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六堡茶之品牌价值(三)【现状篇】

六堡茶之品牌价值(三)【现状篇】

2019-04-05 访问量: 24 茶礼仪网

六堡茶之品牌价值(三)【现状篇】

六堡茶是侨销茶,近代除了在粤港澳消费,其他多是以外销为主,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说,其品牌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消费忠诚度。近年来,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六堡茶品牌的认知度得到较大提升,品牌价值逐年增大。然而,在与区内外乃至海外六堡茶友品茶论道,谈及外地茶人对六堡茶的诸多迷思,确也有值得业界反思的地方。

六堡茶靠什么立足江湖

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近9亿!

这是由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发布的《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的,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8.79亿元,在黑茶类中,由第三位跃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普洱茶。在整个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列第31位。在前两次发布的报告中,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分别为6.73亿元、8.3亿元,品牌价值三年净增2.06亿元。

在业态发展势头迅猛的今天,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更急需一个规范性、细致性、可操作的监管和充分体现竞争的自有公平的业态环境,主导产业稳健发展,这个直接考验着我们政府部门对六堡茶这个大品牌的建设水平、运作能力,也可体现出各相关部门在这项战略性系统工程面前的作用与得失。

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品牌价值

自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实施保护以来,梧州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并于2012年初,制定并公布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规定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专用标志的申请、受理、审核及批准、专用标志的使用和管理、保护和监督等内容。该“办法”的实施将会更好地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维护六堡茶的声誉和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推动六堡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地理标志保护的实施,对提升六堡茶的品牌价值起到了很大作用。以2012年的评估数据为例,在报告所评估的93个茶叶品牌中,拥有1类地理标志者占到56%,拥有2类地理标志者占38%,拥有3类者占2%,其中,还有4个评估品牌没有获得地理标志,但从不同的层面保障了品牌的区域公用性。评估品牌中拥有的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达63件、农产品地理标志2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0件。

随着梧州市政府《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发与试行,广西区内外以及国内的许多大型茶企予以高度关注,部分已经商洽落户苍梧工业园内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

近日,梧州市委市政府确定梧州茶博会暨2012年中国茶叶学会年会将于11月上、中旬举办,并表示要承办好2012年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茶博会,突出“中国名茶之乡”评选、地理标志、“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等活动,力争把它办成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文化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这些都将促进六堡茶产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大大促进六堡茶品牌的价值提升。

终端市场鱼龙混杂

六堡茶产业在迅猛发展,品牌价值在稳步提升,吸引了区内外、海外的茶人对六堡茶给予了高度关注。

中国是茶的故乡,名优茶品众多。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普洱茶、信阳毛尖碧螺春福鼎白茶安吉白茶、武夷山大红袍祁门红茶等等,无一不是身负绝艺而在“茶”这个江湖上的“扬名立万”的。六堡茶,作为黑茶的一个历史名茶,所要面对的除了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等黑茶,还有各大茶类的众多名优茶品,没有过硬的品质,难言竞争。

笔者爱茶,尤为喜爱六堡茶,热衷于六堡茶的品鉴研究。闲来与茶友们品茶的时候,笔者曾经多次出个这样的试题:让茶友们试举几个茶品名称,这些茶须能代表六堡茶典型风格,作为六堡茶“形象大使”,可以买来给初次接触六堡茶的外地茶友,让其对六堡茶有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当然,最好价钱也能让大众接受。

结果测试下来,很让人沮丧:在对茶品的推荐上,众口纷纭,莫衷一是,茶友间差异甚大,甚至一些资深茶人也往往看法差异甚大。本来,这也算是正常,本来品茶就是众口百味、各有偏好各有精彩的。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茶友是列举一些根本买不到的茶品,而对当前市场上现有的一些茶品,多持否定态度,甚至对一些知名厂家的茶品,也大多是表现出一种今不如昔的“怀旧”的情怀。

为此,笔者曾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发现相当部分茶友对目前市面上诸多的六堡茶品质评价欠佳。有感于此,有茶友感慨,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提升六堡茶品质研究方面的力度,六堡茶产业发展应在“提升品质打造标杆”下功夫,将其作为六堡茶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予以重视。

一直以来,对原种六堡茶的良种选育、品种研究缺乏投入,也缺乏真正的重视,而且,研究成果没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科研、生产工艺、品质的研究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只有真正通过优选良种、标准化而适合市场的工艺打造出优质的六堡茶品,做出六堡茶的高端品质标杆,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品质优化,才能够在“茶”江湖上立足,踏实地可持续地提升六堡茶品牌价值。

六堡茶文化有待开发

与外地茶友品茶,笔者说起六堡茶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外地茶友往往是惊讶之余,遂对六堡茶产生浓厚兴趣,并在一步一步了解六堡茶的古老工艺、茶船古道传播、岭南文化底蕴的同时,接受并喜爱上六堡茶。

不用讳言,茶已经从一种单纯的冲泡饮用的植物干叶,被国人赋予了更多审美文化追求和思想、精神寄托,消费茶叶的人,往往更享受其从物质享受到文化精神的转化和提升,六堡茶文化的内容与传播形式都要与时俱进。

一直以来,对六堡茶文化发掘、研究层面上,仅仅停留着一些很肤浅的表面和很陈旧的手法,传播一些王母娘娘播撒仙种、仙羊化为黑石之类的民间传说。这些粗糙的民间传说,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传播价值。但在网上搜索六堡茶词条的时候,仍是大量充斥着这种所谓的六堡茶民间传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六堡茶文化深层发掘和研究的窘境。

有外地茶友说,我们对六堡茶品牌的对外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没有充分显示出政府在品牌运作的主导能力。在外地一些茶叶专业市场,常常可看到各地政府所做的茶品形象宣传巨幅广告,包括一些名茶如祁门红茶、大佛龙井等,而鲜见六堡茶的推广。他们了解六堡茶,多是通过一些厂家商家在当地所设的门店,而且大多还不是六堡茶专营店,是兼营多种黑茶的一些商家。茶友直言,这与六堡茶在黑茶类中品牌价值排行第二的低位有点不相称,建议我市有关部门加大并持续地宣传投入、并给予六堡茶品牌更广泛的新闻信息传播,并在互联网上二次多次传播,提高品牌影响力。

行业缺乏规范体系

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政府的作用是制定规则,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体系,来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确保六堡茶产业能健康有序发展,鼓励自由竞争,过度的政府干预和保护,相反对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一位比较熟悉行业情况的资深茶人说,现在六堡茶行业协会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业内商家厂家缺乏整体意识,缺乏团结精神,把精力用于内耗、互斗,这对于六堡茶品牌的打造,规范经营、打造品质是不利的。

有很多外地茶友就六堡茶的工艺、种类和名称、编号相当迷惑,问过笔者很多问题,如,六堡茶有没有生茶?六堡茶是不是一定要放防空洞啊?六堡茶的编号代表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很有代表性,不把这些问题弄清楚,确实对茶友了解六堡茶产生障碍,甚至是会误导一些六堡茶爱好者。也有一些商家,利用一些工艺上或编号上的混乱,贪图小利,欺骗消费者,在编号年份、种类、品质上让消费者小小地上一“当”,殊不知,这小小的“一当”会使消费者对整个六堡茶品牌产生很大的负面效果,影响会是极为恶劣的。

事实上,六堡茶的业内也确实存在很多不够规范的名称和说法,需要行业协会牵头召集业内人士坐下来,细细研究,规范统一,如对六堡茶历史上形成的不同工艺的六堡茶、对农家茶、厂茶的称谓等必须尽快规范;对六堡茶晾置所使用的“茶窖”等叫法也应统一;对六堡茶的工艺表述、保健功效、存藏等业内也要有比较一致的说法。

很让外地茶友们迷惑的是六堡茶的花式多样的编号,各成体系各有一套,不便于认知,也不便于记忆。多喝几家的茶,各厂家各自的说法,各自的编号规则,让所有编号最后都仅仅剩下枯燥的数字。

国内茶业界众多例子显示,在发展现代品牌的过程中,有政策和制度层面的保障是必须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前人留给我们的六堡茶品牌这张牌打好,把六堡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做好,离不开政府的规范体系化管理,更需要有关部门和众多茶企茶商的团结配合,以基地、茶企、营销渠道为主体,均衡产业布局,以提升品质扩大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待续)

彭庆中 文/图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

有用+10
分享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一、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不管是在线下还是网上买茶,如果是第一次接触的店,最好把你的需求告诉老板,比如你过去喝什么茶比较多、喜欢浓郁还是清淡、想要买什么风格的茶,可让老板推荐,一个专业的茶店老板都会通过交流根据需求推荐出相对适合你的茶。为什么说相对呢?还是那句话,口味喜好是因人而异,推荐的茶不敢保证百分百让你喜欢,只是能接近你口味。

而在表达需求中,有些问题需要茶客们注意,避免描述不清晰得到不满意的结果。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老板,给我推荐款最好的茶?

问得出这句话的茶客,如果遇到喜欢下套的茶老板,被坑是大概率事件,何谓“最好的茶”,本无标准定义。一款茶,根据原料质量、工艺程度及后期陈化进行综合判断,是否达到应有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茶客再根据自己的口感偏好进行选择,对味的才是“好茶”。

对于茶客,建立基础的口感标准,而这种标准,是对于不同原料,不同工艺,不同年份的六堡茶,有大致的认知,同时,对一些不良口感,有起码的甄别能力。

在建立基础口感标准的前提上,适合自己的,便是好的。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老板,给我推荐款回甘好的茶?

表达你的需求时,不要把回甘纳入范围,茶的回甘是个很私人化的体验,每个人对回甘的感受也不同,它不比香气、滋味、口感来得直观。如果问茶店老板哪款茶回甘好,得到的回复基本是:都好。毕竟没有谁会说自家茶不好的话,所以在买茶过程中,问回甘无意义。

六堡茶是一定要买陈年的?

不一定,虽说六堡茶有“越陈越好”的说法,对于厂茶来说,有个2-3年的陈期,堆味、水味已经散去,口感已经是比较适口,现饮和收藏都可以;如果偏好花香和鲜爽的感觉,可以考虑购买新制农家茶和轻发酵厂茶,而这些特征陈茶不会有;买陈茶是高成本,低性价比,茶客需要理性对待,10年以上的陈茶谨慎购买(湿仓,造假),除非你有足够的经验。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实体店买茶靠谱还是网上买茶靠谱?

这没有绝对,实体店可以现场试喝,现场看到茶叶,觉得合适就买,不好就走人;而网上可以先购买茶样试喝,价格一目了然,但网上的茶叶图片就不必全当真。线上线下都有好茶叶,一棒子打死哪个渠道都不好。但总的来说,线上渠道成本比线下渠道低,价格也会更实际。

小结:

过去喜欢讲「人对了,茶就对了」,是说卖茶的人靠谱,茶就靠谱,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点没什么问题,但在对的人面前,还是要回归到具体品质。如果你对品质没有辨别能力,那想要买到对的茶确实需要一点运气。所以最好的方法,先购买少量试喝,即便最后不满意,当学费也不亏。买茶与喝茶一样,多喝多对比才知道什么是好,这个过程你的辨别能力也会渐渐有所提升。

二、别用耳朵喝茶

喝茶要理性,茶是用嘴喝的,不是用耳朵喝,别人把茶说得天花乱坠,最终还是得用品质说话。买茶也一样,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混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连茶商进山收茶都有被忽悠的情况,何况是普通茶客日常买茶。想要不被坑,少走弯路少花钱,除了提高识茶能力,其他与茶有关的信息或许能让你心里有个底。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价格

买茶不知该如何选择,只能先从价格上筛选,这是许多新手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购茶的方法并不是行不通,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但价格高不代表品质高,茶叶的价格高低反映的是它的等级和成本,而不是品质。这就为什么同一个品种,售价会有高有低,要看茶青价格,不同产区、不同等级的茶青价格不一样,而茶青价格直接对应的是一款茶的成本价,成本价可以通过制率计算出大概,即便茶叶做坏了,成本依然摆在那。如六堡镇的茶青,即使是夏茶,成本也是广西其他茶区的5-6倍。

还有同样一款茶在不同地区与不同销售场所,价格差异也会很大。买茶过程中不要只关注价格,价格高低的来源因素有很多情况,如果抱着「不到一定价格不买」「不到一定价格没好茶」的想法,真的容易被坑。

每个价位段都有性价比高的茶,不能简单地用价格去判断茶叶好差、便宜或贵。茶企、茶农不会因为普通茶青价格低就随便制作,没有谁不想把茶做好,品质做好是可以卖个好价钱的。而茶客要做就是在茫茫茶海中找寻出性价比高、适合自己的茶。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品牌

买茶无从下手的时候,除了筛选价格,茶客往往还会选择相信品牌,品牌茶各方面相对比较完善,尤其是业界知名的茶品牌,之所以知名,不仅是营销结果,更主要是它们有各自当家经典款的茶受到广大茶客认可。既然是经典款,那么品质也就比较稳定,要知道茶企把一款品牌包装茶每一批次都做到品质稳定是不容易的,谁都不可能保证每一批次做到一模一样,只能是尽量缩小差距。所以看一个品牌的茶叶是否靠谱,「稳定性」很重要。

其次希望大家明白,茶叶品牌有经典款,但不是该茶叶品牌的每一款茶都一样好,一样经典,有些品牌经典款与其他款的落差是天壤之别,选择品牌茶还是应清楚这一点,避免购买后发现与预期不符。而一些不被人熟知的小茶企,工艺到位了,制作出来的茶品质不比品牌茶差。我喝过最好的六堡茶,就是从农户家里面喝到的。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获奖茶

茶行业中的各类斗茶、茶王赛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质量良莠不齐。过去斗茶赛为的是茶农之间的交流,吸引外地客商,推广当地茶叶。而现在不断冒出的各类斗茶活动已经开始变味,越来越功利化,繁华的背后是名与利,高额的奖金,耀眼的奖牌,「镀金」后的茶叶身价暴涨。

一些斗茶活动是民间单位团体举办,花钱买奖的事已经不是秘密,但还是有许多人热衷于参赛。同时也使得市面上的茶叶开始往「金奖」「银奖」「茶王」等标签上靠,茶好不好不要紧,先用「名头」来镇住人。

斗茶本来是个很不错的活动,其中也有相对正规完善的斗茶赛,最终脱颖而出的获奖茶得主都是有实力的制茶人,然而随着各个大大小小的斗茶活动举办,水分也越来越多。如果你有幸喝到获奖的茶,不管是真是假,先忘记它身上的标签,简简单单地去喝它。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概念茶

每个种类的茶都有许多概念,六堡茶也不例外。市场上常见的有古法、高山、野生、纯手工茶等等,不一而足。我倒不是说六堡茶没有这些概念,事实上的确有,但在自身经验不足的前提下,建议还是少碰。

通常被冠以这些概念的茶,价格高昂。古法,何谓古法,口感与非古法的茶有什么差异;高山,多高的山才算高山;野生,你可知野生茶的外形及口感特征是什么;纯手工,现在还有多少农户是纯手工做茶。在你看到这些概念茶的时候,你心里一定要打一个问号,三思而后行。

小结:

这个市场从来不缺故事和概念,从树龄、年份、海拔到大师、文化、情怀等等无一不成卖点被提及。从营销层面,这无可厚非,但种种乱象也随之而来,我们无法改变这乱象,但作为茶客,可以保持理性。

三、储存茶叶有学问

六堡茶从采摘下来那一刻起就在变化,制作过程会产生变化,储存过程也一样在变。储存方式则显得尤其重要,存得好能给你带来惊喜,存不好就会影响到茶味甚至变质。

内行人教你买六堡茶

储存基础要点

干燥:

相对湿度在85%以上的环境下长期保存的茶品就可以称之为湿仓茶。所以,经实践并向其他地区的高手请教,存茶的相对湿度最好是在50%-75%之间,但这个范围并不是绝对不能超过的,短期内的越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阴凉、避光:

存茶空间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不超过35度为宜。茶品不能长期受阳光或者灯光直接照射,如果茶品长期有阳光或者灯光直接照射会变酸、变质。只要存茶的房间有稍厚一些的窗帘(最好用遮光帘),茶品放在紫砂缸、陶缸或者瓦楞纸箱内阳光不能直接照到的地方就可以了

适度通风:

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存茶的房间要适度通风;二是茶品的本身也要适度透气。具体来讲,存茶的房间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长期开一线窗户,也可以每天选择空气相对干爽的时间打开窗户透一陈子空气。茶品本身的透气认为如果放在紫砂缸、陶缸或者瓦楞纸箱内都会有一定的透气效果,再就是以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为一个周期,选择一个空气湿度低,干爽的时候将茶品翻翻,透透气。

无异味:

无异味指的是存茶的房间、紫砂缸、陶缸、瓦楞纸箱内不能有异常的味道,所以,存茶的房间不要燃蚊香,喷蚊子药,供佛、点香等等,也不能有香水、肥皂等其它有异味的东西。

其他注意事项:

1、新的六堡茶在蒸压后没有阴干透可能水份会超过13%,这会造成新茶含水量偏高,所以新茶到手后,最好是放在一个干燥、阴凉的环境下放一至二个月,等到干透后再放入紫砂缸、陶缸或者纸箱内。并且封茶时的房间内的相对湿度最好不要超过75%。

2、注意空调不要直接对着茶吹,存茶的地方最好不要正对空调或都放在空调下面。

3、南方连续阴雨天气和梅雨季度最好不要开窗或少开窗,并定期打开空调或者抽湿机除湿。

4、茶品存放地点离地面最好有20CM的距离,与墙壁也至少要保持10CM的距离。

5、不要把茶品直接包塑料袋,过度密封茶叶转化慢。

6、六堡茶集中放置比较好,群放群养。

小结:

存茶不发霉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最基本的目标。六堡茶最好是以自然法存之最佳,尽量不要过多人为干预,只是有些地域有些季节湿度过大,不得不进行控制。每年存一些品质好些的新茶,将来还是很有盼头的。

【茶船古道·境外行澳门篇】当年进入澳门的茶叶都要经过这个地方

7月24日,记者在澳门采访了南光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展京。

【茶船古道·境外行澳门篇】当年进入澳门的茶叶都要经过这个地方

记者一边采访赖展京,一边认真记录采访内容。

据赖展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澳门民生所需的各类生活用品都通过南光公司输入。其中,南光公司下属的南洋贸易有限公司负责茶叶等土特产的经销。该公司通过茶船古道运抵澳门的茶叶都在南光码头卸货。1974年,南光码头由初期的“石屎”码头扩建改造成为配套有岸吊的现代码头。此后,满载茶叶等土特产品的自行船停靠南光码头后,工人们便会利用岸吊机械将货品运上码头,使得货品的运输效率大大提升。

【茶船古道·境外行澳门篇】当年进入澳门的茶叶都要经过这个地方

赖展京与记者交流昔日南光公司运输茶叶等土特产的情况。

(龙天传、杨麦、苏爱清)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酒有酒令,茶有茶谜

古时宴会上饮酒有酒令助兴,喝茶自然也有相应娱乐,那就是茶谜。中国是茶的故乡,以茶入谜使茶多了几份情趣,而使谜多了几份茶趣。

茶谜在民间,尤其在一些茶区广为流行。如“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生动有趣的茶谜。民间制作的茶谜,往往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如以茶叶特征制作的茶谜:“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形象生动,猜而不忘。

酒有酒令,茶有茶谜

哑巴和尚的茶谜

自古以来,茶与僧有着不解之缘,那是因为中国茶道自唐陆羽始创,后大兴于世。而陆羽自小在寺院长大诵经学煮茶,成年后又与皎然和尚皆为忘年之交,所以可以说,中国茶道一开始就和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茶与佛教的最初结缘是为僧人提供提神醒脑饮品,后来僧人在寺院大量种植茶叶,促进了茶叶种植,制造,饮茶进步,也因此有不少僧人也熟谙茶谜。

相传江南的一座寺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嗜茶如命,与寺外一食杂店老板是谜友,平常两人喜好以谜对话。这天老和尚茶瘾谜兴大发,就叫哑巴小和尚穿上木屐,戴着草帽前去找店老板取一物,店老板一看小和尚装束就速取一包茶叶让他带回去。

店铺里的其他人看得那是云里雾里,不知道这老板是怎么看出老和尚所要何物,便纷纷上前问道,食杂店老板解释这是老和尚出的一道形象生动的“茶谜”,小和尚头上戴着草帽暗合“草”,脚下穿“木”屐为底,中间加上小和尚“人”,组合起来即为“茶”字。

酒有酒令,茶有茶谜

有朋自远方来,以茶谜相会

在我国茶区还广泛流传唐伯虎以谜会友趣闻。恰逢有一天祝枝山刚踏进唐伯虎的书斋,就被邀请品茶猜谜,唐伯虎笑着打趣说:“我正巧做了四字茶谜,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

说罢,他徐徐吟出谜面:

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

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不稍片刻,祝枝山得意地敲了敲茶几对他说:“倒茶来!”

唐伯虎料想他猜中了,就把祝技山推到太师椅坐下,示意家僮上茶。原来这四个字谜正是“请坐,奉茶。”

茶本是雅俗共赏之物,相对应的茶谜自然也如此,众人在猜到谜底后往往会会心一笑,这既增添了茶的韵味,也增添了茶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