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2019-03-27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第一站:体验普洱茶的魅力

黄龙山茶旅线路是一条有30公里的环线,从普洱南收费站出发6公里就是木乃河工业园区,这里是普洱市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为主的绿色产业园,是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新华国茶厂就座落在工业园区的醒目位置上。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7年3月进行混改,并将原天下普洱茶国公司更名为新华国茶有限公司,是香港新华集团和普洱市国资委共同组建的港资企业。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新华国茶厂是一座新型的花园式工厂,占地面积26亩,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幢。主楼共有四层,一层为1200平米的加工生产线,目前是普洱市茶行业里最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线之一;二至四层为普洱茶的自然仓示范基地,公司仓储有近千吨的中期普洱茶。因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一片神奇的叶子在历史的岁月里发酵转化、沉淀文化、提升了品质,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公司属于一个以普洱茶生产、加工、仓储、销售,茶文化传播、推广、旅游、酒店等综合性发展企业。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新华国茶厂去看一看,听一听,体验一下……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第二站:传奇大亮潭

现在从新华国茶厂驱车1.5公里就是大亮潭,大亮潭占水面200余亩,是普洱周边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天然湖,湖中的草甸已在这生长有千年之久。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传说山顶上原先住着十几户的布朗族人家,一晚,村里的头人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发苍苍的神仙来告诉他:“这个地方被一条龙选中安家,七天后你们就搬走吧!明天中午龙王的座骑白鹿会到这里来喝水”。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第二天清早,头人招集村里的人商议昨夜梦到的事,中午村人看见一头全身白色的麂子来到村前橄榄树下喝水,并要在这凹地里走一大圈。村里人因为经常能看到黄色的麂子,但从没见过白色的,所以村里人相信这是神灵的预示,马上就开始搬家。到了第七天深夜,天下起倾盆大雨,听到几声巨响,雷电交加,第二天清晨,村民回到原来的老家,那里的模样全变了。一夜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坑,一股清泉从地上冒出,水越积越多,不久并形成一个大龙潭。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龙潭的周围古树参天,可是潭中竟然没有一片落叶,只见几只漂亮的小鸟看到有树叶落入湖中就及时叼走,成为了守护龙潭的小精灵。静静的龙潭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人们把水捧起来喝清凉甘甜,但龙潭水白天看总是浅黄色的,好像深不见底,可晚上在月光下则清澈见底,月亮、大树的倒影都能清晰可见,有句俗话“水至清则无鱼”,这何况是龙宫呢?这个龙潭有很多奇异的现象发生,也就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因为世间叫龙潭的地方很多,后来人们就把这个龙潭称为大亮潭。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第三站:黄龙山普洱茶公园

前面三公里就是黄龙山,这里山路崎岖,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大家习惯了高速、高铁,现在可以体验一段不一样的行车感受,穿越森林之旅,这才是旅行的刺激所在。过几年这里也将成为普洱南部康养新城的目的地。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黄龙山国茶庄园建盖了普洱多个世居民族的特色民居,不久这里将建成民俗大观园和农耕展览馆。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甘蔗的国家,古法制糖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经过榨汁一熬制一成形一冷却等工艺,并能制出红糖,在转动的古齿轮下回味甜蜜的记忆;古法纯粮酿制白酒、窖藏酒文化,现已成普洱一大名酒一一新华国酒,打造年份国茶、年份国酒是新华国茶的使命,也是一种情怀,也是擦亮普洱旅游金字招牌的体现;庄园里的美食只求自然,茶林跑步鸡、生态山羊……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这里除了食盐和大米外都力求自养自种;古朴的山村,能保留浓浓的乡愁,一种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庄园只有一个小目标,让游人感受到好看、好玩、好吃、好住,是我们的最高宗旨。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黄龙山名原糯倒山,后来因有人在山顶看到一条很大的黄金蟒蛇,加之这里山形似五个龙爪,就改名黄龙山。黄龙山为普洱市南部最高点,海拔1550米,这里长期有野象出没,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植物很多。冬天的早晨,站在黄龙山的观景台上,不远处就是普洱主成区,云海变换着不同姿态,慢慢笼罩着城的四周,这里成了普洱周边最佳观云海美景的地方,黄龙山的冬樱花刚好在元旦期间盛开,中国最美、最早的无量山樱花谷樱花刚凋谢,马上又将在黄龙山展开美色,所以观赏樱花又成了这里一道特别景致。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黄龙山的有机茶聚集了云南36个名山的良种,用冰岛、老班章茶种嫁接的几百亩茶地,成为普洱有机茶的升级版,这里有几十株百年古树茶,成为游客到普洱必看的景观。

第四站:中国最美茶山曼歇坝

曼歇坝农场成立于1953年,属劳改农场,1966年改为“五七农场”,1974年更名为国营曼歇坝农场。1961年云南省劳改局在曼歇坝开垦种茶,聘请中国知名茶叶专家肖时英为技术指导,从临沧勐库(今冰岛种)调来茶种进行育苗种植,用了五年时间种植了近千亩标准台地茶,成为当时普洱市面积最大、种植最标准的示范基地。1966年开始修建“五七水库”,后改名曼歇坝水库,库容150万立方米。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曼歇坝农场的大改变是通过大批工作人员的辛苦劳动;1968年上海一所中学的三十多位孩子,成了曼歇坝农场第一批下乡知青,从此这里成了这所中学专属的知青下放之地,在近十年里共有600余名来自上海的年轻男女,远离大都市在此安家,上海知青成了这里种茶、摘茶的主力军,白嫩的皮肤慢慢变黑,幼稚的脸庞慢慢变得老练成熟,他们的歌声合着鸟声鸣叫使大山不在寂寞,这里的每一寸热土、每一株茶树都倾注着她们的汗水。如今的曼歇坝茶园有山、有水、有茶,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了中国最美茶山之一。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古时从普洱出发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五条,其中以普洱为起点,从糯扎渡用船渡过澜沧江,到达澜沧县,再达孟连出缅甸,通往南洋,因这条古道因雨季不能通行,史称“旱季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从思茅出发路经曼歇坝,翻过黄龙山到整碗,在曼歇坝水库边还有一地方叫文昌宫。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古语道文昌帝君掌管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祀奉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旧时每年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进行祀奉或举行文昌会。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历史上思茅的文昌宫为何建在曼歇坝?这是因为思茅坝四面环山,黄龙山位于思茅之南,距离思茅步行仅需一小时的路程,其中又有官道通过,是最佳的风水宝地。为了使当地的文化繁荣兴盛,文昌宫就选址建在了黄龙山下的团山上,后来这里还成立过文昌阁书院,解放后还保留了一些老旧的建筑,可惜古迹在“破四旧”时被拆了建茶厂,如今只剩几棵百年老柏树挺立在山上作为历史的见证!(包忠华/文图,本图文系作者提供发布,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黄龙山普洱茶公园:普洱打造“茶旅融合”新亮点【多图】

更多关于“黄龙山普洱茶公园”茶园风光图集,敬请点击下文预览。

2019年普洱市茶区黄龙山普洱茶公园(包忠华/摄)

2019年普洱市茶区黄龙山普洱茶公园2(包忠华/摄)

2019年普洱市茶区黄龙山普洱茶公园3(包忠华/摄)

有用+10
分享

茶中珍品普洱茶膏的生产及使用价值

    近几年,普洱茶身价暴涨,收藏火热,视如珍宝,在广东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块仅重3克的紫黑色普洱茶膏,竟拍出1.2万元的高价,震撼了茶界。

    这块茶膏,是鲁迅先生生前收藏过的物品,珍存在雕满龙纹的木盒中,里面用绘有龙纹的金色绸缎作衬,内装39块茶膏,共约143克。每块规格形状相同,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

    茶膏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它有什么使用价值?

    据介绍,我国普洱茶膏制作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史籍《十国春秋》就已记载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前后),有贡品茶膏生产。

    云南土司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雏形。

    最初的普洱茶膏,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成为上层贵族(包括活佛级以上的僧侣、宗教领袖)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民间则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开始注意这一现象并接触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云南普洱茶团茶和茶膏开始向朝廷进贡。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普洱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宫廷制作的普洱茶膏成为茶中珍品,始终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能够得到它的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皇帝每年拿出一部分赏赐有功大臣,而得到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使用,只是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一旦身体不适时才拿出冲饮。

    据史料记载,御茶房加工普洱茶膏工艺非常复杂。原料选用的是指定的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茶,经过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成品除了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据海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研究,普洱茶膏其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具有显著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对亚健康状态有调整缓解作用。鲁迅茶膏的收藏者周海婴回忆说,每逢过年过节吃完大餐后,只要感到肠胃不舒服,母亲许广平就拿出一小块茶膏,泡给他喝,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洱茶膏首次作为礼品赠予到访的英国使团。当时英国人不知此为何物,把它封存起来。据说这批茶膏现仍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辛亥革命后,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随之终止,制作方法也失传。虽然后来民间也曾出现过一些茶膏制品,但基本上都是沿用云南土司大锅熬制的方法,与皇宫御茶房的制作有非常大的区别。

    随着前几年市场的需求,制茶业采用先进生物科技方法,已复原出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研制出普洱茶膏系列产品,成为保健、收藏两相宜,使用、欣赏两相益的茶中珍品。

80年代老茶:中茶“7581普洱熟茶”哪个批次最佳?

80年代老茶:中茶“7581普洱熟茶”哪个批次最佳?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中茶的7581,货真价实的75年产品,最早的紧压熟茶,我们在任何关于普洱茶的书中,都不可避免要提到7581,当我们回首这个36年历史的茶时候,请你告诉我,哪个批次的7581砖最佳?

从1975年算起,很难有人说出最佳的批次,因为我们无法记起2006年前的7581,我喝过中茶79年的,88-92年的,96-98年的,2001年,然后就到了2006年,如果让我说7581的感觉,那么,让我迷恋的是,糯米味,糯米汤一样的味道,大约在88-92年那些批次里,但也不是每个批次都这样。这些茶里面,照样喝出非常大的差异,比如,口感非常薄的,有,口感比较厚的,有,所以,作为晚辈,我谨慎地下一个结论:

无论是7572还是7581,由于他们所处年代的因素,其实,品质一直是不稳定的。只是因为是那个年代,唯一的供应商,中茶牌产品(包含后来的三大厂产品),只要你做普洱茶,你能回避得开吗?

80年代老茶:中茶“7581普洱熟茶”哪个批次最佳?

在2007年,我与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即原来得广东中茶)的一些老同志聊天,他们都来跑关系想做中茶普洱的经销商。说起70年代,80年代的事,在那个时候,都是一样的逻辑,要拿货,得拿配额,还要找关系,求茶业公司批点货,完全的卖方市场,所以,给你7581或者7572,基本上属于你爱要不要,除了以创汇的名义,可能会得到重视外,销售商基本上是跪求给货的状态。

云南中茶的老同志回忆起当年的盛况,都是无比自豪。80年代,很多职工就住上了三房一厅的住房,是昆明少有的好单位,顺便说一句,我进中茶的时候正是中茶没落的时候,我估计我是倒霉蛋,以前在军工厂工作的时候,也只听说他们80年代的辉煌,人均月工资可以到1500,在1982年,你想想都发疯吧。所以,我真是倒霉,2006年,中茶职工的月工资还是平均大约2000左右,这个是云南中茶部门经理的工资,嘿嘿,那么,就有很低工资的了,被平均后的工资。

80年代老茶:中茶“7581普洱熟茶”哪个批次最佳?

所以,实话说,这些历史的了解,让我一直对70年代老茶,80年代老茶并没有崇敬之心。知道得越多,越会觉得现在的工艺和选料比当时好太多。国营时代,没有责任心,如果说创新,研究什么新东西,这我个人觉得是笑话。

如果全世界的普洱茶都只是由我独家生产以及销售,我干嘛要去创新,当时唯一的驱动力,我个人觉得是政绩,即创汇。看看出口的价格,除了心痛还是心痛,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数据,对于我来说,绝对是耻辱,我们总是对资产阶级敌人那么好,对我们的无产阶级兄弟,没那么好。出口的东西又好又便宜,所以,我们会在2006年的时候,特别强调出口版本,实在是品质有区别,而且价格便宜到你无法想象。

80年代老茶:中茶“7581普洱熟茶”哪个批次最佳?

各位,关于90年代之前的茶,实话来说,真的不必迷信。除了后来炒作出一个88青,还是香港人搞出来的,那些茶的用料确实不怎么好,炒作的因素占了太大比例,而物以稀为贵,这个也是最大的原因。

普洱茶定律:原料+工艺+存储,在当时完全是不成立的,所以,当时每个批次的起伏更大。

正普洱茶的春天,从普洱茶的原料和工艺来说,我个人认为是2008年开始,才改变了普洱茶是劣等茶的基因,而原因则是2007年炒作崩溃,很多人认识到一个产业,必须是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而真正有价值,就必须选好的原料,用好的工艺,就真的必须投入大笔资金认真做,而不是如很多台湾人初进大陆,把3元的茶饼,卖成上千元,掠夺式的开发市场,最后必然是尸骨满地,对普洱茶的基础打击甚大。

OK,我们回到2006年,回到7581,伟大的2006,造就了我们目前可以得到的最好的7581。误会,误会,关于这一点,首先要感谢一个人,张萍厂长,如果能够流传很久,我希望大家记住,2006年给我们贡献了许多中茶好茶的张萍厂长。一个中茶的老职工,被迫去昆明的郊区做茶厂厂长,然后做出了昆明茶厂复产后的第一个7581:

5月吉幸牌7581,两个包装,一个出口版本,一个国内版本。出口版本,好很多,出口的第一批茶,备受大马茶商好评,迅即来了第二个订单,2006年6月中茶牌7581,特意要求注明98年原料。为何,因为5月的7581是如此的不寻常,没有新茶味道,茶商都很奇怪,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用了98原料,包装纸上没写98原料,但实际用的98料比后期的要多要好,后期的主要是茶梗了。我个人以为,2006年5月的7581是目前可以批量得到的最佳7581。

继续,我所了解的7581,2006年5月,两个批次的吉幸牌7581,2006年6月的98原料7581,普通版本7581。2006年8月、9月,11月-12月中茶55周年7581,基本上,我认为中茶2006年的7581,都在正常水平之上,这个导致了2007年中茶炒作的时候,能够有物质基础。2006年中茶的常规货,无论是生产还是熟茶,只要不是经销商定制的货,我都认为,品质非常不错。

举例来说,2006年中茶6881,6051、7051,中茶第一饼,凡是常规货,在大厂货里,我想都可以给予80分以上的评分。即便是高原第一饼这样的茶,在2006年,我也会给予70分得评价。但2007年,同样茶号得产品,我起码要降20分。

哦,让我们继续回顾7581的光辉历。2007年3-5月,推荐推荐,直到2010年第一批,所谓的抽风茶也好,质量不稳定也好,我个人认为都是屁话,全部都是人为因素,不认真做茶的结果。为什么2006年的时候的茶,每一批起码都可圈可点,不都是因为一个女厂长吗?也许说是人为,有点冤枉,那么我说得委婉一点,是赤裸裸的利益好不好?只要认真做,绝对能做出好茶的。

机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无论你披上中粮的外衣也好,或者其他马甲也好,仅仅7581,四个字,我不可以信赖,必须通过我的口,通过我的心,去验证,才能推荐给大滇的茶友。

其实,只是因为我对7581了解太多,但不止是中茶,有谁能够做出口感比较稳定的茶来,我真不觉得。当你被千万个茶商围住,一起说某某茶质量稳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把几个批次的茶饼分别撬开,盲喝,又有谁能喝出近似以及稳定?

你们说吧,众口铄金,把一些巨大产量,普及性的茶品捧到天上吧。我的同行说,在帮一个老板炒作某品牌,以亿元资金收货,只为了半年20%-50%的利润。

所以,大家使劲说吧。歌舞升平,世界真美好,茶价会上天的,还有无限的上涨空间,直到从24000元回到4000元!

7581,稍重发酵,有看见假货7581,居然轻发酵,服了。冒充90年代7581,请注意市场有售。

2017中茶“7581茶砖”产品详情(如规格、价格等)或购买敬请各位茶友前往官方微信(ishuocha)后台咨询了解。(本文来源:新浪博客,

普洱茶从新茶时期到古茶时期经历了七个阶段。

普洱茶的转化将经历以下七个阶段

新茶时期(1-3年)

茶汤为黄绿色或黄色,香气为绿、甜、苦、微苦,干茶为深绿色,冲泡后叶底为黄绿色。有经验的茶人可以看出,茶来自那个茶区,味道浓郁而浓郁。

转型前(3-10年)

茶汤呈黄色和红色,香气中的绿色风味减弱,蜂蜜甜味明显,口感苦淡,干茶呈黑色和绿色,冲泡后叶底呈黄色。

转型中期(10-20年)

茶汤是红色的,香气中没有绿色的味道,蜂蜜和甜香混合着老香,苦味小,口中苦味变化快,茶汤浓稠,有点像米汤,干茶又黑又油,冲泡后叶底呈黄棕色。

后期转型(20-40年)

茶汤呈深红色,带有浓郁的樟木香味,口感无苦味。这汤像米汤一样稠。干茶是黑色、棕色和油性的。酿造后,叶底呈浅棕色。很难说哪个茶区,味道更明显。

成熟期(40-60年)

茶汤呈酒红色,带有樟木香味和药味。味道不苦不涩。这汤和米汤一样稠。干茶是深棕色的。酿造后,叶底部呈棕红色。味道很好。

旧茶时期(60-100年)

该茶汤具有鲜红酒、浓郁的香气和药味,口感无苦味。这汤和米汤一样稠。干茶是黑色和棕色的。酿造后,叶底部是棕色的。味道柔和醇厚。人生的变迁浓缩成古老的韵律。

古茶时期(100多年)

该茶汤酒红色,晶莹剔透,药味浓郁。它在口中融化。这汤像米汤一样稠。干茶是深棕色的。酿造后,叶底呈棕色,嘴唇和牙齿上有古老的魅力和余香。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和茶族为茶爱好者分享更多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