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产自哪里

乌龙茶产自哪里

2019-07-28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乌龙茶产自哪里?乌龙茶以其独特品质赢得世人青睐,制作工艺遍传闽南、闽北、广东及台湾等地,近些年更传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但主要产区还是集中在我国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

乌龙茶产地-福建

福建对于中国茶叶而言是个福地,七大茶类中有五类都能生产,而且各自有品质优良的代表茶品。就乌龙茶而言,虽系一脉相传但闽南和闽北所产,从外形、香气到口感上都有所差异。闽北乌龙主要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一带,建瓯、建阳、南平、水吉等地区也有种植,闽北乌龙为发酵较重的乌龙茶,名品为武夷岩茶和闽北水仙,外形多为条索形。闽南乌龙主要产于福建省南部的安溪、永春、南安、平和、华安等地区,系发酵较轻者,一般以茶树品种命名,主要品种有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闽南水仙等,以铁观音品质最好、最有名气,外形多为球形。

乌龙茶产地-广东

广东乌龙又名广东单丛茶,主要产于紧邻闽南的潮州凤凰山一带,及饶平、梅州等地。据考证,广东单丛源于闽北乌龙,但因风土以及制作上的变化,广东单丛的风格与闽南闽北乌龙大不相同。主要品种有水仙、单丛、色种等,以凤凰单丛和岭头单丛品质最好,外形多为条索形。

乌龙茶产地-台湾

台湾乌龙产区比较广泛,几乎县县都有,主产区在阿里山一带的南投、台中、嘉义、花莲、高雄、台北等地区。台湾在早年间虽有野生茶树,但数量有限且没有经济价值。从福建引进茶苗及茶种栽培之后,才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台湾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也都是从福建学来的。但在后来发展中,制茶技术渐渐产生差异,对乌龙茶的命名也自成体系,因此台湾人口中的“乌龙茶”代表了很多意思。简而言之,台湾大部分的茶皆可称为乌龙茶(指半发酵的茶)。但是当地人并不这样说,他们将条形的称为“包种茶”;只把用乌龙品种所做,形状呈半球型或球型,茶汤为金黄或浅褐色的茶称为“乌龙茶”;用其它品种的茶来制作,即使做法一样,皆不叫乌龙茶,而是直接用其茶的品种称呼。

乌龙茶在台湾的名品有:文山包种、冻顶乌龙、木栅铁观音、白毫乌龙等。

有用+10
分享

乌龙茶那么香,你知道吗?

乌龙茶那么香,你知道吗?

乌龙茶神奇而浓郁的茶香很有可能是糊里糊涂,乌乌龙龙的被碰撞出来的。原本长在茶树上的只是鲜绿色的叶片,然而经过制茶师傅的巧手,最终变成了“茶中香水”,这过程发生了些什么?那么香是添加了什么东西吗?这一篇,为大家讲解“香高味浓”是怎样造出来的。

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乌龙茶由安溪劳动人民创制于1725-1735年,出现在红茶之后。制作乌龙茶的工序多而复杂,一环扣一环,加工过程调控要求精细,还需要熬夜。一份高品质的乌龙茶,是来之不易的。

其初制原理步骤如下:

鲜叶——晒青——凉青——做青(碰青/摇青+静置)——杀青——揉捻——干燥

这里要注意的是,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四大派别,它们的制工原理都是一样的,但各地方的实际工序和描述可能会有所差异。

下面我们说一说每一步骤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要那样做。

总之,制乌龙茶有两大目标——求香和求味,且要在同一个流程当中完成,这是一大挑战。许多时候,香气做好了,但味不行;味道做好了,香气可能又差了;香与味很和谐的走在一起且走好确实是不容易的。

01.鲜叶

鲜叶这个环节,一般指的是采摘鲜叶的意思。既然采,那摘不同的部位就有讲究。一般红绿茶摘的越嫩的越值钱,但青茶类却不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定成熟度的原料,那您还真做不出浓郁的乌龙茶香来。

乌龙茶的鲜叶原料要求较为成熟

那做乌龙茶要怎样采呢?从芽头往下数,一般要摘到第三、四叶,最理想的原料为芽头停止生长后的对夹叶,但兼顾采工能力,规模生产的大多采摘标准要求一芽三四叶。为何要摘这么老?道理也很简单,茶香其实不是凭空而来,需要有较多的前提物质——醚浸出物,浓郁的茶香大多是由醚浸出物转化而来的。

醚浸出物指茶叶的内含物中,能溶解于脂溶性有机溶剂醚(一般为乙醚)的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各种芳香物质、油脂、类脂、色素等。这些物质,或本身具有香气,如芳香油;或通过鲜叶加工过程的水解、氧化、醋化等作用,能生成新的香气成分,如油脂、胡萝卜素类等。

所以,为什么你压根喝不到单芽的乌龙茶,为什么有时买粗一些的茶闻起来更香,答案便在于此。

02.晒青

在乌龙茶的加工里面,需要把摘回来的茶青先晒一晒,白茶工艺当中又称为日光萎凋,其实都一回事。简单说就是利用太阳光线照射处理一下鲜叶,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一是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提高酶的活性,为后面工序中茶叶内含物质的催化转变创造更好的动力;二是利用太阳光的红外线加热鲜叶,促进鲜叶水分蒸发,改变细胞液浓度和增进胞膜透性,从而促使各种内含物质的有利转化。主要有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顺-3-己烯醇的异构化、脂肪醇的氧化、氨基酸和总水溶性糖的增加等等,对应的效果便是茶叶的苦涩味减淡、青味减少、果香增加以及醇甜感的加强。

是不是只有乌龙茶才适合晒青呢?当然也不是,其它茶采用晒青工艺也同样可以起到同等作用。要注意的是,晒得要有分寸,王汉生教授说:“阳光过于强热时不晒,阳光较强时不久晒。”不能一下子晒红晒死了。

03.凉青

晒完以后的茶青颜色已经发生改变,由一开始的鲜绿变得有点暗绿,芽稍的状态也由最初的挺立变得垂勾起来。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茶青收回到荫凉的室内进行摊放凉青。

凉青可以看作是萎凋的继续,前一步骤的晒青是日光萎凋,而移至室内是自然萎凋。其所进行的生化物质的转化还在继续,只是强度相比晒阳光弱下许多。

凉青可以使晒青时冷热不一的原料温度均匀起来,统一降回室温;也可以使叶片、叶脉和梗内的水分通过“走水”方式重新分布均匀,这两“均匀”便使得茶青的状态变得更为一致,只有原料均匀,后期的加工才好控制,最终的茶味才会变的纯正。

04.做青(碰青/摇青+静置)

这是做乌龙茶最关键最神奇的一个步骤,做青做好了,香味都好了,做青做不好,香味都不好。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做便是做法的意思,青便是指茶青;也就是说,不管你用什么做法,想办法把茶青变出好的香味来。

我们知道,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这个发酵指的是茶多酚的氧化。正常情况下,茶多酚被储存在细胞的液泡里面,它没办法接触到细胞外的氧气。要使得其可以被氧化,那便需要破坏细胞结构,让茶多酚能够跟胞膜外的氧气和氧化酶接触,这样才能达成氧化进程。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半发酵(一定的转化程度)意味着我们要破坏茶青细胞的一半(一定的比例)。

岩茶采用竹筛摇的做青方式

用什么办法来破坏茶青细胞呢?不同的乌龙茶差异亦较大,单丛用手“碰青”或“浪青”、岩茶用竹筛“摇青”、机器用摇笼则把茶青置入笼内“滚青”、实在没办法也可用竹篮或匾“抛青”。办法有很多,但道理都一样,就是通过让茶青动起来,叶片与叶片之间相互摩擦碰撞,部分破坏细胞,从而促使氧化发酵的进行。

一般碰或者摇时间不长,短就几分钟,长则半个钟;但碰完或摇玩以后,细胞是被破坏一些了,但其物质转化没法在这么短时间内充分完成,因此我们还需要给一定的时间让茶青转化到位。所以,做青的工艺,一般需要“做”和“静置”配合起来。

“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

做完一次再静置一定时间(一般为一个半至两个小时)被称为“做一轮青”。整个做青过程,一轮的转化是远远达不到“半发酵”、“三红七绿”的要求的,一般需要五轮至六轮,才能有足够好的香与味。这绝对是一个考验人的过程,需要整夜通宵看茶做茶,稍微有点懒惰都不行,师傅哪个厉害,在这一步已见分晓。

05.杀青

当做青环节完成,茶青转化到最理想的香气和滋味的时候,我们当然希望它就保持此时此刻的状态,不能让它再生变化,因为再发酵下去,物极必反,香味就要开始变差了。

那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固定下来吗?答案就是——把它炒熟!这一步骤称为杀青,原理是利用高温钝化茶青当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虽然茶多酚也可以跟氧气直接发生自动氧化反应,但缺少了酶的催化,其变化速度已经由“兔子”变成了“蜗牛”,所以也就相当于终止了发酵。

杀青很讲究温度与时间的组合,原则上要较快的把茶叶炒透,一般锅炒温度要求200℃-220℃,以短时高温以闷为主的方式,才能保证杀青效果。

在杀青的过程中,茶叶还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明显减少;

(2)鲜甜口感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增加;

(3)青臭气味大量挥发使花香得以显露;

(4)叶绿素a脱镁后茶青颜色变得暗绿。

在这一环节,经过杀青这么一炒,乌龙茶变得更加完美了,最终良好的品质也就有保障了。熬的一夜,在炒完这一刻,师傅终于可以稍作歇息,但茶还没最终做完...

06.揉捻/包揉

杀青完成的下一环节就是进行揉捻,由于乌龙茶大多采一芽三四叶较成熟的原料,很多时候趁热揉,茶叶会更容易成条。揉捻机原理上是模仿人手搓揉的动作,可以让茶叶慢慢卷紧成条索形,一般潮汕单丛和武夷岩茶采用揉捻的方式。

而包揉则是利用布块先把茶叶包裹成球状,接着把整个球放在平板机上滚、压,然后再把茶团解块打散,这个流程算包揉1次。每包揉一次,茶叶便会缩紧一点点,通过多次重复包揉,最终让茶叶缩紧成颗粒形。安溪铁观音和台湾的高山乌龙大多采用此做法,但又有区别,铁观音一个颗粒为一张叶片(干茶挑了茶梗),而台湾乌龙的一个颗粒则为连梗带叶的一芽三四叶。

揉捻或包揉在原理上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揉捻挤压力破坏细胞结构,从而促使细胞内外的物质相互混合接触,以利于干燥过程进一步引起协调和正常的化学变化,促进香味充分改善。

07.干燥

干燥是乌龙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除了把茶叶的含水量降到5%以下以利于保存之外,主要还利用热催化作用,增强茶汤甘醇度,以及提高茶叶的香气。一般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干燥,毛火温度高,足火温度低,具体方式可电焙也可炭焙。如今许多爱茶之人喜欢传统的炭焙茶,感觉香韵更好一些。

这一道工序完成以后,乌龙茶的初制已完成,毛茶就算是做好了,有些稍微挑拣一下就开始打包装出售了,如清香单丛;但有些则还需要继续进行焙火,挑拣、分级或拼配的精制工序才能上市,如武夷岩茶。

由以上工艺,我们大致可感受到,乌龙茶的加工是一个精细化调控的过程,促使内含物质的化学转化。这过程,师傅显得无比重要,利用好原料,在一环扣一环的步骤中,最终恰到好处的求得浓郁的香气和甘醇的茶味。

我们如是说:乌龙茶怎造?天时、地利、人和也!(

大红袍是什么茶?怎么区分大红袍茶的好坏?

大红袍是什么茶?怎么区分大红袍茶的好坏?

高温天气,无处可逃,到Miss.李家蹭茶去。开车门的一瞬间,热浪扑面而来,我与烤羊肉串,只差一撮孜然的距离!赶早不如赶巧,正好碰上Miss.李在泡大红袍。此时喝一杯热茶,毛孔能快速打开,将身体的热气都排出,远胜过一杯冷饮。为解渴,我可是拿出武松大碗喝酒的气魄,一口闷了手里的这杯茶。我,后悔了。

一杯茶下肚,顿觉四肢麻痹,天灵盖都在颤抖。这茶,又苦又涩又麻,与中药没太大差别。Miss.李一定是嫉妒我比她高、比她美,所以才来了一杯这么“报复性的茶”。事实上,是麻花想多了。

Miss.李:“泡到第三冲,味道淡,于是坐了个杯。”

李麻花:“我的天,第三冲就要开始坐杯,这大红袍的品质,也太差了吧。这种茶,你怎么还喝得下去?来,我带了茶,老丛水仙,你这茶赶紧倒了,别折磨舌头……”

明显见Miss.李嘴角抽了抽,东拉西扯几句,找了个送茶的借口,遁。望其背影,忧心忡忡。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小妮子咋喝茶没一点长进呢,白白浪费了我那么多好茶。忽而,我想到了群里的那些好友,他们每天是不是也受这些劣质茶的折磨,还把它们视为珍宝?

也难怪会有茶友问:“优质茶和劣质茶,该怎么判断呢?”

其实,岩茶是一款很直白的茶,种种细节均能体现一泡茶的品质高低之别,优劣之分。如何判断岩茶好与坏?首先要了解劣质茶与优质茶的特征。劣质茶有哪些特征?

特征一:香气落得快

何为香气落得快?前一冲,还是花香馥郁妖娆,芬芳甜美,下一冲就成了香气寡淡,病恹恹,仿佛花香从来没有来过一般。这种香气落得快的特征,喝外山茶时遇到概率高,尤其是一些高香的品种茶,落差感非常强烈。如去年喝到的一泡金牡丹,那前两冲的栀子花香,十米开外都能闻到。喜不胜收,仿佛捡到了一泡宝茶。喜滋滋地泡第三冲,香气明显依旧妖娆芬芳,心情更加激动,难道真的捡到宝了?结果到了第四冲,香气就像坐过山车,一落千丈,丝毫没有前三冲的热情与奔放。前三冲的惊喜,全成了泡沫幻影。品质不佳的茶,香气才会有如此大之落差。

特征二:香气不落水

香气不落水,即在香气只是轻微地漂浮在茶汤表面,如泡沫,一触就破。要判断香气是否落水也很简单,就是喝一口,体会口腔里的感觉,感受汤水里是否有香气即可。劣质茶,香与水分离,只有入口的片刻有微弱的香气,其余时间,丝毫体会不到香气的存在。即便是用力啜茶,也只有微弱的香气出现,叶瘦花残。

特征三:极不耐泡

茶耐泡与否,亦是品质的一种体现。品质好,耐泡。品质不好,耐泡程度欠佳。如Miss.李今天喝的大红袍,从第三冲开始坐杯,第五冲彻底没味道,这是属于非常不耐泡一类。常言道: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所言非虚。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等好茶,品质突出,耐泡程度惊人,通常能泡到十五冲。如果把冲泡次数视为马拉松比赛,好茶必定可以笑傲江湖,轻松夺冠。劣质茶,只能沦为配角,担当绿叶角色。

特征四:苦涩难耐

劣质茶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缺陷——茶汤苦涩。品质比较好的岩茶,只有在长时间坐杯(茶水浸泡超过2分钟)情况下,才会有苦涩感。而劣质茶,即便是5秒快出水(注水出汤5秒完成),也拯救不了它苦涩的汤水,摆脱不了魔咒。一喝,当真会有头皮发麻之感。且舌头好像被覆盖上了一层薄膜,不透气,丝毫感受不到茶汤的味道与香气。遇到苦涩的茶,宁愿喝白开水。

特征五:汤水薄、淡

劣质茶,汤水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清汤寡水。清汤寡水,即茶汤粗淡没有味道。这种茶汤,喝着就像白开水里扔了几片茶叶,有一丝游离的茶香,薄弱的味。但它的茶汤,只是水,没有内容物可言,喝着很清淡。

大红袍是什么茶?怎么区分大红袍茶的好坏?

劣质茶,那就是徒有一副皮囊,无灵魂,空洞而丑陋。那优质茶有哪些特征?

特征一:岩韵明显

优质岩茶,它有韵,有骨,有香,是一款内外兼修的茶。论香气,花香明晰,高扬,芬芳,馥郁,品种香突出。论口感,醇厚、饱满、充实、丰盈。有岩韵的茶,证明它生长环境好,工艺好。岩韵越显,品质越突出。

特征二:香气落水

香气落水,即茶汤里有香。如水仙的兰花香、丛香;肉桂的辛锐桂皮香,果香,花香;黄玫瑰的玫瑰花香……这些除了在盖子上能闻到,在汤水里同样能存在。好茶,香气极为妥帖地落在水中,与水融为一体,难舍难分,从入口到咽下,甚至是回甘,都带着遒劲的香气。好茶,香气不仅在盖子上,更在汤水里。

特征三:香气丰富且持久

优质岩茶的香气,要符合两个特点。第一:丰富;第二:持久。香气丰富,意味着岩茶中的物质含量高,各类芳香烃、芳香醇物质多。丰裕的物质,才能形成多层次的香气变化,才会有花香、果香、桂皮香茶、丛香、木质香、粽叶香等香型的存在香气持久,即香气持续时间长。香气持久度越高,其品质越好。若是从第一冲开始,至冲泡结束(至少泡十次),岩茶的香气依旧坚挺而持久,张扬而清晰,这样的茶,品质不会太差。

特征四:汤水醇厚

优质岩茶,它的汤才能称之为“汤”,水中是有丰富的内容物,喝在嘴里,有浆感。入口,舌头瞬间被物质所包裹着,如同燕窝的口感,细腻,纯净,柔和。用舌头轻轻掂量、推动、搅拌汤水,能明显体会到水中是有物质存在,它还能和你互动,挑逗着味蕾。汤水给人的感觉,如同意大利手工巧克力在口腔里融化后的触感,富饶、充盈、醇厚、甜美、惬意。有时候甚至会词穷,只想用“好喝”二字形容,大脑不愿再思考,只想接着喝第二杯。一切尽在不言中,干了这杯茶汤。

特征五:耐泡,十泡有余味

优质茶最不可忽视的一点——耐泡,超耐泡!每冲泡一次优质茶,你就会刷新对“耐泡”的定义。有人说,岩茶冲泡8次,就算耐泡。不,那是你没喝过老丛梅占。有人说,岩茶冲泡10次,就算耐泡。不,那是你没喝过牛栏坑肉桂。有人说,岩茶冲泡12次,就算耐泡。不,那是你没喝过慧苑老丛水仙。耐泡的茶,总是会带给你悸动、期待,以及未知的惊喜,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泡邂逅的优质茶,它到底能泡多少次!

后记

古语有云,一山难容二虎。优质茶与劣质茶,在茶客眼中,便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有了优质茶的存在,便无法忍受劣质茶。优质茶,是茶友心中的碧玉,可屈尊求好;劣质茶,是拙劣的东施效颦,避而远之。若要形容优质茶,有太多太多溢美之词。于麻花而言,优质茶,是陌生人如玉,是君子世无双。而劣质茶,不过是一个字——差。

乌龙茶有春茶与秋茶之分吗

乌龙茶有春茶与秋茶之分吗

一年四季又一轮回,转眼又到了秋天,到处是落叶缤纷的美丽景象。如今,茶叶正在火热上市,大家也都纷纷购买。在福建地区,最为受欢迎的当然是乌龙茶。那么,乌龙茶有春茶与秋茶之分吗?

首先来说说春茶与秋茶是如何区别的。我国大部分茶区,季节分界明显,一般每年3-5月份采摘和制作的茶叶,称为春茶。 一般6-7月份采制的茶为夏茶,因夏季气温高,有利于茶多酚的合成与积累,茶叶苦涩味较重,适于做成品红茶。一般每年8-9月份采制的茶叶为秋茶,因秋高气爽,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所以秋茶品质最佳,茶香、口感都是最好的。

再者,中国的茶一般都有春茶、夏茶、秋茶之分。那么乌龙茶当然也有春茶与秋茶之分。目前,我们常见的有安溪铁观音的春茶与秋茶,大红袍的春茶与秋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