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所谓的普洱茶口感在那里?

所谓的普洱茶口感在那里?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最近和很多陌生的茶客交流,发现无论是新茶客或是老茶客,喝茶都止于形而忘于心。

 

  正因为止于形,所以各种的听茶、闻茶、看茶,就是不喝茶,成为常见的事,成为无可奈何的事。

 

  长久以来,普洱茶行业内要么真茶、要么假茶、要么工艺、要么名山、要么拼配、要么纯料,一会提倡饼、砖、沱,一会纷纷研究碎银子、小青柑,如此种种,各种争论,也都还是归结于——口感。

 

  然而你们的口感是听、是闻、是看出来的,还是真真实实用身体感受出来的呢?

 

  前几天,有个茶友问“喉韵”的事,我没有回答,是因为无法回答。喉韵的存在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想象的。喝到好茶,喝得懂,喉韵是真的。喝到烂茶,也言有喉韵,这是人云亦云,这是假喉韵。喝到真茶,也未必有,那是你没有喝到段位。

 

  之前给大家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朋友是个土豪,却每天喝着台地茶,非要说台地茶一入口的一刹那刺激是霸气。给他真正的古树茶,没能喝出古树的滋味和韵味,便说不好。最近可能迷茫了,开始约我喝老茶,什么90年代的7542,什么03银大益。

 

  对于不同层次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话,对于怎么说都不明白的,就随便他去吧!不是不应该讲,而是时机未到,对不懂茶的人说山韵、喉韵、滋味,都是鸡同鸭讲。

 

  道理如同我们行家在山上收茶,台地或古树一入口即能分辨。对于只知道几个名山,上山旅游过几次便下山当大师的人,莫说让他分辨,就是给他点名了这个是古树,他也喝不出个所以然。

有用+10
分享

如何品鉴普洱茶的茶韵

  普洱茶有三种境界:一为世用之境,甜,即:官场、商场、职场、情场之茶;普洱茶充当了人际关系最好的稀释剂、润滑剂或粘结剂,醉翁之意不在乎酒,普洱之意又何必在乎茶。

 

  二为诗意之境,苦,即月下独品,朋友小聚,花好月圆,春宽梦窄。普洱茶成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升华物,本意在茶,升华出来的东西并不离茶;于是,因为普洱茶,我们的生活也许依然平凡,但不那么乏味了。

 

  三为天人之境,涩,这是喝普洱茶的最高境界,不必计较新老生熟,不会在意器皿物件,也不注意什么色气韵味,您在此只感到心灵空明;有人有茶,有歌有酒;火塘光暖,陶罐香沸;编篱为案,截竹为瓯;身在贫穷的草寨瓦庐,其时你会感到此刻非常奢侈和富有。

 

  普洱茶的甜,苦,涩三种境界,正常人都能喝得出来。喝出舌底鸣泉,似乎也不是难事,最难应该的是韵。

 

  甜由糖分决定,苦由咖啡碱决定,涩由儿茶素、茶多酚决定,香则由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物质决定。而“韵”是个不太容易说得清楚的概念,就是一种美感,无法用标准化来横量,就像你欣赏一个美人一样,有的雍容华贵,有的清新脱俗,有的倾国倾城,只能用心去体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复制,机械化生产的,就会廉价,而有韵感的茶是赋有个性化的,可以称之为灵性,不可复制,就像大师的画和一般的画工所做的画,无论是从内容,技巧,神韵都更胜一筹,其中的奥妙只能自己经过时间沉淀慢慢领悟。

 

  初入茶叶圈的人,当然没这么容易就能领略到韵的与众不同,但如果品茶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茶之“韵”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感,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追捧普洱茶的原因。

 

  反正,当你感觉到有种妙不可言时,那就是普洱的茶韵了。

 

普洱茶的留根闷泡法

  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储存,这样的茶品就是最好冲泡的,浓淡冲相宜,怎么泡都好喝。若储存中略有问题,如稍有杂味,则可适当增加洗茶次数。

 

  一、确定茶品

 

  确定茶品为“新、老、生、熟”中的哪一类,“最终解释权”归属于内质评定,为方便讲解,将此内容提前。

 

  1.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2.新熟茶

 

  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完整地冲泡品饮新茶(从浓到淡到无味),可以确定茶的贮存价值,判断其是否有潜力——这是另一范畴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3.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妨试试。

 

  历经多年时光的沉淀,有的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我们可通过高温和多次洗茶来尽量排除,选用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普洱茶拼配茶的技术细节

普洱茶拼配茶的技术细节

自2008年起古树纯料茶的市场已经出现了变化,一方面,市场价格飙升,一方面,鱼龙混杂之下,消费者越来越明白了。真正做纯料古树茶的没钱赚了,半真半假做纯料古树的,已经或正在退出江湖了,所以,现在很多商家一开始就定位在做古树茶拼配,而不是纯料古树了。

关于古树拼配,笔者持审慎态度,首先,拼配都是同样的原理,但特意强调古树拼配,是因为目前情况下,古树茶具有较高的品饮价值以及更高的食品安全性,成为了市场主流。而古树茶拼配正是目前主流的做茶方式之一,下面讲述笔者感受到的一些拼配茶的技术细节:

第一、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笔者曾提出拼配茶的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并在实践中屡屡应用,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这就是:拼配茶正常情况应该选择三种基准原料制作,才能形成稳定口感和配方,也便于操作。市场上有号称使用数十种原料所做的拼配茶,我认为是拼凑,或者是茶厂把剩余的原料简单混合胡制作。拼配是一项严谨的技术活,拼配的精髓是“特点突出、比例适当”八字真言。一个典型的拼配茶,如果不具备明显的特点,这个茶的价值何在?没有稳定的比例,如何保证未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原料的采购?数十种原料拼凑在一起,特点如何预期?后续如何复制?在工厂生产管理中,规则越简单,越容易执行,不出纰漏。三个基准原料的配方,口感容易协调、原料容易收购、工厂容易生产复制。

第二、同一小产区茶区的兼容性原理

为了简化拼配方法,笔者确立了拼配茶的第二个原理,即:同一个狭小茶区,春茶、夏茶、秋茶是兼容的,可以直接用于拼配。举例来说,我们看见市场上有一种茶,叫做麻黑古树。喝起来有明显的麻黑味,但是又跟正常的一口料不一样,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拼配茶。人家没有标明是春茶、夏茶、秋茶,也没说是当年茶,我们不能说不是麻黑。这种小产区多年的原料拼配在一起,构成了另外一种滋味,形成了拼配的另一个分支:同一茶区,跨年份、跨季节拼配。这样比较容易控制成本。如客户要求价格低,夏茶比例就会稍高。关于这种茶,是纯料和拼配的对立统一,也是最不容易出问题、最简单的拼配方法。它是麻黑古树茶,又是拼配茶。所以,笔者曾经说过,拼配是绝对的,纯料是相对的。爱好者切不可钻入牛角尖。

第三、跨茶区的拼配

跨茶区的拼配是最艰难的拼配,要融合不同茶区茶的特点,不出现明显的断裂感,非常难。那么,在三种基准茶中,找一种融合剂就非常困难。同时,合理安排基准不同原料的工艺,也是重中之重。与很多人纸上谈兵的观点不一样,笔者认为,一款好的拼配茶并不是人工自然天成的,而是有预谋设计出来的。

如果一个制茶师只会简单利用现成的毛料来做拼配,那这个师傅的水平还停留在幼儿园。我们假定一个茶冲泡过程分成三段,每5泡为一段,前段中段尾段要呈现出什么样的口感,设计师应该成竹在胸。我们列举某个茶的拼配方案,前段要用班章的苦底和厚,则班章茶应采用重揉工艺,但分量不易太多,为了保证前5泡的强度,甚至可以切碎,让消费者明显体会到班章的滋味。五泡过后,班章茶的精华已出。中段发力的茶可以采用中泡条,紧揉,而后段要维持茶汤的强度,则用泡条的形式,尽量避免在前10泡透支精华。根据对茶汤的设计强度,比例就很容易控制,以便维持前后15泡的汤感稳定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