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鉴别>普洱茶与青茶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与青茶有什么区别

2019-07-26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与青茶有什么区别

中国茶历史渊远流长,在历史的发展中,中国的茶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质量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普洱茶是黑茶,青茶是乌龙茶,首先它们有种类上的区别,那么普洱茶与青茶还有什么区别呢?

青茶,亦称乌龙茶,为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青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青茶只是总称,还可以细分出许多不同类别的茶。例如:水仙、黄旦、本山、毛蟹、武夷岩茶、冻顶乌龙、水仙、肉桂、奇兰、罗汉沉香、凤凰单枞 等,种类多样。青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署、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表现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普洱茶,属黑茶,主要产地是云南省。它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云南普洱茶为茶中之茶,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可长期存放、愈陈愈香。普洱茶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叶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种茶叶,茶多酚经研究具有养颜、增加皮肤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线,是皮肤的有效保护剂。

如此看来,普洱茶与青茶的区别,不仅存在于种类,还在于产地、口感、功效与作用等方面。

有用+10
分享

武夷肉桂茶有哪些加工工艺?工艺有什么特点?

武夷肉桂茶有哪些加工工艺?工艺有什么特点?

1.田间生产技术

配备纯种肉桂剪穗的母本园和专用苗圃,从剪穗母树取穗并结合幼树定剪取穗。育苗期细心科学管理,出圃的苗木务求纯度高、生活力强。做好建园基础,包括土壤深耕,表土回沟,施放基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幼龄期土壤覆盖。鉴于肉桂树姿较直立,定植后二年内可定剪2~3次,结合反复打顶和剪穗以培养树型骨架。采摘期茶树每年春后轻修剪,7~8龄开始适度深修剪,以后轻剪与深剪交替进行,有利控制茶株徒长,维护树势,推迟衰老,延长优质丰产年限。当地每年农历7~8月土壤耕作结合施用菜子饼、农家肥等有机肥或少量复合肥、灰肥。实施每三年一次挖山填土(客土)的武夷耕作法。不施用单体氮肥,单体氮肥会引起新梢生长过速,水分、叶绿素含量增高,不利做青,降低芳樟醇、香叶醇、吲哚等香气组成物含量,影响成品茶品质。

2.采制加工工艺

肉桂茶贵在奇香,制作工艺沿用武夷标准。要求晒青、做青程度适中,做青至杀青全过程保持“一路香”,香气由清香向花果香转化。

采制优质肉桂茶,同采制其它茶一样,取决于七个主要因素,其中四个与制茶小环境有关: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湿度(水蒸汽分压力)、空气速度和辐射温度;另外,还与茶鲜叶的老嫩、季节和原始含水量有关。即便是现行广为应用的空调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满足除空气温度以外的其它上述小气候环境。看天制茶仍然是肉桂茶采制的基本准则。

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的实践认为,针对肉桂茶的品种特性和成品茶的品质要求,肉桂茶制作过程应严格对青叶水分进行控制管理,掌握晒青适度,摇青多次少摇,使青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持续而缓慢地失水。

青叶自晒青至炒青过程中连续失去一定量水分,引起叶细胞膜透性变化,对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而奠定乌龙茶的品质基础有一定作用。所以,制作过程的失水是必要的;但是,失水同时也必须保水,而且要求缓慢地、持续地失水;这是因为青叶中的水分为天然溶剂,参与做青过程中一系列物质的水解氧化反应;如茶多酚的酶促水解氧化后转化成TF、TR、TB等溶解于茶汤构成橙黄明亮的主要物质;蛋白质、脂类、原果胶、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后形成的氨基酸、醇、酸、单糖等成为茶汤中可溶性呈味型和香型物质;叶绿素的降解、脱镁、氧化使叶色由青绿转变为黄绿等等。上述一系列水解氧化反应都必须水分参与。为了促使肉桂品种本身所具备的天然香气充分散发,因此,整个制作过程既要失水又要保水。肉桂初制过程掌握晒青的减重率,略低于其他茶树品种,摇青尤需多次少摇,也就是为了防止失水过多过快。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1)采摘驻芽中开面3~4叶采摘。根据肉桂品种营养生长较强、驻芽新梢形成较慢的特性。在大生产中,为了及时采摘,前期少量采小开面,中期大量采中开面,后期少量采大开面。采摘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以晴天午后3时采摘当天完成晒青,制茶质量最好。

(2)晒青晒青以均匀薄摊为原则。具体时间及程度“看青晒青”而定,以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顶二叶下垂(或一叶下垂),青气消失,减重8%~12%为度。随即移入青间摊凉0.5~1小时,目的是散发热气和使叶肉、叶脉间水分分布均衡。

(3)做青(摇青及凉青)这是决定肉桂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做青间的环境温度22℃~25℃,相对湿度约70%,保持新鲜空气。做青既按“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武夷传统方法,又按肉桂茶青叶的特点,多次摇青(5~8次)。每次摇青次数由少到多,依次递增;摊叶厚度,依次拼筛加厚,使香气缓慢而充分地发展。凉青时间(即每二次摇青之间的相隔时间)先短后长。具体时间及程度依靠手、鼻、眼感官综合观察,标准为青叶手握如绵的弹性感;鼻闻青气消失,由清香转花果香;眼看红边程度三红七绿。整个过程约需8~12小时。

(4)杀青和揉捻做青结束即投入杀青,要求最后一次摇青后40分钟内进行杀青,不宜堆放过久,以免堆叶发热引起发酵过度。锅底温度以250℃为适度。杀青程度掌握以香气显露、折梗不断为准。此时乘热揉捻至叶片成条。

(5)烘干拣梗分毛火、拣梗、足火三个步骤。毛火温度约130℃,时间12~15分钟。毛火后拣梗。足火温度约90℃,烘焙至茶叶含水量约6%~7%,即成毛茶。

(6)复火(炖火)足火后的毛茶是否需要复火,依不同销区消费习惯而定。如广东潮汕和山东北京部分地区,要求成品茶火功较足,毛茶须进行一道或二道复火(俗称炖火),第一次炖火80℃~90℃,6小时;特殊要求情况下,于第一次炖火后半个月进行第二次炖火,火温70℃~80℃,7~8小时,烘至茶叶含水量约5%。炖火后的成品茶具有焦糖香和耐冲泡的特点,但足火所产生的香味型物质,经炖火后丧失殆尽!

武夷市拥有众多珍贵稀有的优良茶树品种,但茶叶制优率不高,其要害是烘焙技术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经过毛火、足火的毛茶,含水量已达足干,不必再行炖火。如为适应部分市场需求,可试行以热处理代替现行的炖火工序。据报道,热处理很早就被食品工业广泛应用。热处理进行适当,对加速化学变化反应,促进新的香味物质形成,有着预想不到的作用。闽红工夫曾有专著和试验报告:足火之后的红毛茶(要求出焙时的毛茶含水量6%~7%),趁热(70℃~65℃)分装于周转箱内,层厚约20厘米,摇实复盖,堆放在50℃~65℃烘焙问内数小时,以毛茶含水量降至5%以下为适度。安溪铁观音由传统的重火、中火改为轻火,在做青、烘焙等技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岩茶刚做好很香,为什么过段时间就不香了?

岩茶刚做好很香,为什么过段时间就不香了?

有的香气高的岩茶,前期水没走干净,后期炭焙时没焙透,茶内含水率高,性状不稳定,非常容易返青。刚开始喝时或许很香,但过段时间喝味道与之前就会差别很大。

岩茶相对其他茶来说,多了做青和炭焙的特殊工艺,只有在这2道程序上做到位,茶性才会稳定,也更有利于后期加工和存放。

岩茶的香,除品种外主要源于工艺,青叶在制茶师傅的手中演化出了不同的效果,幻化出复杂而又迷人的重重香气。武夷山各处独特的小气候又使得茶叶生长带有特定的山场味。

许多岩茶品种,在香气上仅有零点零几分的差异,就连资深茶师也有可能看走眼、拿捏不准,也有个人喜好掺杂其中。仅从香气就能辨别出是哪个品种,实在是不靠谱。每个人的味觉不同,对于香气的敏感度不一样,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喝到相同的感觉。

岩茶只要做到香气馥郁干净、茶汤清楚就是一款合格的茶。而做熟焙透的岩茶更适合长期存放。

哪里产的乌龙茶最好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哪里产的乌龙茶最好

乌龙茶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地,以福建产量较多,品质也较好。乌龙茶的品种花色很多,许多是以茶树品种为名,按茶树品种单独采制。福建乌龙茶分为闽南、闽北两区,闽南产区生产的有安溪铁观音、安溪色种、安溪乌龙等;闽北产区生产的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岩水仙、岩奇种等。产东乌龙茶有凤凰单枞、水仙、乌龙、色种等。台湾乌龙茶有台湾乌龙、台湾色种等。其中以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的品质最优。台湾、福建产的乌龙茶最好!最正宗!

乌龙茶的产区分布

广东:主要产区为凤凰乡,一般以水仙品种结合地名而称为“凤凰水仙”。

闽北:产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建阳、水吉等地。

闽南:主要厂区是福建安溪县。

台湾:产于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宜兰等地县市,是台湾最早生产的茶的地区。

乌龙茶有哪些品种

乌龙茶有哪些品种?乌龙茶有哪些?乌龙茶品种可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茶叶,通常情况下可按产地、形态、发酵程度三个分类。

1、产地分布

按乌龙茶产地分布,乌龙茶可分为闽南乌龙茶(铁观音、奇兰等)、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大红袍等)、广东乌龙茶(凤凰单丛、凤凰水仙等)、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2、形态分类

按形态分类,有条索形乌龙茶(文山包种、凤凰单丛等)、半球形乌龙茶(铁观音、冻顶乌龙等)、束形乌龙茶(八角亭龙须茶)、团块型乌龙茶(水仙饼茶)。

3、发酵程度

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乌龙茶通常可分为轻度发酵茶,中度发酵茶和重度发酵茶。不同的乌龙茶,其发酵程度是不一致的,轻发酵乌龙茶摇青程度较轻,摇青次数少;重发酵乌龙茶摇青程度较重,摇青次数较多。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