级茶叶只能被留在树枝上。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东、西山共有茶农17458户,平均年龄超过40岁,其中年轻的本地炒茶工寥寥无几。青黄不接的手工炒茶绝活面临困境,茶农们心急如焚:再过20年,谁来炒出顶级碧螺春?

 

  现状:炒茶大师自费制作传承手艺的“课本”

 

  灶前炒茶,灶后烧火,苏州洞庭山碧螺春独特的炒制工艺早在2011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地炒茶大师的技艺在多次国家级比赛中捧回分量极重的奖项。东山御封茶厂的严介龙对去年参加“都匀毛尖杯”全国手工制茶大赛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我比其他选手晚20分钟下锅,却比他们提早20分钟出锅。杀青的高度比别人高很多,评委最后全部围过来了。”谈起去年全国大赛上“出风头”的事情,严介龙语气中充满自豪:苏州出去的炒茶大师,本来就该这么牛!面对来自四川、贵州、云南等各地的手工卷曲型绿茶炒制大师,严介龙告诉记者,他拔得头筹靠的是36年炒茶人生中积累的对于时间和火候的精准把握。

 

  然而捧着奖杯回到东山,他却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而是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自费几十万元将炒制碧螺春工艺制成微电影。记者在电脑上看到了这部还在后期制作阶段的影片:融合了太湖、东山、老宅、太极等江南元素,用极富诗情画意的手法将采茶、挑叶、炒茶、泡茶的全过程完全展示,记者特别注意到,在炒制中一些技术性极强的关键环节,镜头非但没有遮挡掩饰,反而大方地刻意用慢镜头详细展示。“就是希望能为炒制碧螺春留下点资料,感兴趣的人能来学。”严介龙告诉记者,推动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来源于炒茶大赛上部分外地选手带来的冲击:各地选手在一“起交流,我发现许多外地品种都在参照碧螺春的炒法,而这恰恰是碧螺春品质的关键。”看到外地炒茶人忙于偷师、纷纷异军突起,而本土碧螺春炒制却后继乏人,严介龙希望以这套“课本”为引子让更多当地年轻人关注。

 

  同样的忧虑也呈现在西山茶业协会会长周永明的脸上。接受采访时,他正在统计全镇愿意参加百人拜师活动炒茶大师名单:“如今会炒茶的年轻人实在太少,没人传承,以手工制作为特色的碧螺春以后还怎么维持品质?”周永明告诉记者,将在本月底举办的拜师活动将面向全市18—35岁之间的所有年轻人,大师会手把手传授制茶过程:一天的教学不可能让生手真的“学会炒茶,但至少,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关注这件事。”

 

  调查:一万七千户中难觅“茶二代”大师

 

  东、西山的一万七千多户茶农中,有多少年轻人能炒得一手好茶?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多次前往两地的茶叶主产区、茶厂集中地区和茶业协会,但调查结果令人遗憾:会炒茶的本地年轻人,有,不多,但基本作为业余爱好;能够水平稳定地独立炒出几锅好茶的年轻人,实难寻觅。周永明说:“东、西山千家万户都有茶园,主要是老一辈在炒茶,实在赶不过来了就雇点外地人。小辈们最多只能帮忙采茶、挑叶。”

 

  32岁的罗雅芬是西山涵头村人,父母都是茶农,家中有2亩茶园。每到茶叶上市的季节,年过6旬的父母就会进入最忙碌的状态: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的母亲要成日采茶、挑叶,而父亲在做完一天保安工作后晚上要炒茶直到深夜。罗雅芬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看着父母这样辛苦,曾想学习炒茶帮他们分担一些,但最终因为怕烫、力量不够而放弃了:“杀青时的温度要高达300摄氏度,并且炒一锅茶40分钟里完全不能停,对女生来说有些吃不消。我只能选择其他方式帮他们。”

 

  罗雅芬的经历在许多本地茶农的孩子身上都发生过,事实上除了炒茶难学外,当地人固有观念才是阻碍“茶二代”成长的关键。“炒茶很辛苦,忙到凌晨4点是常有的事,但普通茶农一年也就赚个五六万。”罗雅芬对记者说,许多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在培养子女的最初就不打算让他们再“重蹈覆辙”,甚至觉得孩子外出打工比留在家里炒茶要光荣。“老人们宁愿孩子在外地忙得回不了家、让茶叶烂在树上,也不愿他们再回家做农民。”这样的观念如今在东、西山老一辈茶农中依然流行着。

 

  “只要肯吃苦,哪有年轻人学不会炒茶。关键是对于农业的观念要改变。”生于西山歌月湾的年轻人黄雁萍与罗雅芬的想法不谋而合,2年前,她毅然把在市区从事金融行业的丈夫带回西山老家“试验”:丈夫从未接触过炒茶,但他体力好、能吃苦、对炒茶又有兴趣,他能不能将父亲的炒制技艺全部学会?结果让人欣慰:“最初,他吃了很多苦,手心、手臂、甚至指甲缝中的嫩肉上都被烫出水泡。难得的是他性子慢,愿意沉下心来学,两年下来已经可以独立炒制。”黄雁萍欣喜地告诉记者,丈夫偶尔甚至能炒出一锅与老师傅水平相当的茶叶。今年茶叶上市期间,黄雁萍和丈夫依然会在周末回到西山,帮父母采茶、炒茶。

 

  期待:碧螺春技艺传承期待更多关注和扶持

 

  值得关注的是,东、西山能炒得一手好茶的年轻人不多,但愿意利用知识特长返回农村、帮父母“突围”的新生代新型农二代却越来越多:微信营销、改良包装,一批批80后纷纷出手打开了地产农产品现代市场营销的一扇门。

 

  罗雅芬就是用这个方法在帮助父母。2012年起,她为自己家的茶叶注册了“今雨”商标,改良了传统碧螺春茶的包装,专做高档茶市场,利用朋友圈的人脉关系把茶叶卖到了上海、河南、广东、台湾等地。黄雁萍更是在几年前就辞去上海一家大公司财务职位,返回家乡组织周边的村民一起成立了一家合作社,注册了品牌商标,线上线下结合,大胆地经营起绿色农业。来自吴中区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由这批新生代农民主导的网络营销方式已占到东、西山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的近1/3。

 

  不过,在农业这根巨大的产业链中,脱离了生长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断然不行的。同严介龙、周永明等老一辈茶农一样,黄雁萍和罗雅芬这样的年轻人也意识到了危机。“再过20年父母都老了,炒碧螺春的任务只能由我们这一辈完成,以我们现在的水平,还能炒出顶级碧螺春吗?”黄雁萍对记者说,也许未来农民的职业化规范发展、政策扶持等才是吸引进城农民返乡的关键因素。“出生在茶乡的年轻人大多对茶叶饱含感情,如果让他们在人生规划中受到更多指导、指引,我相信碧螺春的传承不是问题。”

 

  一家农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向记者介绍,在法国这样的农业发达国家,黄雁萍的期待已经部分实现了。虽然法国也面临年轻人涌向大城市、大农场多由老辈在坚守的相似情况,但那里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不同领域的农民可以考取专业执业证书上岗、农民到了一定年龄可以退休、年轻人从事传统农业还享受一些政策优惠等,“因此去大学拿一个农业工程师的学位,再回老家做农场主,其实在法国年轻人中也蛮流行的。”研究人员说,未来茶农的职业化转型也许是解决碧螺春技艺传承的较好途径。

 

真假碧螺春的鉴别

原产地域产品洞庭山碧螺春和仿制碧螺春在生态环境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反映在茶叶品质上,也有所不同,要从外形、内质上判别洞庭碧螺春还是仿制碧螺春,首先要了解洞庭碧螺春与仿制碧螺春在加工工艺上的区别。

采摘标准

洞庭碧螺春强调不采单芽,只采一芽一叶初展。而仿制的高档碧螺春以单芽为主,很少部分是一芽一叶,或全部是单芽。

加工工艺

洞庭碧螺春加工工艺分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其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的一锅到底加工工艺。而仿制碧螺春采用小型名茶杀青机械,或锅杀青后起锅冷揉,慕本上不采用一锅到底的加工工艺。由于加工工艺有所不同,造成洞庭碧螺春和仿制碧螺春在外形色泽、条索形态以及茸毫分布上有所差别。

其次要了解洞庭碧螺春与仿制碧螺春产地生态环境的区别。

洞庭碧螺春的茶树都间种在枇杷、杨梅、橘、梅、银杏、板栗等果树下,由于果树遮阴,茶树芽叶内氨基酸含量特别多,据茶科所测定为368毫克,而龙井只有251毫克,是龙井43的1.47倍。所以洞庭碧螺春的滋味与仿制碧螺春相比特别鲜爽,同时受四季花果的熏陶,洞庭碧螺春茶的滋味带一种甜美的花果香味。产地牛态环境的不同,使洞庭碧螺春和仿制碧螺春在内质的香气、滋味、汤色上造成了差异。要正确区分洞庭碧螺春和仿制碧螺春必须从八个方面进行比较。

1.茸毛:洞庭碧螺春茶的茸毛是竖立在芽叶上将茶条遮掩,而仿制碧螺春的茸毛较蓬松地黏附在茶条上,或成团脱离芽叶散布在茶叶之中。

2.色泽:洞庭碧螺春由干热揉,茶条色泽绿而泛黄,呈嫩绿色较鲜活。而仿制碧螺春由于是机器杀青,茶条色泽绿而发青,呈青绿色,有的呈墨绿色,缺乏鲜活感。

3.条素:洞庭碧螺春条素纤细,形态像蜜蜂的腿那样弯曲,而仿制碧螺春大都是机器揉捻,条素较松,茶条较直,形态呈圆球形卷曲。

4.汤色:洞庭碧螺春茶汤色泽较浅呈碧玉色或嫩绿色。而仿制碧螺春茶汤色泽发青较深,有的呈青绿色较黄暗。

5.香气:洞庭碧螺春香气清雅持久似果香,仿制碧螺春香气较低带青草气的香气较浓,但明显带品种香,较浓俗不清雅。

6.滋味:洞庭碧螺春滋味鲜嫩爽口,如吃新鲜水果,回味甜醇,而仿制碧螺春一般带青涩味,回味发苦,有的发麻。

7.叶底:洞庭碧螺春芽叶瘦小都是一芽一叶,色泽呈嫩黄绿色较匀亮。而仿制碧螺春芽叶肥壮,绝大部分芽叶单芽,色泽呈青绿色。

8.冲泡对比:先冲开水于碗或玻璃杯中,投入3克左右碧螺春茶,洞庭碧螺春条素细紧即刻下沉。而仿制碧螺春由于条素较松,一部分会浮在上面,吸水后慢慢下沉,个别芽、叶一直漂悬在水面上,而洞庭碧螺春是不允许有芽叶浮在水面上的,再看茶条色泽是嫩绿还是发青,并结合品尝香气、滋味进行确认。

关于碧螺春的几个疑问

关于碧螺春的几个疑问

碧螺春

Q:超市里的货架上,有很多印着“碧螺春”的茶叶,一罐只要几十块钱,而好的碧螺春售价要几千块钱一斤,那么什么茶才能称为碧螺春?
A: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历史,最早叫“吓煞人香”,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清康熙皇帝因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而命名为碧螺春。要能够称为碧螺春,从产地上来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的碧螺春原产地只有两个,苏州洞庭东山和西山,2002年12月,洞庭山碧螺春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至此,只有产自位于苏州城外的洞庭山的碧螺春才谓之洞庭碧螺春。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从基因上决定着茶叶的品质,从时间上来说,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一般过了4月20日的茶叶,当地人就不叫碧螺春了,而叫炒青。从制作工艺上来说,洞庭东西山现在还保持着最传统的工艺,有着区别与其他茶叶的显著特点。

Q:碧螺春为什么价格贵?
A:碧螺春由于其采摘,挑拣、炒制的方式都是采用人工的传统方式,保证了芽叶的形状和成茶的质量,但同时也决定了正宗碧螺春的成本居高不下。
一斤上好的碧螺春要用七斤左右的“青头”来制作,东、西山茶农为了保证品质,即使手脚最快的老茶农一天也只能采摘3斤多青头,不够做半斤茶叶的,而挑拣也很费功夫,炒制的时候同样是为了质量,一锅只能出三两茶叶。而一些茶叶采用大剪刀、机械采摘,用机械制茶,虽然成本低,但在形色味上差别就大了。

Q:碧螺春茶叶上的绒毛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
A:这学名叫“白毫”,是茶树嫩梢芽叶背后自然生长的一层细绒毛,富含氨基酸,比茶叶本身的含量还高。白毫越多,说明制作茶叶的原料——青头(指芽叶)越嫩。炒制碧螺春的过程中,茶青经过揉捻,白毫干碎脱落,沏茶后,碎落的白毫漂浮在水面如同油膜,表明了茶叶的新鲜程度,如果是陈茶或炒青,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Q:碧螺春茶叶喷农药吗?
A:一句话就回答了我的问题,“这茶叶我们自己一年吃到头,我自己喝,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农药还是用的,说不用的都是骗人,但茶树上用的是低残留农药,卖政府不批准的农药要罚款关门的,碧螺春茶在夏季茶叶采摘完后才喷洒农药,喷洒完成后,直到来年茶叶上市,均不再喷洒农药,因此十分安全,基本上没有农药残留的问题。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