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一杯单枞茶,是最美的邂逅

一杯单枞茶,是最美的邂逅

2019-03-28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一杯单枞茶,是最美的邂逅

秋,是一个品茶的季节,只是多了些许感伤和情怀。茶事里,总是有许多心情际遇,往日的思绪,人间的缘分,纷纷扰扰,总能在茶里浸润,散漫开。

春水秋香是乌龙茶的最大特点而单丛茶属于中国乌龙茶之一,同样具备着春水秋香的特征。

寒露已过,深秋已到,单枞飘香,经过北风轻抚的单枞又到了香气最浓郁的时节。

潮州凤凰镇,一个喝单枞的茶人绝对不会陌生的地方。

一杯单枞茶,是最美的邂逅

凤凰镇居于凤凰山之下,传说凤凰山不仅是畲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凤凰山的主峰凤鸟髻海拔1497米,是粤东第一高峰。凤凰山种茶的历史源于宋,明弘治年间,出产于待诏山的凤凰茶已成为贡品,被称为“待诏茶”。

高海拔的茶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茶多酚和芳香物质的形成。日光漫射,湿度大,常年云雾缭绕,空气异常清新,山顶的天池水清澈甘甜、自然天成,决定茶叶品质独特“山韵”的必备条件。

凤凰山的地质条件和酸性土壤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有益条件:多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充足,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合成;火山土壤富含矿物质,山内泉水淳淳、树荫遮天。

明朝嘉靖年间的《广州通志稿》中记载写到:“茶为凤凰区特产,以乌岽为佳,茶,潮之出桑浦者佳”,可见潮州凤凰单枞的盛名。

凤凰茶农在长期的制茶中,总结了“日生香,火生色”的谚语。

日生香,是因为茶叶晒青制作出来的单丛茶才能生香。火生色,是指揉捻后的茶叶经过烘干、焙火最后干茶的色泽。

一杯单枞茶,是最美的邂逅

日照与火候,乃凤凰单丛的两大秘诀。

蜜兰香单枞是凤凰单枞十大花蜜香型珍贵名枞之一。

芝兰香幽雅细长,滋味醇厚回甘,有“浓蜜幽兰”特韵,汤色清澈黄亮,咽罢余芳气。

茶韵芳香馥郁交揉,口含茶汤有清香芬芳之气冲鼻而出,缓荡于齿喉之间,话语间也带着幽香

凤凰单丛素有“茶中香水”的美誉,“浓蜜幽兰”特韵的蜜兰香,花香馥郁,蜜香高锐持久而绵长,“蜜韵”突出。

此凤凰单枞工序复杂,历时10小时,晒青、晾青、碰青、杀青、揉捻、烘焙,其中环环紧扣相关。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随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原始品质。

单枞悠远的气息,清凉的韵味,能喝到是缘分,亦是福气,更是生命中一场迷人的邂逅。

有用+10
分享

乌龙茶-乌龙茶的典故

 乌龙茶-乌龙茶的典故

乌龙茶-乌龙茶的典故

之一:在安溪的深山老林里,有个猎手叫胡良,有一次在打猎时经过野生茶树林,顺手摘了一把茶叶放在背篓里遮盖猎物。经过一天的奔波后回到家里,放下东西准备做晚饭,忽然闻到一阵香味,一找,才发现是从背篓里飘出来的,原来是那里面的茶叶发出的,用来泡水,喝了后口舌生津,喉底回甘。胡良心想:“这可是仙树啊!”他立刻又跑到山中摘了一 大捆枝叶回来,可是冲泡以后,却苦涩难咽。胡良想了半天,才悟出道理,上次是茶树枝 装在背篓中在阳光下颠簸了一整天,茶叶在篓中翻动、揉擦,和刚摘下的青叶不一样。于是,经过不断的试验,胡良终于摸索出晾晒、揉青、烘焙等一整套制茶工夫。制茶技术传开后,胡良的名字也为人传诵,将他所制造的茶叶称为“胡良茶”,因安溪方言“胡良”两字的语音与“乌龙”相近,后来就将这种制造方法生产的茶叶称作“乌龙茶”了。

之二:明末清初,在安溪西坪尧阳南岩顶上住着一位从官场引退的将军。单名叫“龙”,因长期打猎风吹日晒,长得黝黑,人们就称他为乌龙将军。有一天他扛上猎枪背上竹篓上山采茶,当他采完茶叶正要下山时,突然有只山獐跑过,他立刻端枪射击。山獐负伤奔逃,乌龙就紧追不舍,终于将它逮住扛回家。一家人忙着宰杀山獐晶饱尝美味,竟把制茶的事忘了。等第二天才来炒制茶叶,这时的茶叶已经枯萎,叶片周缘呈现血丝般的红边。但是捧在手里发出一股奇异的香味。烘制后的茶叶,芳香扑鼻,冲泡后更是甘甜可口,齿颊留芳。乌龙就有意识将刚采来的茶树青叶放在篮里摇荡,直摇到叶子萎凋,叶边微红为止,再进行烘焙炒制,结果和以前一样。消息传出人们竟相到乌龙家喝香茶;后来乌龙把技术秘密公开,让大家都来生产。乡亲们就将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茶叶叫做“乌龙茶”。

白浩乌龙茶的酿造点为80~90℃

白浩乌龙茶酿造要点

1.白浩乌龙茶最好用玻璃杯停止酿造。水温稍低,在80-90℃之间,茶与水的比例为1: 50。酿造后,需要盖上玻璃板。叶子像花瓣一样展开。颜色有明有暗,非常鲜艳。

2.如果你想感受外国的魅力,你在酿造时会滴多少滴白兰地,味道会更醇厚。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商榷

闽南乌龙茶在鲜叶采摘、晒青、做青、揉捻与烘培等方面都很有讲究,形成独特风味。

王振忠

(长泰县农业局363900)
《福建茶叶》2000年第1期刊登黄艺辉先生“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一文,此类科普读物对普及乌龙茶初制工艺作用很大,深受茶农欢迎,但文中多处工艺技术值得商榷。笔者多年在长泰、诏安、安溪参与乌龙茶初制,现就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与黄艺辉先生(下称黄文)商榷。
1鲜叶采摘
1.1春茶宜鲜叶偏嫩开采。众所周知,驻芽2-3片叶的新梢是闽南乌龙茶最理想的初制原料,但在春茶生产实践中,必须掌握鲜叶偏嫩时开采,原因有三,一是春茶生产期间,正值春夏之交,经常遇到不利初制天气,若掌握顶芽形成驻芽时才开采,遇到不利初制天气时,往往出现鲜叶原料粗老,损失更大。二是当今很多茶农施肥过量,导致立夏过后顶芽尚未形成驻芽,若待顶芽形成驻芽才采摘,则第三叶已粗老。三是春茶新梢生长比较整齐一致,采摘高峰期集中。
1.2晴天何时采摘品质最好?生产实践表明,下午一时至五时采回的鲜叶原料,制成闽南乌龙茶品质最好。
1.3秋茶品质不次于春茶。春茶味浓耐泡,秋茶香气高强,素有“秋香”之称。当前大部分消费者喜爱“香茶”,因而秋茶的销售价格比春茶高一倍左右。很多茶农采取一系列农艺技术措施提高秋茶的产量,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晒青
为适应市场需要,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当前市场上清香型乌龙茶最畅销,为此,大多数茶农采取轻晒青,大量生产清香型乌龙茶。笔者认为,若晒青减重率梅占,水仙掌握10-15%,毛蟹、白芽奇兰、铁观音、大叶乌龙掌握9-12%,本山、黄旦、八仙、乌龙掌握6-9%,很难生产出清香型乌龙茶。
3做青
3.1黄文“青茶含水量多,叶质肥厚,则必须多掏。秋茶叶质较薄,则可少摇。”这与生产实践差距甚大。笔者认为春茶含水量多,晒青宜足,则摇青应相对少摇;秋茶含水量少,晒青宜轻,则摇青应相对多摇。而且春茶生产期间往往湿度较大,重摇青容易出现“不消青”的现象。
3.2黄文“夏暑茶上半夜气温高,要多次、轻摇、簿摊,以散青气,消涩味;下半夜气温低要少次,重摇,厚堆,以做红边,防槽红。”笔者认为,夏暑茶忌重摇,厚堆,否则极易出现槽红的现象。
3.3黄文“达到做青适当后,收青叶倒在大青笾中堆积发酵……约堆闷2h后进行杀青”笔者认为除冬茶外,堆积发酵是不可取的,因为堆积发酵容易产生闷黄气味。
4揉捻与烘焙
4.1黄文“适当加压揉1.5min后,去压再揉3-4min,中间解决一次,再加压揉1.5min”笔者认为“去压再揉3-4min”肯定有误。生产实践是中间去压揉3-4转,使揉桶内茶条翻转。
4.2黄文提出初烘烘干机摊叶厚度约2-3cm,笔者认为初烘烘干机摊叶厚度以1-1.5cm为宜。
4.3黄文认为手工包揉历时约3-4min,笔者认为手工色揉历时不宜超过1min。
4.4黄文说“目前普遍采用整形机代替手工包揉……整形时间,嫩叶15min,标准叶30min,老叶50min”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依据。八十年代,闽南茶区引进台湾包揉机械——速包机和球茶机,由于机械先进实用,性能良好,现已在闽南茶区普遍推广应用。包揉一般需进行六个回次,第一、二个回次工艺流程为:烘焙→摊叶回润→定量分装→速包松包→速包→球茶机包揉→松包→摊凉散热。第三至第六个回次工艺流程为:烘热茶条→速包松包→速包→短时静置定型→松包。生产实践表明,推广使用速包机和球茶机不仅使闽南乌龙茶包揉工序实现机械化,而且使闽南乌龙茶外形锦上添花。
5足干
乌龙茶初制最后一道工序是足干,并非足火。足火是茶叶精制厂家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火功的一道工序。建议茶农茶叶烘焙至气味清纯,茶梗折之易断即可下焙摊凉,切不可焙至足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