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你品过三大乌龙茶吗?

你品过三大乌龙茶吗?

2019-07-28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安溪观音、凤凰单丛,被列为乌龙茶的三大名品系。虽然在发酵制作上异曲同工,但是气味却迥然不同。由此,很多人以为这三者根本不同于一个茶系。

   武夷岩茶、安溪观音、凤凰单丛。就香气而言,武夷岩茶大经袍的“香”在醇厚,回味悠远,香不在面上,而在水中;铁观音的“香”在馥郁(浓厚),甘醇清滑;凤凰单丛的“香”在霸道,气味浓烈。三种香气三种口味,以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如大红袍,也只会偏爱其中的一种而已。

有用+10
分享

中国青茶的分类

中国青茶的分类

(图片来源:网络)

乌龙茶(英语:Oolongtea),亦称青茶,在中国,乌龙茶茶叶加工分类上属于绿红黄白黑青六大茶系中的青茶,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绿叶红边,既有绿茶的鲜香浓郁,又有红茶的甜醇。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是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在中国大陆,乌龙茶等同于青茶,青茶即是指乌龙茶,并被视为青茶的商品名称。名茶如福建的铁观音和台湾的冻顶乌龙即属此类。台湾乌龙茶是专指用“乌龙茶种、并以乌龙茶方式加工”的茶种。在台湾,如铁观音、包种茶之类的茶,不被视为乌龙茶。

名称来源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绿茶,但是浓香可口。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也有说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实乌龙茶名字应该还是来源于茶叶的形态,茶叶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如乌龙入水。故而得名。不论由地名而来还是由茶树品种名而称的乌龙茶,只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称为乌龙茶,包括乌龙品种及其他著名品种,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青茶的分类

青茶按产地不同,可分为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

历史

乌龙茶则起源于北苑茶,武夷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唐末已产茶,而宋以及其后产量扩大,逐渐采用半发酵的制法。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现在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指称的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台湾包种茶、乌龙茶系列的各种半发酵茶,产地大致集中福建、广东二省,所用的茶叶的茶树品种与制茶方法十分多元化,除灌木外,甚至有部份使用小乔木种。

台湾

但在台湾青茶类,包括:包种、铁观音及乌龙茶,其实都属青茶制法,但按发酵程度及揉捻成型方式的不同,乌龙茶在台湾被用于专指一特色品种。被搓成长条状、轻发酵的包种茶,以及以铁观音树种、重发酵重烘焙、搓成球状的铁观音,在台湾都被归类在乌龙茶以外,甚至知名的东方美人茶(即椪风茶、膨风茶,重发酵重烘焙)亦不被民间视为正统的台湾乌龙茶。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制作程序有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锫。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大类。

常见种类有:

1、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武夷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2、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3、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4、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木栅铁观音等。

异味判断

烟味:易判定,主要出现在焙茶环节出现走烟现像。如:焙笼焙茶里茶未掉入汤火中。

青味:非清香。指茶叶中的青草味。主要是因为发酵不到位产生。

馊味:类似于变质饭菜的味道。产生原因:茶青在运输过程中受热。也称夏秋味。是夏秋茶所具备的一种特征。也是辨认夏秋茶的标准。

焦味:类似于炒豆子的味道。主要是杀青过程中,茶叶炒焦而产生。

反青味:茶叶保存过程中受潮产生。

水味:白开水的味道。通称水气,指茶叶焙火未到位,水份存在于茶叶之中而产生。初学者不易判定。

乌龙茶炒青两个基本知识

炒青是乌龙茶、青茶制作的一个特有工序。通常在茶叶采收后,用微火通过人工的揉捻使得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

乌龙茶炒青两个基本知识

知识一:炒青的具体表现
炒青具体表现为对凋萎、摇青、作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步脱水、发酵,接下来的炒青程序在大铁锅中缓缓升温,在温度不超过约80度C以前,茶叶持续发酵、超过一定温度后茶叶中的酵素被高温停止氧化作用(此一作用类似绿茶类的杀青),中间配合上适当的揉捻动作,使茶叶变成黄绿相间的成色。其中的绿色是保留下来的叶绿素、黄色则是初步氧化产生的茶黄素、红边则是完全氧化产生的茶红素;其中的植物蛋白也发生了程度不一的水解。炒青是一道极为细致的工艺,决定茶叶制成后品质的好坏,是难以大量生产的一门高度艺术。

知识二:炒青的技术分类

炒青技术分为人工炒青和机器炒青。

人工炒青茶叶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炒茶师父的敏锐度及经验,所以具有高温炒青、闷炒为主、快速短时等特点。

1、高温炒青:在炒青过程中,叶温升高,酶促活动迅速增强,炒青温度每升高10度,酶活动性增加一倍,为了制止茶青在炒青中迅速红变,应在最短时间内把叶温提高到70度以上,因而炒青应有一定的高温。

2、闷炒为主:炒青方法要以闷炒为主,稍配以扬炒。闷炒能使炒青叶充分吸收锅的辐射热能,也利用了叶间的水蒸气热能,升温快,受热均匀,在三、四分钟内达到叶温70度以上。茶叶炒青时许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但是如果含水量过多,应适当配以扬炒,只闷不扬会使叶间水蒸气过多,青草气味不能充分散发,茶叶会带有青味和水闷味,并呈枯黄色。

3、快速短时:因炒青时温度较高,所以炒青叶在锅中升温快,三、四分钟叶温可达70度以上,为避免茶叶炒青过度及焦灼,须在短时间完成手工炒青过程。

乌龙茶炒青两个基本知识

机器炒青分为手摇炒青和滚筒杀青。

手摇炒青

即在在炒青锅上配有一个炒青把手,锅筑成斜状,锅辟成内弧形。手摇炒青机工效较高,可与六四式木质揉捻机配套,但炒青时,由于翻抖多,失水也多。因此,需要注意投叶量要适当,翻炒要均匀,转速应掌握快、慢、快。炒青过程中,应注意闷炒,减少叶子在锅中的抖扬散失水份过多,在秋茶或粗老叶炒青时,还可用遮盖灶顶等方法,以减少水份蒸发。

滚筒杀青
以加热滚筒的圆筒方式炒青。青叶在筒中翻炒均匀,每次投叶量多,工效高,使用上应掌握:投叶量适当,太多则翻炒不均,升温慢,炒制时间长,太少则升温快,散失水份多,叶易焦灼,进出叶要快,使炒青程度一致,吸风散热要保持适量的水份结合,含水量多,发酵不足和投叶量多时宜适当吸风,含水量少,投叶量少和发酵充足的炒青叶要少吸风或不吸风。

因做青适度的鲜叶,水份和内含物质已转化到一定程度,达到了乌龙茶的内质要求,必须及时迅速地抑制酶促作用,否则,做青叶继续发酵,红变过度,产生不利于茶汤的褐色物质。所以炒青最主要的作用是迅速、彻底破坏酶的活性。同时,为茶叶塑型也是炒青一个独特的作用。

瘦身好伴侣黑乌龙茶试饮体验

幸福幸福,正在为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成果开始日渐活泼、发生发胖烦恼的时辰,居然收到三得利的黑乌龙茶的试饮。

三得利黑乌龙茶

之前一向在喝三得利的乌龙茶,味道不错,由于是无糖的,中国十大名茶,总认为有一点涩涩的感受,以是只有吃了很油腻的工具的时辰才会实行,这次看到黑乌龙茶,以为味道应该越发重一些,未敢实行。

试饮,那是必需尝一尝的。

看着瓶子里黑黑的饮料,鼓足勇气来一口,中国十大名茶,恩?味道不错,一点都不苦涩,进口出格的揉,很爽口。细细的咀嚼尚有一点点的回甜,但不似沏茶那么明明,超等棒。

晚上去吃麻辣香锅的时辰带上了一瓶,管处事员要了些冰块,绝配!由于是无糖型的,以是根基不怎么占肚子,喝完了没有涨肚的感受。反而认为吃下去的工具没那么油腻。早年吃麻辣香锅可能烤肉一向都是配着酸梅汤、王老吉,固然爽口但由于太甜腻了,不是出格的解渴,并且甜味饮料轻易涨肚还发胖。

据讲解,这款350ml黑乌龙茶将乌龙茶聚合茶多酚含量进步到245mg,其浓度更是平凡乌龙茶的2倍。比传统乌龙茶含有更多的茶多酚,可以克制脂肪接收,轻松解油,正得当会餐。

爱不释手,此刻是我对这款产物的独一感受。此刻天天午时必喝一瓶,去去油腻也康健一番。

懒得行为,又喜好暖锅、烤肉、麻辣香锅的姐妹们,我们真的找到了一款超值的饮品,康健又有用,浅显好味道。在这个春天,爱美的都会白领们在餐中餐后饮用一瓶,再也不必在美食与忌口之间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