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泡法>铁观音冲泡时间

铁观音冲泡时间

2019-04-04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好茶需要好水冲泡,而有了好水,还要有好的煮水方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来。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泡法也非常讲究,本文主要讲解煮水的方法。如煮水的“火候”掌握不好,则显示不出好茶、好水的风格和品质。因而,煮水采用何种原料,盛用什么容器,煮到什么程度,都必须讲究。

  平时冲泡铁观音时是需要经过洗茶的,特别是冲泡那些老铁观音,必须有洗茶,这个步骤,不然冲泡出的茶汤味道并不好。但是铁观音可以分为新茶的老铁观音等多个不同的品种,它们洗茶的方法并不相同,需要分别对待。安溪先人讲究用蔗渣或生炭生火,图的是火焰旺,能快速煮水。

  如今,在安溪的农村基本以煤煮水,煮水时则讲究在煤完全燃旺时才放水壶煮水,以避免文火久煮;农村的部分及安溪的城镇,则基本采用电热器或电磁炉煮水,讲究高热快沸,既避免烟气和异味,又使水保持鲜爽、清新之感。

  平时人们冲泡铁观音是多喜欢用玻璃杯来冲泡,这时可以把适量的茶叶直接投入到玻璃杯中,然后注入沸水,不要太多,大约是玻璃杯的2/3就可以,等茶叶浸润以后直接把杯子中的水倒掉,这时也就完成了洗茶的全过程。

  容器的洁净度亦十分重要,如果容器不专用,沾染油污,或壶中沾满水垢,将影响茶汤的滋味。铁制容器因常含铁锈水垢而要经常清洗,铜制容水器在使用中会增加水质中铜的含量,故均非上品,不宜使用。如今安溪人较多采用的容器是,总容量1公升的铝壶、不锈钢壶和玻璃壶。

  要饮上一杯色、香、味、韵具佳的安溪铁观音,除了茶的品质、好的水质外,还要与火候同时做到“三合其美”。宋代苏轼在《和子瞻煎茶》一诗中写道:“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意思就是说,首先要煮好水。实践也表明,有了好茶、好水,如果没有掌握好煮水的“火候”,“过嫩”和“过老”,同样会使茶的“本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在煮水的程度掌握上,唐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将煮水的程度分为一沸、二沸和三沸。他认为,一沸“太嫩”,三沸“太老”,要在一沸“鱼目”过后,二沸的“连珠”发生时火候最为适宜。古人许多茶叶专著中对此也作了诸多论述,主张用“活火”陕煮,烧煮有度。

  科学的研究也证明,用“过老”的沸水或用反复烧开的沸水沏茶,由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已经挥发殆尽,加上水燕汽大量燕发,水中亚砷酸盐及其它物质含量相对增加,会使冲泡出来的铁观音茶汤鲜爽味大为逊色。

  反之,如果水温达不到100℃,茶叶中的许多晶质成分难以冲泡出来,会使茶汤滋味淡薄,香气、韵味不足。

  铁观音的泡法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单煮水这个环节就涉及燃料、水器、煮水的掌握,值得再次强调的是水温要达到100℃,这是网上很多类似水温的报道所存在的误区。
有用+10
分享

铁观音的冲泡技巧

  一壶上好的铁观音,跟水、茶具、冲泡时间等因素分不开。安溪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可以算得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对于铁观音的冲泡也是也有讲究的,要懂得很好的利用茶具,把握好技巧,小编今天特地给大家分享一下铁观音的冲泡技巧:

 

  “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意思就是水以山泉水最好,茶具以小巧方便为佳,如果用炭火来烧水那是最好不过。

 

  用山泉水为佳,好的水质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茶的内质。水温,则是100℃开水最佳。泡制铁观音的茶具,使用盖碗的陶瓷茶具或紫砂壶冲泡。

 

  韵香型铁观音要用盖碗泡,因为盖碗是白瓷制作,不吸味,导热也快;

 

  浓香型铁观音则要用紫砂壶泡,并且要用大嘴的,如果用小嘴的紫砂壶不利于茶叶的散热,茶叶在壶里很快就会“熟化”,茶叶的滋味会体现出“涩”的一面;

 

  陈香型铁观音用紫砂壶冲泡时,最好像陈年普洱茶的冲泡那样,投入壶中后先醒一醒,再冲泡,茶汤味道会更加醇香软滑。

 

  一般情况下,铁观音的冲泡程序可分为:备茶、赏茶、置茶、冲泡、奉茶、品茶、续水、收具,即白鹤沐浴(洗杯)、乌龙入宫(落茶)、悬壶高冲(冲茶)、春风拂面(刮沫)、关公巡城(倒茶)、韩信点兵(点茶)、鉴赏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喝茶)。

 

  具体来说,白鹤沐浴,就是用开水洗净茶具。乌龙入宫,是把铁观音茶投入茶具之中。悬壶高冲,即把滚开的水高冲注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翻滚转动起来。

 

  春风拂面,则是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关公巡城,是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韩信点兵,则是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让各盏茶杯中的茶汤滋味更为一致。

 

  鉴赏汤色,乃是观赏杯中茶水的颜色。品啜甘霖,是让茶客乘热细啜,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一盏茶汤,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大红袍的拼配工艺!

大红袍的拼配工艺!

导读:什么是拼配大红袍.纯种大红袍来自母树大红袍扦插无性繁殖,单独采制加工而成。拼配大红袍是不同于纯种大红袍的一种市场化商品,是为了满足市场对大红袍的需求而把武夷山的不同品种按照一定比例匀堆组合成的一种商品,它有着明显不同于拼配原料的品质特征。

拼配大红袍的起源

大红袍拼配自古有之。生长在九龙窠之上的6株母树大红袍并非单一品种,而是来自不同品系,其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而且采摘期也都不同。每到采摘时期,将它们分2至3期采制后,再一起精制焙火,最后出来的成品才称为“母树大红袍”。

1985年,武夷山茶科所科技人员用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香气、汤色、口感俱佳,岩韵感极强,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到后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个企业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各种高品质的拼配大红袍按市场需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拼配大红袍已成为大红袍市场化的重要体现。

拼配的基础及原因

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武夷山茶树品种上千种,产量较多的有水仙、肉桂、黄观音、金观音、丹桂、奇兰等。同一个山场的不同名丛有着不同的品质特征,这些为茶叶拼配打下了基础。

正确进行大红袍茶叶审评是拼配大红袍的前提。茶叶审评时,将茶叶分成不同等级(依据特级、一级、二级等划分,每个企业有其不同的品质等级制度)。根据茶叶香气、滋味、条索等因子的差异,将不同茶叶归类。将相近等级相同类别的茶叶相互拼合。如果茶叶审评出现错误,拼配的茶叶极有可能出现品质不升反降的情况,这样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大红袍的拼配工艺!

拼配的几种方法

鲜叶拼配

由于不同品种的茶叶之间有着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特征,茶树品种杂乱,或管理粗泛的茶园,无法分离出各个品种的茶叶,所以将其混在一起进行加工,这种情况叫作鲜叶拼配。市场上出现的“野茶”便是以这种方式拼配出来的成品。但鲜叶拼配做茶技术困难,所以,很少有人用鲜叶来拼配。

半成品茶拼配

半成品茶指茶叶经过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挑拣之后未经过焙火的大红袍茶叶。半成品茶拼配是将不同品种茶叶的半成品以一定的比例组合,然后经精制焙火过程形成一种具有特殊香气、滋味等特征的大红袍。精制过程中焙火能增进茶叶香气与滋味,使茶叶品质趋于稳定。相同的拼配原料,如果按照不同的拼配比例进行拼配,茶叶的香气、滋味等特征不尽相同。不同的拼配原料所拼配出来的大红袍更是千差万别。

成品茶拼配

成品茶是指经过焙火后,品质相对稳定的大红袍茶叶。成品茶拼配是将不同原料的成品茶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一种具有特殊香气、滋味等特征的大红袍。武夷岩茶种类繁多,各个种类的武夷岩茶都可以作为拼配的原料。

将不同类型的武夷岩茶拼配组合,能综合各原料茶叶的品质优点,如武夷水仙香气醇和悠长,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韵味足;武夷肉桂香气高扬刺激,有桂皮香,滋味浓厚,入口略苦,回甘快。将水仙和肉桂这两个品种作为基本茶,再配以纯种大红袍(或其他优质茶)调和,就能拼配出香气纯和浓郁、滋味醇厚、回甘快的拼配大红袍。

闽北乌龙茶中的铁罗汉与白鸡冠茶的特点

地处闽北武夷山脉的丹霞地貌,素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名枞自古栽”的美誉,山涧溪边,大小高低不一的或块或带或零星分布着青翠的茶树,绿色妖娆地穿梭于涧底山腰和峭壁,铁罗汉和白鸡冠就是闽北乌龙家族中的明珠。

闽北乌龙茶中的铁罗汉与白鸡冠茶的特点

白鸡冠,原产地为武夷山武夷宫后文公祠内和慧苑岩火焰峰山下的外鬼洞中,目前在宋朝“御茶园”遗址园茶保留着规模最大的原种辅圃,白鸡冠初芽萌发时极为漂亮,像油菜花般的嫩黄充满生机和美感。白鸡冠的生物学性状是: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相对较密,叶片以稍向上斜着生为主,叶缘微波而叶身向内少许折或平,叶尖稍钝,叶齿钝而浅密,叶质既厚又脆,叶色呈淡绿色至微黄,色素无光。梢顶芽微弯如鸡冠,茸毛显露如鸡冠可能是命名白鸡冠的重要原因,而节间短同时也是白鸡冠的判别特征。一芽三叶百芽重57.0克,白鸡冠芽叶的生育力和生长势强,发芽密集而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出现在4月下旬,亩产约110公斤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

同为珍贵名枞之一的铁罗汉,原产于慧苑岩之内鬼洞(又称峰窠坑),茶树生长于两边悬崖的峡谷地带小溪边,真有铮铮铁骨之风范。早在宋朝时就有铁罗汉名,但至今虽有扩种,但面积相当有限的一款小中名枞。其基本生物学特征为植株高大,树姿呈40-45度角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片为长椭圆形和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微波,叶面隆起而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钝而浅密,叶质稍硬,芽叶以紫绿色为主,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2.0克。铁罗汉芽叶的生育力较强,持嫩性好,一芽三叶盛期常年出现在四月中旬,产量高,亩产可达200公斤,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29.7%,儿茶素总量12.5%,氨基酸2.9%,咖啡碱3.7%,铁罗汉的种质基因和适应性突出,抗旱能力和抗寒性强。

铁罗汉和白鸡冠均产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武夷山,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而富于魅力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这种特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自然,武夷山峭岩谷多,雾重日光短,清晨阳照射,中午岩石遮挡,日日涓涓流水,四季云雾弥漫,地块形状大小高低不一的茶树依山附岩,郁郁葱葱又铮铮傲骨,却如天然之盘景,如此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正如清朝著名诗人沈涵赋诗赞:“香含玉女峰头露,润带珠箫洞口云”,同时,关于铁罗汉和白鸡冠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铁罗汉作为武夷山最早的名枞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闽产录异》记述:“别有松际,色浅香淡,别有一番风味在里头……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一株,年产少许”。又因铁罗汉在传说中的物殊的效用而闻名海内外,起由说是1890年—1931年在福建惠安县发生二次时疫时,部分病人因服用该县关霞梧街的施集泉茶店的铁罗汉而得到治愈,正因为如此,百姓把茶比做罗汉菩萨救世人,又因色泽青褐如铁,便称该茶为铁罗汉;而白鸡冠的来历同样动听感人,传闻此茶早于名枞之冠大红袍,相传明某知府携家人到武夷山游玩,住于武夷山武夷宫内,某日知府儿子突患病,腹涨如牛而医无效,武夷僧人闻知后赠送给知府白鸡冠并教之服法,知府病儿按法服之果然治愈,后知府将白鸡冠的奇效上奏皇帝并进献了白鸡冠茶,皇帝尝后大悦,令僧人看守此茶树,并赐银子百两,每年监制上贡并一直沿至清代。

铁罗汉和白鸡冠茶同为闽北乌龙,采制加工也大同小异,均为芽叶采摘、萎?、做青、杀青、揉捻、做形和干燥(烘焙)精制而成,现将铁罗汉和白鸡冠的品质特征分别叙述如下:铁罗汉干茶为直条形、紧结、色泽青褐有光泽,色泽青褐是铁罗汉最突出的品质特点,也是作为认别铁罗汉的标志之一;香气馥郁长久、细而含蓄、岩韵明显,具有特殊的品种香;铁罗汉特别耐冲泡,滋味醇厚浓爽,回甘持久,岩韵突显;茶汤澄黄明亮,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根据武夷茶人刘安兴介绍,铁罗汉以生长在三仰峰下竹窠岩的长窠两端的茶树,因营养来自风化剥落的岩石,石旁有溪水,终年均匀滋润茶树根部,有特别的香味,是品质最佳的铁罗汉。而白鸡冠的干茶条索紧实,色泽黄褐,外形色泽是确定白鸡冠的明显特征;香气属于清香型,香高细长而不锐,悠扬而不飘,久闻而爱不释手;滋味醇厚而清爽,回甘快岩韵显露;汤色橙黄或橙红,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叶底匀整,叶色黄绿,这是白鸡冠茶所特有的叶底色泽,也是与其它茶叶区的标准器。白鸡冠茶名好听,茶貌一般,种植更少,商品茶更是难见踪影,这也是虽为极品名枞,但了解的人并不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