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行业的那些“免费思维”

普洱茶行业的那些“免费思维”

2019-03-14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在互联网时代免费是无处不在的,“免费思维”也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黄金法则,不过仅就“免费思维”来说这可不是互联网的独创,在袋装食品领域免费试吃无处不在,只是同样是免费,此免费非彼免费也,普洱茶行业也有很多利用免费的例子,今天特总结一下,加强此方面的认识。

  就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普洱茶行业有如下几种免费模式,并且这些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和应用。

  第一种,“登堂入室,直入主题,表里如一”型,即免费品饮体验的产品和售卖的对象是一致的,大部分的线下专卖店基本上是这个思路,将售卖的产品样进行冲泡品饮以通过免费体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以达到获取销售收益的目的,这是最基础和最广泛的方式,在各个行业都存在,此目的直接,过程简单,亦有通过这样的行为来维系顾客和拓展客户圈的效应,想大家都极为熟悉,故不予赘述。

  第二种,“吸引筛选,品牌传播,增值收益”型,即以免费产品吸引消费者,筛选出优质客源,在顾客希望获得更好的产品时获得利润,并在此免费体验和筛选过程中实现品牌传播的目的。代表就是合和昌的试饮装小红盒,有人觉得应该将小红盒归入第一类,但是这二者可不是一回事,售卖的产品和小红盒也不是同一类,消费者如果想要获得更高品质的产品是要付费实现的,这类似于大型网游的收费模式。此外小红盒还有巨大的广告和口碑宣传的效应,也承担了将消费者转化成客源的目的,其实这种思维是很接近于互联网的免费形式的,是线下推广的一种高级模式。

  第三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亦即“声东击西“型,大部分的普洱茶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基本就是这样,它们免费用以吸引客户最广泛的东西就是资讯(也会展开一些免费送样活动,但这不占主体),比如普洱茶行业的新闻、产品和茶叶知识、茶艺茶道、市场动态等等,中国普洱茶网、普洱世家,茶资讯是其代表,而他们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售卖产品,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们是“声东击西”的原因。

  这些网上平台以资讯吸引消费者,普及茶叶知识,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然后与电商平台链接,或者直接将产品情况在资讯中穿插。他们首要考虑的事情不是卖出产品获得利润,而是要保持网站较高的流量,然后通过资讯和其他活动转化流量,即使流量传化率不高,但是庞大的基数也会带来较高的收益,这已经是标准的互联网”免费思维“了!

  这些模式同时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第一种告诉我们产品的免费体验要有服务意识,免费的体验要贯穿始终,卖出产品是一回事,后期的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个稳定的小圈子难以维系;第二种思维启迪企业要适当放点血,烧点钱,让利一部分给消费者,不要老是周扒皮、黄世仁那一套,当消费者是杨白劳,因为你些许的付出可能就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蹿升,何乐而不为呢?最后的免费方式警示那些企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多发点科普性和启示类的文章,给消费者以引导和教育,不要一天到晚满屏都是自己的产品推广消息和漫天的海报,这绝不是长久维护企业消费者和粉丝的正确途径,消费者会很烦的,你不烦我们都烦了!

有用+10
分享

冲泡普洱茶的水有什么讲究?

冲泡普洱茶的水有什么讲究?

水为茶之母,没有水,茶甚至不能为茶。如明人许次纾的《茶疏》所言:“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泡茶用水的选择有很多讲究。陆羽曾在《茶经》中总结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古人大多选用“天水”、“山水”等活水煮茶,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易找到那种未经污染的天然活水,而且由于源地与流经途径不同,其溶解物、台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并不一定适于泡茶饮用。

那如何选择泡茶的水?可以从水质:清、活、轻,水味:甘、洌这五个标准来选择水。

纯净水:采用现代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技术等多道工序提出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纯净水泡茶,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甘醇可口。

矿泉水:含有适量矿物质和负离子易于饮用,但市面上矿泉水的品牌各异,水中含有的其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也不同,口感的差别会影响茶汤的醇正。因此需谨慎选择。

在选择泡茶用水时,还需关注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软水两种: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

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这种水称暂时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这种水叫永久硬水。暂时硬水通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而沉淀。这样硬水就变为软水了。

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普洱茶汤色泽。当pH大于S时,汤色加深;PH达到7时,茶黄素就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另外,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茶味浓;而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由此可见,泡茶用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宜。

紫砂壶会步普洱茶的后尘吗?

普洱茶曾经在两三年内被迅速炒作起来,茶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疯狂增长令人目瞪口呆,但随后上演了一场惊天逆转,开始了漫长的“跌跌不休”。据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境外热钱的涌入,把持和主导了一场利用通胀掠夺财富的演习。演习在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庄家满载着财富全身而退,把众多跟风者推入谷底。

紫砂壶会步普洱茶的后尘吗?

记者调查发现,“紫砂热”的范围在济南急剧扩大,引起紫砂界兴奋的同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忧虑不已———紫砂壶会是下一个普洱茶吗?对此,在济南经营紫砂多年的安徽商人俞标坦言:“现在的紫砂市场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

紫砂泥灭绝说:炒作资源稀缺性

普洱茶当初开始炒作,业界铺天盖地宣传“古树茶”、“老树茶”,称这些茶树是生成了几十年的珍稀品种,一棵树的产茶量也就区区几公斤,普洱茶资源的稀缺成为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

在济南某紫砂壶店,谈及紫砂壶价格为何涨这么快,该店店长对记者说,紫砂泥由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泥构成。经过上千年的开采,红泥中的佳品朱泥储量在1973年就已枯竭,红泥产品近乎停产;绿泥本来就稀少,紫泥中的上品“底皂清”泥的储藏量也日渐稀少,“宜兴的紫砂泥最多只能提供50年的开采量了。”政府控制开采后,好的紫砂泥很难寻觅到,紫砂原料的价格一路上涨,“现在宜兴500克上等紫砂泥的价格已超过2万元,说紫砂贵比黄金,一点儿都不过分。”

“现在真正的好壶才舍得使用紫砂泥,一般都是紫砂壶艺人在2005年之前挖采储存的,大量的紫砂壶其实使用的是类似紫砂泥的陶土。另一方面,在市面上流通的、用纯正紫砂泥做的茶壶由于使用中的损耗,保有量逐渐稀少。现在开始收藏紫砂壶,特别是‘根正苗红’的品种,将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在另一家紫砂壶店,店员告诉记者。

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发现,紫砂泥灭绝说近期风行紫砂业界。最近,几乎每一篇谈及紫砂壶收藏与投资的稿件,都会由业内人士谈及上述紫砂泥稀缺的话题。

紫砂泥真稀缺到这样的地步了吗?

据了解,紫砂泥料到底够开采多少年其实没有人知道。由于未经全面勘探,宜兴紫砂泥藏量一直没有定数。宜兴政府控制开采紫砂泥料的原因是:地表的紫砂泥几乎被采完,要寻找地下矿源,且滥采乱挖破坏环境。当地政府出台了《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规定紫砂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坚持保护和节约的原则,采取总量控制、限量开采、提高利用率等措施。

来自宜兴的民间制壶师高先生说,紫砂泥料禁采与紫砂壶“升值”没有什么联系。“禁采对绝大多数紫砂工艺师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一般工艺师在禁采前都已大量储存紫砂泥,部分人手中持有的泥料可用几十年。目前宜兴市场的普通紫泥价格是2000元/吨,底皂清20000元/吨,零买价格朱泥15至20元/500克,底皂清20元/500克,远没有炒作的500克20000元那么离谱。”高先生说。

紫砂大师徐秀棠也对此做出批驳,“制造这种谣言的人,就是囤积紫砂泥在手中的人。宜兴至少还能挖出至少几千吨的上等紫砂泥。”

投资紫砂壶每年升值30%:布局?

当年的普洱茶,为能拉抬价格,茶商的运作手段花样繁多。从2005年至2007年5月,通过各种手段推涨普洱茶的市场行情。茶市开谈必有普洱茶,茶商们碰面谈及较多的不是茶品,而是“今天涨了多少?”这一切的布局都是为了炒作获利。

紫砂壶会步普洱茶的后尘吗?

“近几年来,国内所有的收藏品几乎都被炒过,紫砂壶可能是最后未被炒作过的领域。从目前行情来看,投资紫砂壶每年至少有30%的升值空间。”刚从南方考察回来的济南一知名紫砂壶收藏人士说:“南方几个城市的紫砂沙龙已较具规模,在这些沙龙中,投资过千万元的收藏者大有人在。”

一济南紫砂壶商则给记者上了一堂紫砂壶投资培训课。他说,紫砂壶大多产自宜兴,分“普通壶”和“名人壶”。“普通壶”就是行内人士称的商品壶,基本没有字画,泥料和做工一般,有手工也有流水线生产的,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名人壶”被称为艺术品,为手工作品,分“一般名人壶”和“大牌名人壶”,有字画,泥料和做工、设计都较考究,所谓“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因此标价基本在千元以上,更有甚者为几百万元。如果“名人壶”是大师的精品,身价则更高。目前济南最好销的紫砂壶是2000元至3000元的。这些壶的制作者基本上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助理工艺师,其中的佼佼者如同股票市场上的潜力股。投资者看好他们,买入他们的作品,而随着他们的“成长”,数年或数十年后,当他们成为“工艺师”或“高级工艺师”时,投资者当初选购的紫砂壶投资价值将凸现,回报可能是惊人的,每年30%的升值可能都不止。当代大师壶拍卖价格飙升:操盘拉高?

拍卖是当初普洱茶炒作时拉高价格的惯用手法。2005年,在老舍茶馆,姜昆主持拍卖,张国立捐献的一桶茶(7饼),以160万元成交;2007年5月,深圳茶博会上,临沧凤庆茶厂的一饼499克的名贵普洱茶———“锦绣茶祖”,以40万元被拍走,每克800多元,创下新茶拍卖最高纪录。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作为艺术品的现当代紫砂壶开始成规模地进入高端市场。中国嘉德于4月举办的春拍曾推出一批现当代紫砂壶,其中顾景舟的一把汉铎壶拍出78.4万元的高价。“从今年上半年以来,现当代紫砂大家作品的价格基本上普涨了50%。”中国嘉德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查阅《收藏界》杂志刊登的2001年到2008年的紫砂拍卖纪录,发现排名前20位的紫砂壶拍品成交价,从42.6万元到315.8万元不等。20件拍品中,一半是明清的,其余的是顾景舟、蒋蓉、何道洪等现当代紫砂大师的。其中,冠亚军均为顾景舟的作品———大石瓢紫砂壶拍了315.8万元,雨露天星壶拍了156.8万元。当代紫砂大师蒋蓉2008年去世,去世前,她的作品最高拍卖纪录为8.9万元,去世后其作品拍到50.4万元。

经历过2007年的投资狂热,再加上金融风暴的影响,不少收藏品种的价格去年骤然下跌,紫砂壶的拍卖表现便格外扎眼。“这其中是否有相关方面联手做局以拉高价格,不好说。”一业内人士坦言。

“当年台湾地区的紫砂壶教训值得借鉴,我们要严防‘紫砂热’到‘紫砂乱’再到‘紫砂死’。”济南市茶协秘书长赵建设说,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的紫砂壶收藏异常活跃,经过炒作,价格上涨得不可思议。当时名家的作品能高达数十万元,即使是普通技术员的作品也能卖到上万元。这种过度炒作,透支了紫砂壶的升值空间,加之赝品横行,市场就乱了,接下来就是市场萧条。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地区紫砂壶市场逐渐步入低谷。

济南渐成紫砂商人“富矿”

在第五届济南国际茶博会上,一把由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咸仲英制作的“济公壶”卖出30万元的高价,不但创造了济南之最,还引来了投资者的关注。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济南“玩儿壶”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紫砂壶身价成倍地上涨。

6月20日,济南市民赵先生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逛了快一天,临近傍晚时终于挑好了两把紫砂壶,6000多元,近两个月的工资转眼没了。赵先生说,3年前,他因为喝茶而去买紫砂壶,突然就着迷了。买第一把壶花了200多元,此后价码一直上涨,最贵的一把壶花了2.3万元。如今,他已拥有17把紫砂壶,闲来没事,喝喝茶,养养壶,把玩一番。

谈起这几年购买紫砂壶的经历,紫砂爱好者刘先生则为错失的一次购买机会而遗憾不已。2007年时,第四届济南国际茶博会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举行,有15位来自宜兴的紫砂壶制作工艺美术师来济办展,当时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汝频的一件作品标价1500元,如今,周汝频的作品一件至少上万元,优秀作品已接近3万元。

这几年,济南“玩儿壶”的人越来越多了。据济南资深壶友霍宝透露,目前济南紫砂壶收藏者保守估计也得上万人,其中以文化人、爱茶人为主。

紫砂与茶,唇齿相依,济南茶经济的蓬勃发展让紫砂商人看到了商机。济南虽不是产茶大市,却是茶叶销售大市。位于张庄路的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被茶界权威人士称之为“中国茶叶的集散中心”,也是我国南茶北销的枢纽、连接生产和销售的绿色通道和茶事活动的重要基地,是“中国茶市的晴雨表”。

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卖茶叶的商户大多都兼卖紫砂壶,专卖紫砂壶和紫砂摆件的商户则有几十户。在广友茶城、老屯茶城、七里堡茶城、英雄山文化市场等市场及一些市内的茶馆,都有紫砂产品的身影。

来自湖北的商人程三虎刚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开设了一家紫砂壶店。他在宜兴有合作的紫砂工厂,请了十几名紫砂工艺师,在上海等地也有销售网点,今年特意回到济南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开了店面。“前两年我干过茶叶,倒腾过钢材,最终我发现紫砂壶才是将来的投资方向。”程三虎说。

茶商鲁晓革也是今年进军济南紫砂市场的。“现在有钱人越来越多,刚刚有位收藏爱好者交了5万元订购了咸仲英的一把壶。”鲁晓革说,这两年紫砂壶价格成倍地上涨,两年前一个普通中级工艺师的作品售价也就1000元左右,如今是5000至1万元。“紫砂壶价格的攀升引来了投资者。这两年市场上经营紫砂壶的商人越来越多,随着茶经济的发展,济南市场渐成紫砂商人的‘富矿’。”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总经理刘勇说。

普洱茶的世俗进化史

喝茶是个非常生活化的概念,有句老说是这么说的,“口渴了?吃茶!”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这里的茶和水是同义字。

反过来说,也说明了茶水的第一功能是解渴,相对单纯的水而言,添加了茶叶的茶水更生津解渴,排汗消暑,同时茶叶中的成份还能使人精神振奋。

普洱茶也是非常生活化的茶种,在西藏,青海,蒙古等地甚至还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古代的游牧民族绝对会为得到茶叶而发动一场流血的战争的。

不同于中原和江南的喝茶需求,牧民喝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维生素,在中医说法则是消食解腻。

正因为如此,普洱茶种和它的原始制作工艺非常符合草原的需求:性烈(大叶种的茶叶有效成份含量高),制程原始(晒制的茶叶维生素等流失少),易于保存(选料粗壮不易变质腐化)都是普洱茶相对于其它茶叶品种的突出特点。

同样道理,由于这样的特点,普洱茶并不为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所接受,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普洱茶都只是云南少数民族用于和藏,蒙等易市的物品,直到满清。

作为以牧猎起家的满清政府非常清楚普洱茶对于藏蒙等地区牧民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控制藏蒙等地区,满清政府对普洱茶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专营管理。

同时,作为传统的普洱茶消费者,满清皇室也开始要求地方进贡普洱茶,以用于满族的贵族消费和作为对其它游牧民族的赏赐之用,“贡普”这个名称开始出现了。

一说到“贡普”,经常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会立即联想到细料,嫩芽甚至小叶种,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贡普和从前的一般的粗枝大叶的普洱茶是完全不同的,原因也很简单:急速汉化的满清贵族再也喝不下原来苦涩的普洱茶了,他们的胃已经适应了精细的食物,再也不是大块的牛羊肉和马奶,那么喝绿茶就变成了他们的新选择。

“贡普”适应了这种变化,也是普洱茶最早的“类绿茶化”,从外形到选料甚至包装都向绿茶靠拢。经过满清皇室之手的“贡普”由于被大量的赏赐,慢慢的被很多人所熟知,获得了“京师尤重之”的赞誉。

然而,即使如此,满清皇室也只在冬季时出于合时应景的考虑才饮用“贡普”,其它时间大部分还是以绿茶等作为日常饮用的茶品。

满清末年,“贡普”因无法送达北京城而不再上贡,但传统的普洱茶生产却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甚至因为新的消费人群和地区的出现,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号级茶”。

喝茶本身应该是符合人体需求的,但是茶叶中的成份对人体还是有些负面作用的,尤其对于胃,常年大量饮用过浓的茶水,会导致胃胀气甚至疼痛。特别是绿茶,青茶等未发酵或半发酵的茶类尤其如此。

藏蒙牧民饮用茶是添加到牛羊奶中去的,这样,普洱茶即使未经发酵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不适影响。

清廷皇室贵族饮用“贡普”则本身就是偶一为之,更兼都是细嫩芽尖,对人体也不会产生不适。而在清末民初的“号级茶”年代,新的消费人群则对普洱茶有了新的要求。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之一,国内军阀林立,征战不休。动荡的局势严重打击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除云南南部普洱茶产地外,其它传统的茶叶产地均大受影响,更加上关卡众多,贩运殊为不易。

而在那个年代,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却未受此影响,早已经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华人一直从大陆进口茶叶以供所需。

随着局势败坏,茶叶商们开始将眼光瞄向云南,那里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更方便的交通以及相对安宁的社会环境,使大量茶商开始涌入滇南的易武小镇。

普洱茶迎来了它近代的一个高峰,除继续通过茶马古道供应藏区外,香港和东南亚也成为普洱茶的主要销售地区。

然而,普洱茶对于香港和东南亚的华人来说有一个巨大的适应问题,刚生产出来的普洱茶虽然经过长途贩运,途中难免也有些轻微的发酵,但是,对于喝惯了绿茶,乌龙茶,红茶的人来说,这样的普洱茶还是太过生涩。

在这种情况下,茶庄或茶楼的茶商们只能将普洱茶储藏在仓库中,慢慢销售。这时,香港和东南亚的湿热天气帮了茶商们大忙,在仓库中的普洱茶开始了它们自己的进化——-陈化。

陈化,按照现代科学认为是一种酶促反应,普洱茶的原始制程使茶叶中的酶依然保持活性,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酶促反应自然开始了。茶叶中的苦涩,也随着酶促反应而变得香甜适口。

茶商们敏锐的察觉到了茶叶的这种变化,开始主动加以利用,普洱茶,第一次以发酵茶的面目出现在香港和东南亚的茶楼和茶庄,因其价格低廉而迅速成为当地的主流茶叶品种。

香港在近代一直是普洱茶的最大宗消费地之一,和东南亚华人一样,香港对普洱茶的消费是建立在趋利避害的基础之上的。

香港茶商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使普洱茶能以较快速度陈化,保存其消食化腻功效,又能减少对人体不利的一套所谓“做仓”“退仓”的办法。普洱茶在经过这个变革后,开始真正进入主流华人的生活。

茶商追求尽可能快的资金周转,所以会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普洱完成一系列的陈化。然而,这种做法同时也使做仓后的普洱茶丧失了其本身固有的“香”和“味”。

当基本需求被满足后,仅仅保留“色”的仓茶是不能满足有经济能力的茶客的需求的,所以,即使在香港,在很长的时间里,普洱茶也一直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之茶,价格低廉而实惠。

茶商为了使普洱更有味些,便模仿茉莉花茶等的做法,在普洱中添加传统芳香类植物,“茉莉普洱”“菊花普洱”等都曾经是茶楼点单率最高的茶品。这一切的改变,一直要等到90年代。

在普洱茶成为香港和东南亚华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的时候,大陆的普洱茶生产还继续着原来的模式,即在满足蒙藏等地区的内部需求(称边销,国务院曾经设立边销茶管理办公室)外同时向香港及东南亚出口以换取外汇。

当时,国内其它地区对普洱茶并没有任何需求,即使在和香港一江之隔,生活习性极为相近的广州等地,人们甚至对普洱茶都毫无所知。这一切,其实和当时大陆的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由于缺乏和香港等地区的交流,对普洱茶的陈化做仓等做法缺乏了解,再加上民众一贯对茶叶喝新这一概念的根深蒂固,普洱茶一直未能获得国内除边区以外的民众的认可。

70年代,云南省茶叶公司组织的普洱茶发酵技术攻关,在本质上还是为了出口,只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做的尝试。

普洱熟茶的成功,确实迅速扩大了普洱茶的知名度,在获得传统的消费地如香港和东南亚等地认可的同时,甚至还远销欧洲。

香港的茶庄也会对外发售当年新出的普洱茶,有些茶瘾大的人也会购买回自家储藏,这些自己储藏的茶客不会刻意对茶饼进行加湿,往往都装在箱子里任其自然发酵,保存得好的,便是最早的“自然仓”出来的茶了。

但是,这些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并没有一种刻意的人为,所以也就不会引起过多的关注。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茶商也在香港引进了所谓“港仓”的普洱茶,出于商人的本能,眼光长远的某些茶商越过香港,直接来到已经开放的大陆寻找普洱茶。

但是台湾茶商将普洱茶拉回台湾后,却碰到了和香港茶商刚开始碰到的同样的问题:青涩的新茶无法入口,要对普洱茶进行做仓却又无能为力,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台湾茶商自然只能将普洱新茶储存在仓库中。

一边销售“港仓”普洱茶,一边销售普洱熟茶。即使如此,敬业的台湾茶商依然在当地掀起了一个普洱茶的热潮,到后来,甚至出现一股爆炒狂潮,所有普洱茶的价格都快速飞涨。

时至2000年,这一切都因为狭小的市场而崩溃,所有人都将眼光转向了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陆。

这时的广州,已经在香港商人的带动下开始消费普洱茶,当然,局限于消费能力,“菊普”等茶楼茶是最早进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普洱茶品。在高档茶品上,一股陈味的港式普洱茶还是无法和铁观音等茶品相比,较为高档的一些普洱茶品也只在小范围内流行。

当时的大陆几个大茶商虽然已经开始在几大厂定制普洱茶,但是,在储藏及如何使普洱茶后发酵上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甚至有将普洱茶拉去肇庆的天然溶洞中储存以求快速发酵的情况发生。

“88”青饼的面世终于改变了这一切,一直储藏在昆明干燥环境下的这批普洱茶,在自然存放的环境下,让人们认识到了“干仓”普洱茶的种种好处却避免了“湿仓”普洱茶的弊端。

所有人都开始明白,自然干燥环境下储藏普洱茶,任其自然慢慢发酵是最佳的普洱茶后发酵办法。

人们一边开始寻找早年因无能力做仓而自然保存下来的普洱老茶,一边开始切实奉行“干仓”至上的普洱茶存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