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绿茶的刹作工艺介绍

绿茶的刹作工艺介绍

2019-03-23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绿茶的刹作工艺介绍

 

绿茶的刹作工艺

 

1.杀青:

 

  杀青是绿茶制造的最初工序,也是决定绿茶形状和品质的关键工序。杀青的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2.揉捻:

 

揉捻是一个简单造型的过程,比如条形绿茶,通过揉捻可使叶片卷曲成条。不同造型和品质的绿茶,揉捻时间和轻重程度是不同的。


3.千操:

 

干燥是进一步蒸发水分,干燥的目的是挥发掉茶叶中多余的水气,以保持茶叶中酶的活性,便于保存品质,固定茶形。

 

有用+10
分享

泰山绿茶将获“身份证”

  “泰山绿茶”地理标志顺利通过农业部评审,将于近期正式使用。
  日照茶叶检验检测中心和省农科院中心化验室对泰山绿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检验检测,并划定了泰山绿茶的地域范围。“泰山绿茶”地理标志顺利通过农业部评审。“泰山绿茶”地理标志正式使用后,泰山绿茶可获得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不仅受法律保护,更将为泰安市赢得知名度,为打造泰山茶品牌夯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上半年,我市择优推荐19家企业申报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共获得贷款4.748亿元,其中财政贴息贷款3.36亿元。全市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3010家,带动农户45.3万户,注册资金合计94.25亿元,覆盖20多个特色产业。新增、扩建粮食、蔬菜、油料、种子、泰山茶五大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7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32家和248家。五大产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9.66亿元,利税9.58亿元,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2889.8万美元。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蔬菜、种子、泰山茶等产业也在加快膨胀。上半年,全市新增蔬菜面积7.96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万亩、绿色食品1.7万亩、有机食品1.3万亩。成功引进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与我市开展融资合作,为提升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奠定了基础。

都匀毛尖的品质特点

  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具有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的品质特点。

  都匀素有“小江南”之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才有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都匀毛尖。

 

  “三绿透黄色”是都匀毛尖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主民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日:“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都匀毛尖茶的外形特点

 

  都匀毛尖茶外形卷曲似螺形,白毫特多,色泽绿润,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劣质的却显得个个都不一样,而且外形不符。

  都匀毛尖茶的汤色特点

 

  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所以特级的都匀毛尖成品毛尖茶品质润秀,香气清鲜,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而仿冒品往往在第一次冲泡后味道都荡然无存。

  都匀毛尖茶的功效特点

 

  都匀毛尖茶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都匀毛尖茶的品质特征

 

  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兰馨雀舌的生长环境及历史渊源

兰馨雀舌的生长环境及历史渊源

地理环境

贵州是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海拔较高,气压也就相对较低,极其有利于茶叶和芳香油的形成。同时贵州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都是云雾缭绕。这也正好适合茶树的耐阴特性。贵州土壤主要是酸性,质地疏松,排水性好,并有20多个县的土壤富含晒,锌,思等微量元素,因此,贵州绿茶具有内含物丰富,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等品质,这些都仰仗于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才造就了贵州绿茶独特的内在品质。加上贵州省工业发展比较滞后,污染较少,因而贵州茶的品质能够出类拔萃。在02年,贵州抽送了24个茶样本到农业部茶业质量测试中心进行检测,有17个样本全部达到欧盟的标准,这在全国来讲是比较少见的;按无公害的标准检测,所送的35个样中,合格率达到34%,这在全国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

雀舌简介

产品精选鲜嫩、匀齐、净透的独芽制作而成,单芽和芽叶长度对等。外形扁平直滑、匀齐、绿润,香气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鲜明,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嫩绿、绿软明亮、匀整。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微生素等,水浸出物高,具备高级名优绿茶的优良品质,在各类茶叶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

历史渊源

品味极佳的贵州茶,在明清年代,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改变了闭塞状况,吸取了外地,特别是江西一带的栽种管理制作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古老的贵州茶区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几乎县县产茶,而且名茶不断涌现。贵州优质茶的面纱逐渐被揭开,呈现出它优异的品质,让世人惊讶。当时,广受欢迎的名茶越来越多。如鹦鹉溪的宴茶、贞丰坡柳茶、赤水珠兰茶、湄潭眉尖茶、石阡龙泉茶、思州绿茶、关岭煤山茶、黎平洞茶、安顺鸡场狗场茶、清平香炉山茶、遵义金鼎茶、都匀鱼钩茶、桐梓后箐茶、夜郎箐顶茶、务川高树茶、铜仁东山茶、贵定云雾茶、龙里东苗坡茶、威宁平远茶、大定果瓦茶等。这些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地方名茶或贡茶。据记载,当时的贵州已成为向明王朝上贡茶的五个布政司之一,而且每年贡茶数量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浙江布政司。高于江西、福建两个布政司以及松江府和常州府。由此可见,当时的贵州不仅县县皆产茶,实现了种茶大普及,而且产品质量好。正如当时印江柴家所说:“随便拿几斤作为贡品,便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贵州茶已深得人们的喜爱。品味贵州茶,成了众多饮茶爱好者的一种共同的向往。

贵州绿茶“其味极佳”“味殊厚”“春味长”,可谓秀甲天下,贵州绿茶的优异品质,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为茶圣陆羽所发现。陆羽虽无文凭,但他是名副其实的茶叶专家。由他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享誉古今中外,至今还是人们研究茶文化的必读书目。在这部光辉灿烂的巨著中,陆羽第一个书面赞扬贵州绿茶。他在《茶经》中记述到: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里说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对照今天地理位置,历来注释,虽各有出入,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都是今天贵州省所属地域。所辖范围,如果加上羁糜地域,则应包括今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也就是说,贵州大部分地区都已能生产“其味极佳”的茶产品。湄潭是贵州的茶叶重县,也是贵州名茶的故乡,湄潭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自明朝后期,“湄潭眉尖”茶便开始进贡朝廷,贡茶历史已逾四百年。

产地

湄潭,灵秀之地,处云贵高原,居大娄山脉南麓,乌江北岸。此方山川秀丽,土质优良,气候宜人,河网密布,而湄江两岸更是水汽氤氲,故而湄潭产茶,产好茶!古代茶圣陆羽将湄潭茶收入《茶经》,并给出了“其味极佳”的最高评价;当代茶圣吴觉农老先生更认为:湄潭是世界上茶树原生地之一。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而湄潭是茶叶的源头。

湄潭茶从来就不是寻常之物,在古代,“湄潭眉尖”是进贡宫廷的珍品,作为明清两代皇朝的贡茶,湄潭茶享有四百余年的尊荣与高贵。近代,湄潭茶和湄潭的桐油灯一起,又与浙大、与诺贝尔奖接下了不解之缘。在那苦难的岁月里,是湄潭接纳了远道而来历尽磨难却仍然坚强的浙大师生,是湄潭这一方水土孕育了一颗颗文化的种子。

1939年,在王淘(中农所人事课长)、张天福(技士、金陵大学学士)的带领下,国民政府在湄潭筹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中央实验茶场,并由此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奠定了湄潭在中国现代茶业和贵州当代茶业的历史性地位。现如今湄潭已建成良种茶园10万亩,年产量4000吨,产值1.5亿元,以茶为业的人员达10万人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贵州茶业第一县。拥有湄潭翠芽(雀舌、翠片)等17只省、部级以上名优产品。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于1939年建立西南第一所茶叶科研机构,紧接着国立浙江大学于1940年西迁至湄潭办学,对湄潭茶叶生产、科研、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湄潭茶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科技领先、技术雄厚、文化深厚、人才济济,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之为“中国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