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功效>焙火在岩茶工艺中的作用有哪些?

焙火在岩茶工艺中的作用有哪些?

2019-03-29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焙火在岩茶工艺中的作用有哪些?

7月的到来,武夷岩茶精制进入最后阶段。

焙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香气和韵味的关键工艺,也是武夷岩茶锻造的最后一道工艺。

至此,武夷岩茶完成从一片青叶到一泡成茶的蜕变。

一、焙火的作用

历史上,岩茶焙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过去焙火时,要计算岩茶到达销区的路途时间和销茶时间,决定火候的处理程度。若新茶到达销区上市时,火功刚好退尽,茶叶销完还未返青,那么这种火功就是处理的最好的。

目前来看,焙火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蒸发水分,延长保质期

茶叶由于本身结构疏松,并且许多内含成分多带有羟基等亲水基团,因而茶叶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茶叶水分达到一定程度后,霉菌开始出现,茶叶会逐渐发霉变质,进而失去饮用价值。

2、杀菌,降低农残

茶叶中存有微生物,包括霉菌、蘑菇菌和酵母菌等。霉菌是茶叶霉变侵污的标志。一般在160℃以上可杀灭霉菌。另外,含有农药残留的茶叶,也可通过用高温促使降解和挥发,减少残留。

3、调和拼配原料

茶叶拼配原料经过烘干,可使各品种、各路茶香味归一,起拌匀调和作用。

4、增固香味,改变品质

初制茶中常常伴有臭青味、苦味以及储藏不当而带来的的异杂味和陈味,所以通过一定温度的焙火,能使茶叶滋味变得纯正,增加新鲜感,恢复火香。

5、增进香色和熟感,满足销区不同口味

岩茶讲究“文火慢焙”,求其火候足而不露,用以衬托岩韵。

焙火在岩茶工艺中的作用有哪些?

二、焙火的原理

有资料显示,木炭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能自动调节湿度,对硫化物、氢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学物质起到吸收、分解异味和消臭作用。其产生的负离子有穿透能力,能净化空气,改善空气品质。木炭放射出的远红外线,能使物体产生微热。传统古法炭焙的茶品质远远优于现代机焙的茶。

就目前掌握的生化知识来看,焙火过程的主要原理包括:

1、脱水糖化作用(熟化)

岩茶焙火时可使糖类、氨基酸、果胶质都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故有焦糖香、蜜糖香等。

2、异构化作用

烘培的热力,使带青气的低沸点物质大部分挥发散失,并使儿茶素产生异构体,增加游离型儿茶素及反型青叶醇含量,此反应可以弥补前期工艺的一些缺陷,使口感更佳。

3、氧化作用

岩茶焙火促使儿茶素、醛类、醇类氧化分解与氨基酸结合成为新鲜香气,形成新的工艺香。热力促使茶色素氧化转化,对成茶色泽、叶底和汤色浓度起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在足火最后几分钟不能缺氧,茶叶出烘后应及时通风摊凉,保证供氧充足,摊凉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引起水闷味和香气大量散失失鲜。

4、后熟作用

从茶叶烘干趁热装箱,直至品质未出现陈味之前这段过程称之“后熟作用”。后熟作用的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为取得的良好后熟效果,茶叶入储藏含水量掌握在6%-8%为最佳。

焙火在岩茶工艺中的作用有哪些?

三、焙火的技术要求

火候,实际是指使茶叶内产生热物理化学作用的程度。

火候能影响干茶外形、色泽、汤色、叶底以及耐泡度。火候掌握适当可以弥补茶叶品质某些不足,掌握不当则会降低岩茶品质,甚至变成焦味等,因此高明的焙茶师可以利用焙火技术将茶叶的品质提高一个档次。特殊品种的茶叶,火候掌握恰当,能衬托特殊的香韵特征。

焙火原则:

茶叶烘焙以“文火慢炖”为好。茶叶越高级越需文火低温长焙,低档茶和茶头可适当提高温度。炭炉刚生火时,炉温高且生杂味,常用来焙茶头及低档茶,中期炉温较低且平稳,用来焙高档茶。火温过高,茶叶芳香油挥发过多。固定作用减弱,香气降低,同时热化作用过激,一些可溶性物质会转化成不溶性物质,轻则使茶叶外形色泽枯暗,茶汤滋味变淡,重则产生焦味失香。

实践证明,茶叶的蜜糖香及其他一些香气的形成,常产生于低温长焙过程,低温烘焙还有促进糖的焦化作用,产生麦芽糖的香味。

火味能掩盖岩茶的很多优点和缺点,所以在品饮岩茶时也不是焙火程度越高越好,最佳状况应该是有火功香而没有火气和火味。

焙火程度低的岩茶,外观偏黄绿,香气高飘,滋味清爽,茶汤偏黄,有时带浑(足火后转清澈),叶底偏亮。焙火程度高时,香气馥郁悠长,滋味醇滑,汤色偏橙红清亮,叶底偏暗。

焙火在岩茶工艺中的作用有哪些?

四、焙火的程度

焙火程度的高低要根据茶叶基本特性、销区习惯和消费者的特殊需要来掌握。

在茶叶基本特征方面,火候的掌握要注意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发酵程度、不同等级、不同含水量而有区别,原料粗细不同、新旧茶不同火候轻重程度亦不同,通常内质越好的茶越耐焙。

传统岩茶工艺里面复焙俗称“足火”,焙火的最基本要求是看茶焙火,也就是让茶吃透火,对于传统的正岩茶来讲,吃透火的标志就是出现“蛤蟆皮”。

有用+11
分享

台湾乌龙茶冷泡法

  台湾乌龙茶香气清新具花香,汤色金黄,滋味清醇爽口,品种根据发酵程度和品质特征有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等。台湾乌龙茶口感滋味都不错,泡饮还可以采取冷泡的方式,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台湾乌龙茶的冷泡法。

  台湾乌龙茶冷泡法

 

  冷水泡茶之法,投叶量少,建议选择清香乌龙最佳,冷藏的茶汤可保存一到两天。盛夏期间,不妨每天晚间以冷水冲泡,放进冰箱冷藏柜储存到第二天的早上,喝起来神清气爽。出门前再做一壶,下班回家喝上一杯,正好生津解渴,消除一天的疲劳。这一招消暑妙品冷泡茶,你可以自己在家甚至在办公室做,定可使你在大热天中有些许惊喜和凉意。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600毫升矿泉水或冷开水一瓶。

 

  (2)茶叶5-6克。(建议比例为100ml的水:1g茶叶)

  (3)将茶叶放入玻璃瓶或塑料瓶,水不可太满,留少许空间。

 

  (4)轻轻摇晃几下,放入冰箱冷藏2-6小时。

 

  (5)取出冷藏好的冷泡茶稍加过滤就可饮用。

 

  注意:浸泡时间,随个人喜好浓淡及茶叶焙火程度适当调整,也可加冰块饮用。

  喝冷泡茶的好处

 

  (1)一般泡茶若不够熟练可能会将茶碱(咖啡因)泡出更多,或者高温泡时浸泡太久以及冲泡多次,都有茶碱大量释出的疑虑。过量的咖啡因会使心跳加速、钙质流失,有些人还会出现周期性头疼、失眠等现象,用冷泡的茶汤就降低喝太多茶碱的机率了。

 

  (2)一样可以喝到茶的精华,且降低咖啡因的释放,不伤胃且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小,减低茶单宁酸的释出,避免苦涩味,加强了茶汤的顺滑甜爽的口感,因为冷水中,茶叶中带甜味的氨基酸分子,易先溶出,而苦涩来源的单宁酸、咖啡因则较不易释出;降低茶汤中咖啡因含量,减轻胃壁负担,因为茶叶中的咖啡因,高温时容易溶出,因而增加胃酸分泌,对部分胃弱的人,大量饮用,会略感不适,冷泡茶则可以避免这样问题。

  (3)抗氧化效果明显的儿茶素,在冷泡时,游离型的儿茶素(EC/EGC)比热泡茶茶汤高。整体而言,冷泡法保留茶叶中的「儿茶素」、「茶多酚」等物质更多,也有效促进肠胃蠕动清除宿便,对于瘦身及防癌和美容都有一定的功效;同时茶汤中的单宁酸则会降低溶解,单宁酸可抗氧化、促进脂肪素分解、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但单宁酸会与体内的铁质结合,影响人体对铁质的吸收。

 

  若是铁质不足,氧气供应就不好,易造成缺铁性贫血,使精神不易集中,记忆力也会减退,以冷泡的方式,茶汤仍保有甘甜,但单宁酸和咖啡因则不容易溶解出来,可为健康加分。

 

  冷泡的茶叶因人体体温较茶汤高,带着香味分子的酮类会在茶汤到达口腔后才逐渐挥发起来,茶更香,味更浓的盈满整个口腔,喉韵也更醇厚。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冷泡茶冷冽清雅,茶气茶香茶风茶味,茶的表情、茶的脾性历历清晰分明;比起一般热水泡茶来,冷泡茶宽容度极大、失败率极低;冷泡法不仅可以完整释出茶中菁华,且几乎没有泡熟泡坏泡出涩味之虞。但是注意,冷泡茶也不宜多喝,胃寒或者肠胃不好的人群最好还是不要喝冷泡茶。

乌龙茶审评术语,分5个方面评审!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它起源于福建。由福建传入台湾和广东,发展至今,主产区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乌龙茶香味独特,具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的特殊香韵。它是由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栽培下,采获其鲜叶,经精细加工而成。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乌龙茶审评术语和审评基本方法吧!

乌龙茶审评术语

4.l干茶形状评语

蜻蜓头:茶条肥壮,叶端卷曲,紧结似蜻蜓头。

螺钉形:茶条拳曲如螺钉状,紧结、重实。

壮结:茶条壮实而紧结。

扭曲:叶端折皱重叠的条条。

4.2干茶色泽评语

砂绿:色似蛙皮绿而有光泽,优质青茶的色泽。

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又称宝光。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乌润:乌黑而有光泽。

三节色:茶条尾部呈砂绿色,中部呈乌色,头部淡红色,故称三节色。

枯燥:干枯无光泽。按叶色深浅程度不同有乌燥、揭燥之分。

4.3汤色评语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橙黄: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橘黄色。

橙红:橙黄泛红,清澈明亮。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红汤:浅红色或暗红色,常见于陈茶或供焙过头的茶。

4.4香气评语

岩韵:指在香味方面具有特殊品种香味特征。为武夷岩茶特有。

音韵:指在香味方面具有特殊品种香味特征。为铁观音茶特有。

浓郁:带有浓郁持久的特殊花果香,称为浓郁。

馥郁:比浓郁香气更雅的,称为馥郁。

浓烈:香气虽高长,但不及“浓郁”或“馥浓郁”。强烈与此同义。

清高:香气清长,但不浓郁。

清香:清纯柔和,香气欠高但很幽雅。

甜香:香气高而具有甜感。

闷火、郁火:青茶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的一种令人不快的火功气味。

猛火、急火:烘焙温度过高或过猛的火候所产生的不良火气。

4.5滋味评语

浓厚:味浓而不涩,浓醇适口,回味清甘。

鲜醇:入口有清鲜醇厚感,过喉甘爽。

醇厚:浓纯可口,回味略甜。

醇和:味清爽带甜,鲜味不足,无粗杂味。

粗浓:味粗而浓,人口有粗糙辣舌之感。

青涩:涩味且带有生青味。

5.6叶底评语

柔软、软亮:叶质柔软称为“柔软”,叶色发亮有光泽称为“软亮”。

绿叶红镶边:做青适度,叶缘珠红明亮,中央浅黄绿色或青色透明。

青张:无红边的青色叶片。

暗张、死张:叶张发红,夹杂暗红叶片的为“暗张”,夹杂死红叶片的为“死张”。

乌龙茶审评基本方法

乌龙茶的审评方法与红绿茶有所不同,习惯用钟形有盖茶瓯冲泡。其特点是:用茶多,用水少,泡时短,泡次多。审评时也分干评和湿评,识别品种和评定等级优次。

3.1干评外形以条索、色泽为主,结合嗅干香。条索看松紧、轻重、状瘦、挺直、卷曲等。色泽以以砂绿或间密黄油润为好,以枯褐、灰褐无光为差。干香则嗅其有无杂味、高火味等。

3.2湿评湿评以香气、滋味为主,结合汤色、叶底。冲泡前,先用开水将杯盏烫热。称取样茶5克,放入容量110ml的审评杯,然后冲泡,冲泡时,由于有泡沫泛起,冲满后应用杯盖将泡沫刮去,杯盖用开水洗净再盖上。第一次冲泡2分钟即可嗅香气;第二泡冲泡3分钟后嗅香气;第三泡则5分钟后嗅香气。每次嗅香时间最好控制在1分钟内。每次嗅香后,再倒出茶汤,看汤色,尝滋味。

嗅香气主要嗅杯盖香气,在每泡次的规定时间后拿起杯盖,靠近鼻子,嗅杯中随水汽蒸发出来的香气,第一泡嗅香气的高低,是否有异气;第二泡辩别香气类型、粗细;第三泡嗅香气的持久程度。

看汤色以第一泡为主,以金黄、橙黄、橙红明亮为好,视品种和加工方法而异。

尝滋味滋味有浓淡、醇苦、爽涩之分,以第二泡为主,兼顾前后,特别是初学者,第一泡滋味浓,不易辨别。茶汤入口剌激性强、稍苦回甘爽,为浓;茶汤入口苦,出口后也苦而且味感在舌心,为涩。

叶底叶底应放入装有清水的叶底碗中,看嫩度,厚薄、色泽和发酵程度。

乌龙茶对品质要求着重香气和滋味,且重视耐泡次数。由于乌龙茶品质类别多,又重视品种特征,审评比较复杂,只有勤学多练,经常审评,才能提高鉴别能力,提高审评技术。

乌龙茶晾青的目的

很多茶友都听过“乌龙茶”,但对这个词熟悉又陌生,它是我们六大茶类之一,浓郁丰富的香气是它最大的特点,大红袍、铁观音、单丛、台湾高山茶这些都属于乌龙茶。因其制作时有轻度的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所以专业上也用了一个特殊的颜色命名,叫做“青茶”,那乌龙茶晾青的目的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乌龙茶晾青的目的

做青是制造乌龙茶的重要工序,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是摇青与晾青多次反复交替的作业过程,其目的是有效控制青叶水分的变化和酶性氧化的变化。

乌龙茶的采摘方法

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即根据茶树生长情况,确定一定的高度的采摘面,把纵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纵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长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芽头生展平衡,促进增产提质。

芽梢生长旺盛的茶树,分两次采摘,第一次按标准采一芽三四叶,第二次另制,下一季采摘则在此采摘面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可用手工和机械采摘,机械采摘比手工采,工效提高4~13倍,成本降低40%,鲜叶质量基本达到人工采摘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季节

乌龙茶主要产于我国的福建地区。福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边的气候环境十分的温和舒适,降水量充足,关照情况十分的好,茶树生长的周期比较的长,一年四个季节都可以对茶树进行采摘。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施肥情况等因素之间存在差别,采摘的时间点上也是有点区别的。不过总的来说春季时是在清明前后,夏季是在谷雨前后,秋季是在秋分前后,冬季的话是在霜降之后了。

闽南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1)、萎凋

将鲜叶按品种、嫩度和采摘时间分别摊放于水筛内,要求少量薄摊,按次序摆在摊青架上。其间轻翻2一3次,以均匀蒸发水分。上午采回的鲜叶一直摊青到下午,与下午采回的鲜叶一起晒青。晒青则要及时摊青,放通风处吹软,摇青时多摇一次。

(2)、做青

新工艺做青的特点是摇青次数少、时间短、摊青薄、摊放时间长、轻发酵。做青的室温宜为20℃,空气相对湿度70%~80%。

(3)、杀青

新工艺杀青要掌握“高温、抖炒、杀老"的技术原则。杀青时滚筒的温度要达到270~300℃,茶叶在滚筒里发出似鞭炮的响声。每滚筒投放茶叶量为传统的1/3~1/2,杀到叶含水量为35%~40%,即发出“沙、沙"响声后约半分钟出锅。此时手握茶叶不成团,揉捻后在揉盘上会出现一些茶粉末。

(4)、初揉

即将杀青叶趁热装人揉捻筒内,适当加压揉巧分钟后,在筒内解块,再加压巧分钟,就可解块上烘。如不能及时上烘,应摊放散热,防止闷黄。

(5)、初烘

初烘温度为一《℃,烘至六成干时,不黏手即可下烘包揉整形。

(6)、初包揉

包揉方法有传统的手工包揉和用各种型号的包揉机包揉。手工包揉是用75平方厘米的白布巾,每包装初烘叶约0·5千克,一手抓住布巾包口,把茶包放在板凳上,另一只手紧压茶包向前滚动推揉,揉力先轻后重,要使茶叶在布巾内翻动。

(7)、复烘

手工复烘火温为80℃,烘10分钟。其间翻拌2一3次。烘至茶条松散,有刺手感即可起焙。

(8)、复包揉

其方法与初包揉一样,时间约2分钟,揉至条形卷曲呈螺形状。复包揉后进行筛分,把松散的茶叶和叶片进行第三次复焙和包揉,直至多数呈蜻蜓头或圆球状,然后打包定型1小时。

(9)、烘焙

采用低温慢烤的方法,火温为70℃。烘至茶团呈自然松开,然后解散茶团,焙至八九成干后摊凉,再进行第二道足火。火温为℃,时间约1小时,其间翻拌2一3次。烘焙至

台式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1)、适合制作的品种

金萱、翠玉、早乌龙、青心乌龙、铁观音、黄旦、梅占、毛蟹等。

(2)、鲜叶标准

台式乌龙茶的采摘要求为带芽或小开面的二叶、三叶嫩梢。梗柄留约米粒长,太短叶子易脱落,太长会影响造型。原料要保持很高的新鲜度,防止闷青和非工艺晒青。

(3)、晒青

台式乌龙茶都要求晒青,因台式做青较轻,不经太阳晒青,清香难显。其方法是将茶青集中到下午2时晒青,有遮阳网的工厂也可中午晒青。将鲜叶薄摊在8米×8米的晒青布上,摊叶量为每平方米0·5千克。在晒青过程中,做青工2人一组提晒青布角,向中间翻青,翻摊2一3次,以便晒青均匀。当晒青叶发出淡淡清香、手触有柔软感、刚失去光泽时,即迅速收青,减重约10%。

(4)、晾青

将晒好的茶青收回室内摊凉,待太阳味散失后薄摊在筛子上架静置晾青,晾青厚度为2一4厘米。金萱、翠玉、早乌龙、青心乌龙、黄旦等品种可薄摊,促进走水,以缩短做青时间;铁观音、梅占、毛蟹等品种不可摊得太薄,以免强制脱水,影响品质。

(5)、做青

做青的方法是由做青工用双手托茶青轻轻抖动,反复2一4次后,重新摊好茶叶静置。做青让茶青“还阳",静置让茶青“退青"。做青由轻到重,每次做青均要闻到青草气露出为适度。完成第一次做青静置约2小时后,又开始第二次做青。如此反复3一4次,待茶青失水率达25%,可确定为最后一次做青。

(6)、杀青

温度控制在3℃,先闷后透。刚投茶青时炒锅转速宜慢,以利闷炒。快出锅时要增加转速并可开吸气扇,以利透炒。台式乌龙茶遵循“老杀"的原则,即以炒青叶转暗绿色、手抓稍有刺手感、顶芽和叶尖稍有焦迹为适度。然后出锅回润,热闷10分钟,让水分重新分布,再上锅式揉捻机揉捻7一巧转后,摊于筛子上架回润。

(7)、包球

杀青叶回润2一3小时,水分重新均匀分布后,才进行包球造形工艺。该工序的茶机配备为4台速包机、1台莲花坐整形机、1台解块机、6台平板机、2台炒锅和1台自动烘干机。

(8)、烘焙

针对不同销售地区的要求,用不同的“火功",采取相应的烘焙技术。对有甜香要求的地区,宜从60℃开启烘箱,头3个小时排水足干,以后每小时升温5℃,至兕℃,共烘8小时。对有焦糖香要求的地区,相应提高烘焙温度,延长烘焙时间,这个过程也称烘焙提香工艺。成品冷却后,真空包装贮藏。

注意:晾青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主要因素,当然的,也因为晾青决定了乌龙茶独特的口感及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