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泡法>武夷山岩茶的泡法

武夷山岩茶的泡法

2019-03-21 访问量: 35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那么武夷岩茶怎么泡呢?

  1、备具:首先准备好需要冲泡岩茶的茶具,选用的茶具最好是专门用来冲泡乌龙茶的。茶壶选用的是120毫升左右的紫砂壶。

  2、投茶:往茶壶中投入三分之一左右容积的茶叶

  3、冲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最好配备“随手泡”。

  4、浸泡:前三次冲泡时,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到二十秒之间,随着次数的增加,泡的时间也随之增加,一般是增加十秒。因为泡的越多次,茶叶中的溶解物就越少,泡的也就越长了。一般茶叶可以冲泡十次左右。

  5、品饮:茶汤冲泡好后就可以倒入杯中进行品饮了。茶香香飘自然,茶香花香混合,让人怡然自得,品一口滋味香醇,细细品饮,慢慢回味,不失为一种自然的享受,一种陶醉的乐事。

  武夷岩茶的冲泡技巧

 

  1、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2、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冲泡时间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4、冲泡次数

 

  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

 

  武夷岩茶不仅口感滋味醇厚,岩韵特显。其功效作用也突出,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

有用+10
分享

乌龙茶起名由来,乌龙茶的的传说!

乌龙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所以乌龙茶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乌龙茶叫做乌龙茶吗?不知道的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乌龙茶名字的由来

在福建方言中,“乌龙”的意思是“糊里糊涂”。所以,足球比赛中,把球踢进自家球门也叫“乌龙球”。为什么把一种很好喝的茶,称为“糊里糊涂”的茶?这源于当地一个传说。

传说,当年有一位茶农在山上采完茶青后,将茶青鲜叶放在竹篓里,然后背下山。山路崎岖,在下山的过程中,竹篓里的鲜叶随着人体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茶青鲜叶经过碰撞后,产生了花一样的清香。茶农将这个偶然的发现,用于茶叶加工,竟然形成了后来的一种特殊的“摇青”工艺。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茶农无法解释这种神秘现象,于是,将这种茶称为“乌龙茶”,就是“糊里糊涂的茶”,乌龙茶也就成了这类茶的通俗名称。

传说归传说,一种茶类的加工工艺是经过无数次摸索、实验、改进的结果。不过,这个故事倒是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乌龙茶的“摇青”工艺,也理解了铁观音、大红袍的香气是来自“摇青”这道关键的工序。

古时茶农觉得糊里糊涂的“摇青”工艺,现代科学给出了清晰的解释。一般,茶农制茶时,将晒青(就是晾鲜叶)与摇青交替进行,多为三晾三摇,也有六晾六摇。摇青是使茶青叶缘相互碰撞,导致叶缘破碎,叶子中的茶多酚少量发生氧化,转化为茶红素,这就形成了“绿叶红镶边”这个乌龙茶最显着的特征。

乌龙茶的传说

1、是由于茶树上蟒蛇攀缠缘故,而因民众好“龙”而厌“蛇”得名“乌龙茶”

相传很早时候,乌龙茶原是一棵野生茶树,植株高大,枝叶繁茂,长得象一把撑开的凉伞。奇怪的是,每逢采茶季节,这棵茶树上常被一条粗大的蟒蛇攀缠着,象似沉醉在树上,又象是保护这棵茶树似的。但这条蟒蛇却心地善良,从不伤人,每当人们来采茶,它就乖乖地离开茶树而去。

人们从这棵茶树采制出来的茶叶,条形肥壮,乌黑油润,香气馥郁芬芳,味醇甘厚,别具风味。当地的人为了区别于其它茶树品种,又联想起茶树上那条大蟒蛇的缘故,就给它取个茶名。因为当地民众习惯把蛇别称为龙,而好“龙”厌“蛇”之故。因此,就取名为“乌龙茶”。从此,乌龙茶世代流传民间。

2、茶人姓“龙”,而得名“乌龙茶”

在几百年前,安溪西坪乡南岩村,这里山高林密茶茂。村里有一位种茶、狩猎为生的年青人,单名叫“龙”。因他从小饱经风吹雨打烈日晒的磨炼,长得一身黝黑健壮体魄,乡亲们都称他“乌龙”。有一天,正当是茶叶采收季节,他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打猎。

当茶叶采到晌午时分,准备回家时,突然一只,山獐从他眼前溜走过去,乌龙立即端起猎枪,“呼”的一声击中,那山獐未被打中要害,只见负着枪伤在死命奔逃,乌龙直追不舍,一直追至山下的“观音石”处,才把山獐捕获。他背着茶篓,提着山獐赶忙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时分了,乌龙和全家人忙着宰杀山獐,品尝野味,却把制茶的事忘了,待到第二天清早起来,才发现搁置了一夜的茶青已经凋萎了,有的叶子的边缘都镶成红色,又散发出一股清香气味。

乌龙和全家人赶紧动手炒制,总算把茶叶做出来了,这时,乌龙很不放心,就把茶叶拿来冲泡,果然与自己所想象的不同,茶叶香气浓郁芬芳,味醇甘厚,又无苦涩味,别具一番风味,令人感到意外。乌龙和家人欣喜若狂,连忙又邀来乡亲们一起品尝,大家品饮后,称赞好茶。

过后经乌龙细心琢磨了那天采茶、宰杀山獐、制茶的经过,终于悟出了奥秘:采下的茶叶放进篓里,在追捕山獐的途中,经过剧烈的摇动,这是“摇青”;傍晚忙于宰杀山獐,把茶青搁置了一夜,叶子水分蒸发变软,这是“凉晒青”;然后经过炒、揉、烘焙等工序,终于总结出一套制作方法。乌龙又按那天的制作方法,制成的茶叶色、香、味更佳。后来,乌龙又把这一套制茶技术传授给乡亲们,结果家家户户制出来的茶叶都一样好茶。乡亲们为了感念乌龙茶创造精神和传授技术的情义,就把山茶称为“乌龙茶”。

后来,乌龙去世了,乡亲们为了纪念他,还在南岩山上建了一尊“乌龙”塑像,以示崇拜。随着时间的逝流,这座庙虽以坍塌,但遗址依存,乌龙茶在民间世代流芳。

3、故事传说

乌龙茶虽产在福建,却在台湾尤其受到欢迎。这种茶的来历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那时在台湾的南投县,有一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名叫林凤池。当时,台湾岛还被清朝政府划归福建省管辖,要参加科举考试,就要渡海到大陆来。林凤池家境贫寒,没有路费。是当地乡亲们慷慨解囊,凑钱送他登船过海,到福州城参加了考试。林凤池金榜题名,考上举人后,在福建武夷山一带的一个县衙内就职。但他一直没有忘记台湾岛上的乡亲,时刻想报答他们的恩情。

一次,在回台湾探亲前,林凤池到武夷山游览。上山后,只见山上岩石之间长着很多茶树,便想起这里出产的乌龙茶清香味醇,远近闻名。于是向当地茶农买了三十六棵茶苗,细心地包裹好,带回家乡。乡亲们见他衣锦还乡,都喜出望外。大家推选了几位有经验的茶农,精心地把这些茶树苗种植在附近最高的冻顶山上。由于台湾气候温和,这些茶树苗棵棵成活,茁壮成长。

采茶之后,乡亲们又按照林凤池教的方法将茶叶加工制成乌龙茶。这茶说来奇怪,山上采制,山下便能闻到阵阵茶香,冲泡后喝起来更是清香可口,甘醇爽喉,回味无穷,成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佼佼者。从此“冻顶乌龙”就成为台湾著名的一大特产。

总而言之,乌龙茶之所以叫做乌龙茶,是有一定的典故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乌龙茶是非常好的茶叶,不仅口感非常的好,最主要的是适宜饮用功效也很多!


乌龙茶知识连载十二


从名丛出现的早晚排列应以“铁罗汉”(宋)最早,白鸡冠和半天腰,(明)大红袍(清中叶)水金龟(民国初年)但武夷山习惯排列却是:

大红袍 大红袍茶名,最早的文字记载:1839年郑光祖《一班录杂述》云:“若闽地产‘红袍’、‘建旗’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盛行于世。”文字记述在铁罗汉,白鸡冠之后,属四大名丛后起之秀,盛名之下颇多传闻,以讹传讹。而武夷名丛之命名,均先由有花名而来,皆以地形、树叶、叶色、香型、滋味、发芽期、年代等为依据。高级农艺师姚月明四十年前访天心寺,僧云:“该树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此说比较可靠,但对大红袍产地则所传不一。在蒋叔南《游记》说:“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寺不满一斤。天游(观)亦十数两耳”。说天心、天游二岩皆有大红袍。而九龙窠刻石命名亦“大红袍”,是1927年所刻,系寺僧怕游人乱采真本,而在较难攀登之半崖上,求时任县长吴石仙为之。该树(原三丛,现四丛)实为名丛“奇丹”(见《大红袍传奇》),由于有县官吴石仙题刻,便当大红袍。据林馥泉五十多年前调查称:“得寺僧信任,看到最后一棵大红袍真本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依岩壁涓涓而下,树干满生苔癣,树极衰老。姚月明与老茶师陈书省以及叶鸣高等调查有三处之说,一说在九龙窠脚下,已较衰败,二说在火焰峰已衰败不堪;三说在北斗峰也较衰败。60年代姚月明再到三处寻根,希能繁育,剪了十多穗,成活三株,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称“北斗二号”,后恢复原名大红袍,繁殖300多株。多年试验制作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面积栽种于各岩。

铁罗汉 铁罗汉是武夷最早之名丛,郭柏苍《闽产录异》记述“别有松际,色浅香淡。老君眉,叶长味郁,然多伪。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一株,年产少许。”是否宋树,无据可考,但成名较早。建国前传该树有三处:一说在慧苑岩内鬼洞内;一说在竹窠岩长窠内;一说在马头岩。前二说较普遍。内鬼洞二边崖壁甚高,茶树在狭长如带地段,树旁有小涧流水,滋润茶树。竹窠岩的,系在长窠西端最后一梯园之北角外面。正位于三仰峰下,靠风化石剥落,以肥沃土质,石旁有涧水,终年流润根部。品质不仅超越内鬼洞之树,且具有特殊香味。两处茶树除叶色稍异有相似之处,特别表现在叶形上都是狭长的柳叶形,与所称宋树之铁罗汉之名靠近。

白鸡冠 明代已有白鸡冠的传说,产地一说在止止庵白蛇洞口,传说最初为止止庵道士白玉蟾所培植,一说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近说在文公祠后亦有发现,(据姚月明调查系白观音之误)但以慧苑之说较为普遍。该树叶色呈淡绿,特别幼叶浅绿而微黄,叶面开展,色素无光,春梢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恐此是其命名的主要特点,现亦已繁育。

水金龟 水金龟之名传闻于民初时,1919-1920年因两寺庙争茶树引起诉讼,耗资千金而得名。当时学者施棱概叹题字于岩曰“不可思议”。树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原属天心庙产。一日倾盆大雨,峰顶茶园边岸崩塌,茶树被水冲至牛栏坑底的半岩石凹处停住。后水流成沟于树侧流下,当时兰谷岩主于该处设阶砌筑石围,壅土蓄之,为水金龟命名之源。

半天鹞(腰、妖、夭)树产于三花岩之第三绝顶,其地势之险峻,为任何产茶地之冠。据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说:“当时调查武夷山茶树品种中之最费力者,在三花岩岩脚,仰瞻绝崖,咋舌说,半天夭道地半天腰也。”半天夭之正丛,因地势险峻,茶户疏于管理,受“天牛”之啮害。主干几全枯死,仅存枝十本,且生育力为衰弱,绿叶稀稀,显示“半天夭”黄金时代已逝。据传此树非人力所植,系山鹞嚼含茶籽,落此而生。经历若干年,听其自生。后为天心庙樵夫砍柴发现,归告其主持,故此由天心寺院采制,自成佳茗,颇得茶客称奇,民国年间岩权归漳州林奇苑茶庄所有。解放后,崇安县茶叶局刻“半天腰”三字于岩崖。

半天鹞(腰、妖、夭),因移植培育,采制成茶,品质优于原丛,故20世纪进入名丛行列,乃是武夷五大名丛之一。

别多喝黑乌龙茶,会产生副作用

其它绿茶 别多喝黑乌龙茶,会产生副作用

黑乌龙茶是乌龙茶中的一类茶,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抗衰老等方面作用突出,被很多人称为美容茶、健美茶。

虽然黑乌龙茶保健功效突出,但如果过度饮黑乌龙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黑乌龙茶副作用一:影响睡眠

黑乌龙茶具有提神醒脑之效,饮用过多会造成失眠,如果在晚上睡觉前最好不要饮用,免得对睡眠造成影响。

黑乌龙茶副作用二:影响铁吸收

黑乌龙茶虽然有着不错的保健功效,但是如果长时间大量饮用就会对人体吸收铁的功效造成一定的影响,当人体严重缺铁时,就会极大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黑乌龙茶副作用三:影响消化

大量饮用黑乌龙茶后会对胃液造成一定程度的稀释,降低了胃液的浓度,使胃部不能正常地消化食物,会导致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特别是空腹饮用黑乌龙茶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黑乌龙茶副作用四:容易腹泻

如果体质虚弱者,要是脾胃不好,喝了黑乌龙茶会对胃部产生不适的刺激,导致腹泻现象。

无论是什么茶,即使功效作用不错,也不能盲目过度的喝太多,否则只会物极必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