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鉴别>教你识茶:福建台湾乌龙茶的区别

教你识茶:福建台湾乌龙茶的区别

2019-10-18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相传,台湾乌龙茶先由武夷山传入,制法以武夷岩茶制法为蓝本,后由安溪引进茶种,聘请茶师传授制茶技艺。可以说台湾乌龙茶是吸收闽北与闽南制茶的技术。它们在采制原理、加工程序上是基本相同的。但由于台湾茶叶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外销为主,它在焙火、精制加工、包装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从而使台湾茶在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加工粗细等方面都与福建乌龙茶有所差异。

  福建乌龙有闽南和闽北两种乌龙茶。闽北乌龙主要体现“岩韵”,以大红袍为代表。闽南乌龙主要体现“音韵”、“花香”,以铁观音为代表。外形也不一样,北乌龙多以条索状,发酵度较高;而南乌龙多以颗粒状,且粒粒紧卷,沙绿油润。

  台湾的乌龙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台湾乌龙,一种是台湾包种茶。包种茶是台湾的特产,也是目前台湾生产的乌龙茶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它是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茶,发酵度与闽南的清香型铁观音接近。主要代表有条形的文山包种和半球形的冻顶乌龙。而台湾乌龙则是乌龙茶类中发酵程度最重的一种,也是与红茶最相近的一种。优质的台湾乌龙茶芽肥壮,白毫显露,茶条较短,含红黄白三色,茶色绚丽,汤色橙红色,叶底淡褐有红边,叶片完整,芽叶连枝。台湾乌龙茶的名品白毫乌龙被誉为“香槟乌龙”或“东方美人”。

有用+10
分享

两岸共研乌龙茶传统工艺

16日,“海峡两岸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研究会”和“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揭牌仪式举行。副县长洪龙参加揭牌仪式。

海峡两岸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研究会旨在推动海峡两岸共同保护传承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提高铁观音优质率,推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揭牌仪式上,慧芳茶叶生态有限公司与台湾中正大茶签订海峡两岸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长期交流合作协议。

近年来,为培育茶业人才队伍,我县成立多个大师工作室以及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研究会,创建一批批科教实践基地与传习所,进一步推动人才“港湾计划”有效实施。众多茶人期待,借助系列场所广泛开展活动,使之真正成为茶业人才学习、研讨、传承、培养和推广的“茶香港湾”。

乌龙茶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人生也不外乎如此

乌龙茶有它的生命周期吗?当然有了!其实乌龙茶和人一样,一生所经历的时期是相似的。福建乌龙茶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捏?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

其实可以从制茶流程看乌龙茶的一生

“幼年时期”的福建乌龙茶——嫩芽

幼年时期的乌龙茶,还只是个小嫩芽,和小孩一样,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茶农的精心呵护,更需要光照、水分、土壤等养分的供养。

“成年时期”的福建乌龙茶——鲜叶

符合福建乌龙茶鲜叶的采摘标准:形成驻芽的叶子采2~4叶。即可完成乌龙茶的“成人礼”了。此时的乌龙茶进入了人生新的阶段,准备开始一段全新的、充满挑战的制茶之旅。

“青年时期”的福建乌龙茶——毛茶

青年时期的乌龙茶就好像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体验过晒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和毛火等初制工序后,总算制成了可以饮用的毛茶。可是因为涉世未深、经验不足,导致青年时期的毛茶心还不够静,火气比较大,遇水容易冲动,喝起来上火。

“中年时期”的福建乌龙茶——精品茶

从毛茶经过拣剔、风选和文火慢炖(焙火)等重重关卡历练出的精茶,正如中年人一样,生活阅历丰富,成熟稳重,韵味足。这时候再品它,刚刚好。

“老年时期”的福建乌龙茶——陈茶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进入老年时期的乌龙茶,存放得越好,放的时间越久,陈味越足。口感更加醇厚,甘甜不苦涩。

从始至终,陪伴乌龙茶度过一生的,有茶农,有制茶师傅,还有热爱福建乌龙茶的你们。

乌龙茶知识连载十一


武夷茶之成名不单是其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精细的制作工艺、优良的品质特征,更有以其众多武夷名丛传闻于世。武夷岩茶驰名环宇与岩茶之王,武夷名丛是分不开的。清咸丰年间(1851-1861)武夷岩茶全盛时期,出现了铁罗汉、白鸡冠、大红袍、水金龟、半天夭、不知春等名丛。武夷肉桂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一跃而起,成为岩茶极品中的新贵;一花独树压倒群芳,成为极品之冠。名丛是从“菜茶”中选育而形成的。武夷菜茶是一个极优良的小叶种资源中有性群体,亦是国际上所公认的“武夷变种”代表,名丛就在这个群体中由茶农及僧道文人墨客近千年的努力选育出来而张扬光大的。

从“菜茶”原始品种的有性群体中,经过反复单株选育,积累了名目繁多的优秀单株。经过单株选择,分别采制,质量鉴定,最后以成品茶质量是否优质为标准;(这是武夷茶区选育技术的独到之处)发现异单株,经过反复评比,依据品质,形状、地点等不同特征命以“花名”。由各种花名中评出“名丛”,在普通名丛中再评出武夷四大名丛。单株选育命名工作,在宋朝就已开始,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提到“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刘靖的《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天游观,观前有老茶,盘根旋绕于水石间,每年发十数株,其叶肥厚稀疏,仅可得茶二三两,名曰洞宾茶。”陆廷灿《续茶经》说:“五曲朱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出时,香逾他树,名叫‘臭叶香茶’;又有老树数株,云文公手植,名曰宋树……。”元朝名丛有石乳(周栎园《闽小记》),白鸡冠相传于明朝。见于清朝的有不知春(姚衡《寒秀堂笔记》),肉桂、木瓜、素心兰(蒋蘅《武夷茶歌》)松际,老君眉(《闽产异录》)雪梅、红梅(许赛翱《茶歌》),大红袍以及白桃仁(《福建民生地理志》),民末清初则是“水金龟”以后大都为茶商山主,以名丛奇货可居,加速名丛的出现。公元1921年蒋希召在《蒋叔南游记》中说:“武夷产茶,名闻全球,土杂砂砾,厥脉甚瘠,以其踞于深谷,日光少见,雨露较多,故茶品佳;且其种亦自有特异者。茶之品种,大致为四种,曰小种,其最下者也,高不过尺余,九曲溪畔所见皆是,亦称之曰半岩茶,价每斤一元。曰名种,价不相同,每斤四元。水仙叶大,味清香,乌龙叶细色黑,味浓涩。曰上奇种,则皆百年以上老树,则另立名目,价值奇昂。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岩)不满一斤,天游(岩)亦十数两耳。武夷名岩所产之茶,名有其特殊之品,天心之大红袍,金锁匙;天游之大红袍,人参果,吊金龟,下水龟的毛猴、柳条;马头岩之白牡丹、石菊、铁罗汉、苦瓜霜;慧苑的品石岩的金鸡伴凤凰、狮舌;磊石岩的乌珠,古壁石;止止庵的白鸡冠;蟠龙岩的玉柱、一枝香;皆及名贵。此外有金观音,半天鹞(夭)、不知春、夜来香、拉天吊等等,名目诡异,据统计全山将达千种。”这些都说明武夷茶区选育名丛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自宋朝至明朝数百年之积累,迨到清末武夷茶盛期,产生“四大名丛”以及半天鹞(腰、妖、夭)、不知春、金锁匙、白瑞香、白牡丹等都负盛名,并非偶然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