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知识连载十二

乌龙茶知识连载十二

2020-04-1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从名丛出现的早晚排列应以“铁罗汉”(宋)最早,白鸡冠和半天腰,(明)大红袍(清中叶)水金龟(民国初年)但武夷山习惯排列却是:

大红袍 大红袍茶名,最早的文字记载:1839年郑光祖《一班录杂述》云:“若闽地产‘红袍’、‘建旗’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盛行于世。”文字记述在铁罗汉,白鸡冠之后,属四大名丛后起之秀,盛名之下颇多传闻,以讹传讹。而武夷名丛之命名,均先由有花名而来,皆以地形、树叶、叶色、香型、滋味、发芽期、年代等为依据。高级农艺师姚月明四十年前访天心寺,僧云:“该树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此说比较可靠,但对大红袍产地则所传不一。在蒋叔南《游记》说:“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寺不满一斤。天游(观)亦十数两耳”。说天心、天游二岩皆有大红袍。而九龙窠刻石命名亦“大红袍”,是1927年所刻,系寺僧怕游人乱采真本,而在较难攀登之半崖上,求时任县长吴石仙为之。该树(原三丛,现四丛)实为名丛“奇丹”(见《大红袍传奇》),由于有县官吴石仙题刻,便当大红袍。据林馥泉五十多年前调查称:“得寺僧信任,看到最后一棵大红袍真本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依岩壁涓涓而下,树干满生苔癣,树极衰老。姚月明与老茶师陈书省以及叶鸣高等调查有三处之说,一说在九龙窠脚下,已较衰败,二说在火焰峰已衰败不堪;三说在北斗峰也较衰败。60年代姚月明再到三处寻根,希能繁育,剪了十多穗,成活三株,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称“北斗二号”,后恢复原名大红袍,繁殖300多株。多年试验制作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面积栽种于各岩。

铁罗汉 铁罗汉是武夷最早之名丛,郭柏苍《闽产录异》记述“别有松际,色浅香淡。老君眉,叶长味郁,然多伪。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一株,年产少许。”是否宋树,无据可考,但成名较早。建国前传该树有三处:一说在慧苑岩内鬼洞内;一说在竹窠岩长窠内;一说在马头岩。前二说较普遍。内鬼洞二边崖壁甚高,茶树在狭长如带地段,树旁有小涧流水,滋润茶树。竹窠岩的,系在长窠西端最后一梯园之北角外面。正位于三仰峰下,靠风化石剥落,以肥沃土质,石旁有涧水,终年流润根部。品质不仅超越内鬼洞之树,且具有特殊香味。两处茶树除叶色稍异有相似之处,特别表现在叶形上都是狭长的柳叶形,与所称宋树之铁罗汉之名靠近。

白鸡冠 明代已有白鸡冠的传说,产地一说在止止庵白蛇洞口,传说最初为止止庵道士白玉蟾所培植,一说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近说在文公祠后亦有发现,(据姚月明调查系白观音之误)但以慧苑之说较为普遍。该树叶色呈淡绿,特别幼叶浅绿而微黄,叶面开展,色素无光,春梢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恐此是其命名的主要特点,现亦已繁育。

水金龟 水金龟之名传闻于民初时,1919-1920年因两寺庙争茶树引起诉讼,耗资千金而得名。当时学者施棱概叹题字于岩曰“不可思议”。树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原属天心庙产。一日倾盆大雨,峰顶茶园边岸崩塌,茶树被水冲至牛栏坑底的半岩石凹处停住。后水流成沟于树侧流下,当时兰谷岩主于该处设阶砌筑石围,壅土蓄之,为水金龟命名之源。

半天鹞(腰、妖、夭)树产于三花岩之第三绝顶,其地势之险峻,为任何产茶地之冠。据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说:“当时调查武夷山茶树品种中之最费力者,在三花岩岩脚,仰瞻绝崖,咋舌说,半天夭道地半天腰也。”半天夭之正丛,因地势险峻,茶户疏于管理,受“天牛”之啮害。主干几全枯死,仅存枝十本,且生育力为衰弱,绿叶稀稀,显示“半天夭”黄金时代已逝。据传此树非人力所植,系山鹞嚼含茶籽,落此而生。经历若干年,听其自生。后为天心庙樵夫砍柴发现,归告其主持,故此由天心寺院采制,自成佳茗,颇得茶客称奇,民国年间岩权归漳州林奇苑茶庄所有。解放后,崇安县茶叶局刻“半天腰”三字于岩崖。

半天鹞(腰、妖、夭),因移植培育,采制成茶,品质优于原丛,故20世纪进入名丛行列,乃是武夷五大名丛之一。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