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都说普洱茶年份越长越好,怎么保证食品安全问题?

都说普洱茶年份越长越好,怎么保证食品安全问题?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都说普洱茶年份越长越好,怎么保证食品安全问题?

问题描述:网上流传很多关于普洱茶的介绍和功效介绍,但是我总是有疑虑。我也保存茶饼在家,有几年过去了,总担心它的安全性,喝前我也不会测个总菌数,也不知道这些菌的代谢物,万一长了个黄曲霉或者其他致病菌,会怎么办,或者茶根本不会长这些致病菌?只会长有益菌?我没有看到过很好的文章来说明这个问题。能否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答:

1、理论基础

普洱茶存放不可能滋生黄曲霉菌等有害菌种。先天的内含物质构成使得其不是黄曲霉菌的优良培养基。这一点大陆和台湾都有过类似的实验证实,包含极端环境(温度、湿度)下的测试甚至是直接接种黄曲霉菌。结果都证实了普洱茶的安全性。若学习这方面学科的或可查询相关文章。

2、经验数据

普洱茶自道光年停止进贡(所以道光年之后的普洱贡茶嘛)后到2000年左右都是“香港历史”时期,香港是普洱茶最为主流的消费地,香港仓储是普洱茶最为主流的仓储模式。在港仓这样高温高湿的仓储环境下普洱茶仍然保持了百多年的消费历史,现今仍有不少老茶人、老茶客自幼饮用港仓茶至今,数十年的饮用仍为有观察到饮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若普洱茶仓储长有害,那么这种经验数据的推翻就变得极为困难——除非有一大票天赋异禀对黄曲霉素的累积毒性耐受度极高的天纵奇葩集中在了香港,这概率有多高?

3、正常家庭仓储,若不是“特别”南方的地域,一般而言茶品的后续转化多为内含物质的自然氧化与酶促氧化,而不是想当然尔的“发酵”——国人多数家庭环境都不是高温高湿的,当然港粤等地确实例外,但多年存茶实证也证实了即使在发生了微生物参与的发酵作用时,普洱茶亦是安全的。

4、曾有一新闻,广州质监部门查出一批普洱茶含有各类微生物毒素(含量超标)。但新闻背景并未交待清楚,这批普洱茶仓储环境极为肮脏,茶品存在在环境中受到污物沾染的情况(根据我对于一些不良业者仓储环境的了解,那场景?你就吐吧)。但在这种环境下,任何食品都是一个死字儿。

5、正常情况下仅仅是温湿度的改变,只要确保环境干净,普洱茶的转化只会是风格上的差异,不会有有害物质的产生。但不当的仓储——通风过度、光线直射等等,会导致茶品的劣变甚至报废——无害,但没喝头了。

6、还应注意的是,除了仓储条件,茶品自身的状况也很重要。郭德纲有句话“唐朝的夜壶也是装尿的”,烂茶,放多久也是烂茶。当然,许多人存茶失败往往“喜欢”归咎于仓储,压根忘了TA的起点就是错的。

7、所谓“普洱茶有保质期”是一种理论正确、政治上正确的无聊说辞。在茶品正确、仓储正确的前提下,目前可以喝到的茶品中,清末的号级茶(距今一百多年)仍有品饮价值。而故宫中的所谓贡茶年代更老,但因保存不当,茶品内质受损严重,早在不知民国几年就报废了——可笑的是从这个竟然演化出了“无味之味”。

以现今既有的仓储经验来看,茶品正确、仓储正确的茶品,你在你理论寿命(我就姑且算个120岁吧)是看不到茶品仓储的终点的。所以在你有限生命中强调一定比你命硬的普洱茶的保质期,有意思么?

本文由(微信:ishuocha)整理发布,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芳香物质的形成与品质关系


 

  茶叶的香气是由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决定的,茶叶香气有各种类型,起决定作用的成分也各不相同。由于芳香物质的不同而导致茶叶香型的不同,这一现象可以从化学结构上找到某些规律性的解释。

 

  例如,链状的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化合物在低分子范围内,挥发性强,气味明显。随着碳链的增长,香气由果实型→清香型→脂肪型变化,而且香气的持续性增加。

 

  普洱茶的香气特点是陈香显著,其形成过程很复杂。众所周知,茶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的含量为0.03%~0.05%。但经过普洱茶特殊工艺制造后,鲜叶的芳香物质,不但在含量上有了较大变化,而且在种类上也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茶叶中的香气是茶叶本身内部处于优势状态的香气物质决定的。这与我们所栽培的茶树周边生长着什么样的香气植物没有直接的关系。经常有不少人把品饮普洱茶中所感觉到的带有樟香气味的普洱茶说成是因为茶树种在樟树林中吸附樟树发出的气味所致。

 

  那么,带有枣香、桂圆香、藕香和其他香的普洱茶其生长的环境就得离开云南了,这样的话普洱茶也就没有地界了。因此,从以上对普洱茶的香气原理的介绍,我们得出结论,普洱茶的香气是普洱茶的原料品种、加工工艺和云南的独特生态气候所致。

普洱茶中不可忽视的“老茶头”

普洱茶中不可忽视的“老茶头”

“茶头”是制作普洱熟茶在人工渥堆发酵时产生的硬而无法解散的茶块,亦称“疙瘩茶”、“自然沱”,属于普洱熟茶的派生产品,是普洱茶生产当中衍生的一种副茶小类。发酵程度正常范围内的茶头都有一定品议价值的。

“茶头”前面为何又常被冠以“老”子呢?皆因为新出的茶头堆味重,口感不好,一般需要存放若干年后,待堆味散后才更适合品饮。因为在品饮之前已经存放了若干年了,故而称“老茶头”。

普洱熟茶在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繁殖,使茶堆中间的温度逐渐升高,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在这个过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茶堆内外翻几翻,以免茶堆中间温度太高把茶焖焦。发酵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地翻,茶叶在揉捻时分泌出的粘稠的果胶将有些未能彻底翻到的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这些茶疙瘩内还有更多得微生物参与发酵。

等茶叶发酵完毕后,这些一团一团品相不好的茶叶疙瘩就会被拣出来,用手或机器把它解开,然后放到茶叶堆里,但有的实在粘得太牢了,如果要解开的话就会将茶叶弄碎,只好另外放成一堆,就是“茶头”了,一般茶头占总渥堆量的0。8—1。5%。

普洱茶中不可忽视的“老茶头”

外观:干茶头色泽为褐色,自然卷曲紧致呈不规则团状,团块大小不一,相对紧结,干净无其他附着物。

内质:

1、香气--以陈香为主;

2、滋味--滋味稍醇,口感滑粘、甘甜;

3、汤色--红明透亮(色度,亮度、透视度);

4、叶底--红褐色或褐色,富有弹性。

老茶头除了有普洱熟茶的内质外,还含有更丰富的果胶质。相比正常的熟茶,丰富的果胶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主要有:一是非常耐泡;二是茶汤醇厚柔滑,汤色透亮;三是对肠胃的保健功效明显:饮之清凉解渴,帮助消化解牛羊热毒及酒毒,祛除疲劳,提神醒脑,减肥降脂等。

老茶头极其耐泡,能够泡30次左右,由于老茶头成自然陀形态,为了泡开老茶头,最好洗茶2次,根据茶头的紧实情况,每次浸泡20--30秒左右。可用盖碗或者紫砂壶,以沸水冲泡,开始时茶汤较淡,浸泡时间依个人所好时间稍长些,随之越泡越浓时,可缩短浸泡时间。有些年份的老茶头泡到最后也有大部分茶头不会散开,还是粘稠在一起,发酵程度由外重轻一目了然。

普洱茶中不可忽视的“老茶头”

冲泡老茶头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茶具,尝试使用一些现代茶具来冲泡也可以体验泡茶过程中不一样的乐趣。

透明玻璃壶煮泡:听着噗噗的水声,嗅着淡淡的茶香随着水蒸汽蒸腾,看着茶头在玻璃壶中翻滚至红浓透亮的汤色,即可出汤;咖啡机蒸泡法:用蒸汽水慢慢淋过茶头,茶和水彻底分离,汤色更为纯净、透亮,茶物质浸出更加彻底,滋味更加醇厚。

普洱茶收藏:为什么干旱是一把金钥匙

七月的云南恰逢雨季,古茶树们也又一次受到了大自然的“洗礼”。夏茶往往叶大而薄,梗长而细,条索粗松轻飘,叶底肉不饱满而缺少弹性。可谁能想到,这与大自然的天降恩物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普洱茶收藏:为什么干旱是一把金钥匙

在普洱茶“专家”辈出的今天,五花八门的评审标准也令人哭笑不得。不少茶友认为,普洱生茶条索蜿蜒颜色鲜绿便为好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前提条件。

那么真相究竟为何?茶马源主人笑道,“真正同一产区的普洱茶,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制法,所出茶品都会天差地别。以茶马源所存普洱为例,同为莽枝地区的春茶,2006年的口感相较于2007年而言,就无其那般醇和馥郁、内质丰厚;但就干茶外形的粗壮度来讲,2006年的匀整条索远远优于2007年的锋苗显毫。究其根本,只是因为2007年那一年是云南的大旱之年。”

“对于古茶树而言,云南每年只分为两个季节:5月份到10月份为雨季,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旱季。雨季茶叶的生长速度快,雨水充足,茶叶内水分较大,所以夏茶品质较差;旱季茶叶生长速度缓慢,完全靠根部在冬季所吸收储备的养分而发芽,因此茶叶内积攒的干物质,营养成分充足,所以春茶最优,茶汤经久耐泡,品质醇厚。”

茶马源主人感慨道,“疾风知劲草,择珠凭慧眼。对于普洱茶收藏,一直有‘盛世存茶,乱世存金’的说法。我可以用六大价值来形容普洱茶收藏,分别是时间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交流价值、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茶马源所选用的普洱茶原料厚重而充满韵味,张力十足。对于自身品质较高的普洱茶来说,干旱无异于一把金钥匙,是开启其后期潜力的关键之一。如果茶友们考虑存茶,不妨借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这一启示。以同一产区的普洱茶来讲,大旱之年的品质同样优于平顺之年,比如茶马源2007、2010、2012等年份的普洱茶品质就优于其他年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